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331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13:27
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它涉及一种模块式蒸发器。现有锅炉中用的蒸发器因膨胀系统不合理易造成其局部损坏,结构紧凑与检修便利不能兼得,同时换热效率不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上集水箱组件和下集水箱组件水平并列设置,上集水箱组件位于下集水箱组件的正上方,多根钉头管均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中间支撑架设置在上集水箱组件和下集水箱组件之间形成换热管屏面,每根钉头管包括上弯管段、直管段和下弯管段,上弯管段、直管段和下弯管段从上至下顺次固定连通制为一体,上弯管段的上端与上集水箱组件相连通,所述下弯管段的下端与下集水箱组件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锅炉换热。

Modular heat exchanger evaporator for horizontal boil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dular heat exchanger evaporator for a horizontal boiler. The evaporator used in the existing boiler is not easy to cause local damage due to the expansion system,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the maintenance is convenient, and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is not high. The utility model in the upper water tank assembly and a lower water collection tank level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just above the upper water tank assembly is located under the water tank assembly, a plurality of pin tube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vertical support frame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 heat exchanger tube pa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water tank assembly and the lower tank components, each the nail head tube comprises an upper pipe section, straight pipe and elbow, elbow, on the straight section and the bend section from top to bottom are fixed connected system as a whole, on the top of the elbow part and the upper water tank assembly is communicated, the lower end of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pipe and a lower water collection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boiler heat ex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节能环保也成为了当今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余热锅炉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技术不断进步。模块式余热锅炉因其模块化程度高、装置安装周期短等优越特性以及良好的稳定运行受到工业领域的亲赖。目前的模块余热锅炉的模块结构较为简单,受制约于生产工艺,膨胀系统不合理造成局部损坏,结构做得紧凑而检修又不便利,换热效率不是很高,往往模块做的很大,又导致占地空间大,结构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锅炉中用的蒸发器因膨胀系统不合理易造成其局部损坏,结构紧凑与检修便利不能兼得,同时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它包括上集水箱组件、下集水箱组件、中间支撑架、外部支撑架和多根钉头管,所述上集水箱组件、下集水箱组件、中间支撑架和多根钉头管均设置在外部支撑架内,所述上集水箱组件和下集水箱组件水平并列设置,所述上集水箱组件位于下集水箱组件的正上方,所述多根钉头管均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中间支撑架设置在上集水箱组件和下集水箱组件之间形成换热管屏面,每根钉头管包括上弯管段、直管段和下弯管段,所述上弯管段、直管段和下弯管段从上至下顺次固定连通制为一体,所述上弯管段的上端与上集水箱组件相连通,所述下弯管段的下端与下集水箱组件相连通。
所述上集水箱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上集水罐,至少两个上集水罐之间并列设置,所述下集水箱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下集水罐,至少两个下集水罐之间并列设置。
每个下集水罐的两端各对应设置有一个人孔盖。
它还包括集箱支座、至少两组上辅助组件和至少两组下辅助组件,所述集箱支座设置在中间支撑架的顶部,所述上集水箱组件设置在集箱支座上;至少两组上辅助组件设置在外部支撑架的顶部,每个上集水罐的顶部对应设置有一组上辅助组件或两组上辅助组件,每组上辅助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外套管、第一内管和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外套管穿设在外部支撑架上,所述第一内管套装在第一密封外套管内且其下端与其对应的上集水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板套装在第一内管的上端且其下端面与第一密封外套管相贴紧,所述第一密封外套管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
至少两组下辅助组件设置在外部支撑架的底部,每个下集水罐的底部对应设置有一组下辅助组件或两组下辅助组件,每组下辅助组件包括第二密封外套管、第二内管和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外套管穿设在外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内管套装在第二密封外套管内且其上端与其对应的下集水罐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板套装在第二内管的下端且其上端面与第二密封外套管相贴紧,所述第二密封外套管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
下集水罐的外径和上集水罐的外径相等,下集水罐的长度比上集水罐的长度小600mm。
所述外部支撑架为矩形框架,所述外部支撑架内部的每个端面上依次设置有耐火浇注料层和轻质浇注料层。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技术的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整个结构占用空间小。
