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231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04:17
一种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及使用该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的吸收式制冷单元和制冷矩阵,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包括:若干排呈上下层排列的导流槽;在各层导流槽的上方铺设换热管;冷媒水在所述换热管外部流动,冷水在所述换热管内部流通;所述导流槽侧壁上设有若干泄流孔,使冷媒水流向下层导流槽,以保持冷媒液浸没换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采用直径小、管壁薄、密度大的换热管,在单位体积上获得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以满足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的要求;在每排换热管下方设置导流的导流槽,使冷媒水在导流槽内与换热管接触进行热交换,使得在壳程流动的冷媒水体不须充满壳程的全部空间,仅需要淹没换热管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及使用该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的吸收式制冷单元和制冷矩阵,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包括:若干排呈上下层排列的导流槽;在各层导流槽的上方铺设换热管;冷媒水在所述换热管外部流动,冷水在所述换热管内部流通;所述导流槽侧壁上设有若干泄流孔,使冷媒水流向下层导流槽,以保持冷媒液浸没换热管。本技术的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采用直径小、管壁薄、密度大的换热管,在单位体积上获得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以满足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的要求;在每排换热管下方设置导流的导流槽,使冷媒水在导流槽内与换热管接触进行热交换,使得在壳程流动的冷媒水体不须充满壳程的全部空间,仅需要淹没换热管即可。【专利说明】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生产领域,特别涉及到能够作为制冷矩阵独立单元的小型吸收式制冷机及其内部的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
技术介绍
吸收式制冷机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易于使用太阳能和工业余热废热等新型能源,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小型化、家庭化将会是其付诸工业应用领域后的又一趋势。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纯水为冷媒,即依靠纯水在高真空环境下蒸发吸热实现制冷功能的。吸热蒸发后的冷媒蒸汽被溴化锂溶液吸收、搬运、加热再生、冷凝,重新变回液态后,再次吸热蒸发,源源不断的进行制冷循环。在前述过程中,实现蒸发吸热的装置叫做蒸发器。受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所限,对于满足人体舒适性需要的各种制冷应用场合,蒸发器的蒸发温度通常设置在5°C左右,这就要求蒸发器工作腔内的饱和压力必须保持在872Pa左右。这种压力对制冷机的气密性要求很高,传统的吸收式制冷机为了保证高真空的密封性能,使得壳体多数须采用很厚的钢板或者铸件制成,换热管米用铜管的管壳式换热结构。制冷机的体积很大,重量很重,而且耐腐蚀的性能也比较差。此外,若采用管壳式换热器构成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冷媒一般在壳程流动;由于冷媒的绝对蒸发量比较少,如果壳程所供给的冷媒水体的循环量等于或者仅仅略多于冷媒的蒸发量,随着冷媒的蒸发,冷媒流体不断减少,以至于不能充分湿润换热管而造成换热管外表出现“干斑”的现象。干斑的出现,使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大大降低。因而,为了保证充分湿润,在壳程往往需要配置专用的冷媒栗,使用远远多于实际蒸发量的冷媒水体,在冷媒栗栗送下,不断地从蒸发器的底部把没有蒸发的冷媒水喷淋到蒸发器的顶部。冷媒栗的存在,一方面增加制冷机的体积重量及造价,另一方面增加运行成本。因而迫切需要对蒸发器的结构进行新的改进以满足更轻、更高效、更节能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目的之一,在于为吸收式制冷单元提供一种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所谓吸收式制冷单元,指的是具有完整制冷功能的小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可以单独使用,也具备组合扩展成大规模制冷矩阵的能力。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种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包括:若干排呈上下层排列的导流槽;在各层导流槽的上方铺设换热管;冷媒水在所述换热管外部流动,冷水在所述换热管内部流通;所述导流槽侧壁上设有若干泄流孔,使冷媒水流向下层导流槽,以保持冷媒液浸没换热管。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是长方形的浅槽;所述导流槽朝向一侧吸收器的侧壁是斜坡式隔液板,用于截留冷媒水,只允许冷媒蒸气通过。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的的上下两面,设有与所述导流槽边缘呈一定夹角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用于支撑上下管道,并改变导流槽内冷媒水的流动方向,产生紊流。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条与导流槽边缘的夹角为45°至135°。进一步的,所述泄流孔在所述导流槽的斜坡式隔液板上,呈倒三角形。进一步的,在相邻两层导流槽上的泄流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使得冷媒液的流动路径构成“之”字型,用于延长冷媒液与换热管的热交换时间并产生紊流。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由工程塑料制成;换热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泄流孔与导流槽的联合作用,在进入稳定工作状况后,所述导流槽积累的冷媒水恰好浸没换热管;从再生器和冷凝器循环而来的冷媒水追加补充到蒸发器的首排导流槽,而各排导流槽中的冷媒水蒸发量之和恰好等于冷媒水的补充量,蒸发器不必使用冷媒循环栗。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单元,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本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矩阵,包括多个吸收式制冷单元;所述吸收式制冷单元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采用直径小、管壁薄、密度大的换热管,在单位体积上获得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以满足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的要求;在每排换热管下方设置导流的导流槽,使冷媒水在导流槽内与换热管接触进行热交换,使得在壳程流动的冷媒水体不须充满壳程的全部空间,仅需要淹没换热管即可,从而减小冷媒水体的使用量;在导流槽的隔液壁设置有V型(倒三角形)泄流孔,可根据冷媒流量的大小自动调节冷媒流体在导流槽内的沉积高度,使得在制冷负荷小、冷媒流量很小时,冷媒水也能均匀的侵润换热管,从而减少换热管表面出现“干斑”的机会,提高蒸发传热系数;同时,本技术还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蒸发器摒弃昂贵的金属材料,代以防腐蚀性能更强、更易于成型的工程塑料;换热管摒弃昂贵的黄铜材料,代之以更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中圆形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的导流槽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部分结构或部件的标记如下:蒸发器101;吸收器102;浓溶液供给孔103冷媒水泄流孔104;冷凝器底部隔板201节流孔202;蒸发器换热管203;导流槽204;吸收器换热管205;溶液分配器206;再生器底部隔板207吸收器溶液出口208;蒸发器冷媒水回流口209;斜坡式隔液板210;蒸发器首排导流槽301;倒三角形泄流孔302;斜坡式隔液板303;支撑条304;换热管 305;O型密封圈306;吸收器导流槽307。【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能理解的是,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来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这些方向术语仅仅是依据附图中所显示的示例方位来确定的。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本技术中使用的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的部件。图1是本技术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蒸发器101与吸收器102设置在同一个腔体内;蒸发器101所需要的冷媒水由设置在其上方的冷凝器底部的冷媒水节流孔104供给,吸收器102所需要的浓溶液由设置在其上方的再生器底部的浓溶液供给孔103供给。图2A是本技术无循环栗冷媒蒸发器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中圆形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技术的换热管采用紧凑型布局,采用直径小、管壁薄、密度大的换热管。作为一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排呈上下层排列的导流槽;在各层导流槽的上方铺设换热管;冷媒水在所述换热管外部流动,冷水在所述换热管内部流通;所述导流槽侧壁上设有若干泄流孔,使冷媒水流向下层导流槽,以保持冷媒液浸没换热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伟杨如民武祥辉武维建刘彦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捷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