二、本技术中通过多根钉头管均竖直并列设置形成换热面,如此的布置方式能够形成强换热面,确保本技术在2m×2.5m×3.5m的空间内布置高效换热管屏。同时钉头管自身的结构也能够加强换热,换热面积比原来提高30%,由于上弯管段和下弯管段均处于强对流、强冲刷段以外,使本技术能够适应8~12m较高的烟速,从而加强对流,提高换热系数,提高换热效率。
三、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内部受热件的横向和纵向膨胀。本技术中整体膨胀系统充分合理,换热管屏面的内部膨胀由上弯管段和下弯管段补偿,内部管件的横向和纵向膨胀由上辅助组件和下辅助组件补偿,外部支撑架的内部设计确保本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膨胀和密封的问题。
四、本技术能够实现检修方便的效果,钉头管与上集水罐、下集水罐间的焊缝分别设置在上集水罐的内部和下集水罐的内部,检修人员通过打开集水箱上的人孔盖,即可实现从模块外部进入集水箱,确保方便检查。
五、本技术现场安装更加方便且结构紧凑,整体重量和外型尺寸都比常规要小约1/3,有效减轻现场倒运、起重吊装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上集水箱组件1、下集水箱组件2、中间支撑架3、外部支撑架5和多根钉头管4,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下集水箱组件2、中间支撑架3和多根钉头管4均设置在外部支撑架5内,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和下集水箱组件2水平并列设置,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位于下集水箱组件2的正上方,所述多根钉头管4均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中间支撑架3设置在上集水箱组件1和下集水箱组件2之间形成换热管屏面,每根钉头管4包括上弯管段4-1、直管段4-2和下弯管段4-3,所述上弯管段4-1、直管段4-2和下弯管段4-3从上至下顺次固定连通制为一体,所述上弯管段4-1的上端与上集水箱组件1相连通,所述下弯管段4-3的下端与下集水箱组件2相连通。
本技术中上集水箱组件1和下集水箱组件2均内置于外部支撑架5中,如此设置能够起到加强换热的效果,换热面积比现有装置提高30%,每根钉头管4自身的结构使其上弯管段4-1和下弯管段4-3均位于强对流、强冲刷段以外,即处于无对流烟道内,充分解决了外置集箱密集管束穿墙的密封难问题,而且对受压件焊缝的检查方便。直管段4-2所在区域为强对流、强冲刷区域,能够适应8~12m较高的烟速,从而加强对流,提高换热系数,提高换热效率。
本技术中外部支撑架5的外部还设置有锅炉支撑钢架14,用于与卧式锅炉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上集水罐1-1,至少两个上集水罐1-1之间并列设置,所述下集水箱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下集水罐2-1,至少两个下集水罐2-1之间并列设置。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每个下集水罐2-1的两端各对应设置有一个人孔盖9。
本实施方式中下集水罐2-1设置在外部支撑架5上,人孔盖9可拆卸连接在外部支撑架5上,人孔盖9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下集水罐2-1的端部进行查看和检修,同时对下集水罐2-1的端部具有防护作用。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它还包括集箱支座6、至少两组上辅助组件7和至少两组下辅助组件8,所述集箱支座6设置在中间支撑架3的顶部,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设置在集箱支座6上;至少两组上辅助组件7设置在外部支撑架5的顶部,每个上集水罐1-1的顶部对应设置有一组上辅助组件7或两组上辅助组件7,每组上辅助组件7包括第一密封外套管7-1、第一内管7-2和第一密封板7-3,第一密封外套管7-1穿设在外部支撑架5上,所述第一内管7-2套装在第一密封外套管7-1内且其下端与其对应的上集水罐1-1相连通,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集水箱组件(1)、下集水箱组件(2)、中间支撑架(3)、外部支撑架(5)和多根钉头管(4),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下集水箱组件(2)、中间支撑架(3)和多根钉头管(4)均设置在外部支撑架(5)内,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和下集水箱组件(2)水平并列设置,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位于下集水箱组件(2)的正上方,所述多根钉头管(4)均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中间支撑架(3)设置在上集水箱组件(1)和下集水箱组件(2)之间形成换热管屏面,每根钉头管(4)包括上弯管段(4‑1)、直管段(4‑2)和下弯管段(4‑3),所述上弯管段(4‑1)、直管段(4‑2)和下弯管段(4‑3)从上至下顺次固定连通制为一体,所述上弯管段(4‑1)的上端与上集水箱组件(1)相连通,所述下弯管段(4‑3)的下端与下集水箱组件(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集水箱组件(1)、下集水箱组件(2)、中间支撑架(3)、外部支撑架(5)和多根钉头管(4),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下集水箱组件(2)、中间支撑架(3)和多根钉头管(4)均设置在外部支撑架(5)内,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和下集水箱组件(2)水平并列设置,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位于下集水箱组件(2)的正上方,所述多根钉头管(4)均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中间支撑架(3)设置在上集水箱组件(1)和下集水箱组件(2)之间形成换热管屏面,每根钉头管(4)包括上弯管段(4-1)、直管段(4-2)和下弯管段(4-3),所述上弯管段(4-1)、直管段(4-2)和下弯管段(4-3)从上至下顺次固定连通制为一体,所述上弯管段(4-1)的上端与上集水箱组件(1)相连通,所述下弯管段(4-3)的下端与下集水箱组件(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上集水罐(1-1),至少两个上集水罐(1-1)之间并列设置,所述下集水箱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下集水罐(2-1),至少两个下集水罐(2-1)之间并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每个下集水罐(2-1)的两端各对应设置有一个人孔盖(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卧式锅炉的模块式换热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集箱支座(6)、至少两组上辅助组件(7)和至少两组下辅助组件(8),所述集箱支座(6)设置在中间支撑架(3)的顶部,所述上集水箱组件(1)设置在集箱支座(6)上;至少两组上辅助组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王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哈锅锅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