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1169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6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旋窑本体,所述旋窑本体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末端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置有回收腔,所述隔板在回收腔中交错设置,所述回收腔中还设置有沿着隔板折弯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末端通向亚硫酸钠烘干箱,所述回收腔末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废气过滤装置,所述废气过滤装置包括设置有至少三块折流板的过滤管道,所述折流板呈上下交错排列,所述过滤管道下方处于相邻两块折流板间连通有沉降斗,所述沉降斗上方的过滤管道的截面大于过滤管道入口处的截面。该回收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旋窑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并将该热量直接用来烘干亚硫酸钠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锶盐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窑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还原法生产碳酸锶的工艺是:先将天青石破碎成小块后再与白煤(或焦炭)混合,磨成细粉,送入焙烧炉,在800?1400°C还原焙烧,天青石中的硫酸锶与白煤中的碳反应生成硫化锶。硫化锶易溶于水,通过浸取工艺将硫化锶转化为氢氧化锶和硫氢化锶,之后再通过与二氧化碳的碳化反应,转化为碳酸锶和硫化氢。现在硫酸锶与白煤的焙烧主要在旋窑中进行,在旋窑炉的炉头内用风机鼓入煤粉,旋窑的另一端作为废气的出口,而旋窑中产生的废气还含有大量的能量,如果这些废气直接被排走,会造成能源浪费,而且还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旋窑余热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旋窑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并将该热量直接用来烘干亚硫酸钠产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旋窑本体,所述旋窑本体上方开口处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末端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置有多层隔板的回收腔,所述隔板在回收腔中交错设置,所述回收腔中还设置有沿着隔板折弯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末端通向亚硫酸钠烘干箱,所述回收腔末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废气过滤装置,所述废气过滤装置包括设置有至少三块折流板的过滤管道,所述折流板呈上下交错排列,所述过滤管道下方处于相邻两块折流板间连通有沉降斗,所述沉降斗上方的过滤管道的截面大于过滤管道入口处的截面。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中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片,该过滤装置螺纹连接在排气管道上。进一步的,所述隔板水平交错设置在回收腔中。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通过管道连接的从旋窑本体一侧水平送风的送风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该回收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旋窑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并将该热量直接用来烘干亚硫酸钠产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旋窑余热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旋窑本体;2、循环管道;3、送风机;4、回收腔;5、排气管道;6、隔板;7、换热管道;8、亚硫酸钠烘干箱;9、废气过滤装置;1、过滤管道;11、沉降斗;12、折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所述的一种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旋窑本体I,所述旋窑本体I上方开口处连接有循环管道2,所述循环管道2末端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置有多层隔板6的回收腔4,所述隔板6在回收腔4中交错设置,所述回收腔中还设置有沿着隔板6折弯的换热管道7,所述换热管道7末端通向亚硫酸钠烘干箱8,所述回收腔4末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废气过滤装置9,所述废气过滤装置9包括设置有至少三块折流板12的过滤管道10,所述折流板12呈上下交错排列,所述过滤管道10下方处于相邻两块折流板12间连通有沉降斗11,所述沉降斗11上方的过滤管道10的截面大于过滤管道10入口处的截面。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道5,所述排气管道5中设置有过滤装置9,所述过滤装置9包括过滤片1,该过滤装置9螺纹连接在排气管道5上。进一步的,所述隔板6水平交错设置在回收腔4中。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道2上设置有通过管道连接的从旋窑本体I一侧水平送风的送风机3。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过程如下:旋窑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循环管道2流出,并流入到回收腔4中,由于回收腔4中设置有多层隔板6,这些隔板6是交错设置的,所以能够增加废气的流通的路径,在废气流通的过程中,由于在回收腔4中设置有换热管道7,换热管道7中冶通入洁净的空气,也就是说,废气中的热量能够通过换热管将换热管中的空气进行加热,换热管中的空气将通入到到亚硫酸钠烘干箱8,经过换热管加热后的空气能够快速的将亚硫酸钠烘干箱8中的亚硫酸钠进行干燥,最后回收腔中的废气通入到废气过滤装置9中,废气流过扩大的截面流速降低,并与折流板12相撞,颗粒大的固体先沉降下来,颗粒小的在下一个沉降斗11进行沉降,最后经过除尘后的废气从废气过滤装置9的出口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窑本体,所述旋窑本体上方开口处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末端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置有多层隔板的回收腔,所述隔板在回收腔中交错设置,所述回收腔中还设置有沿着隔板折弯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末端通向亚硫酸钠烘干箱,所述回收腔末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废气过滤装置,所述废气过滤装置包括设置有至少三块折流板的过滤管道,所述折流板呈上下交错排列,所述过滤管道下方处于相邻两块折流板间连通有沉降斗,所述沉降斗上方的过滤管道的截面大于过滤管道入口处的截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中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片,该过滤装置螺纹连接在排气管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水平交错设置在回收腔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通过管道连接的从旋窑本体一侧水平送风的送风机。【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旋窑本体,所述旋窑本体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末端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置有回收腔,所述隔板在回收腔中交错设置,所述回收腔中还设置有沿着隔板折弯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末端通向亚硫酸钠烘干箱,所述回收腔末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废气过滤装置,所述废气过滤装置包括设置有至少三块折流板的过滤管道,所述折流板呈上下交错排列,所述过滤管道下方处于相邻两块折流板间连通有沉降斗,所述沉降斗上方的过滤管道的截面大于过滤管道入口处的截面。该回收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旋窑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并将该热量直接用来烘干亚硫酸钠产品。【IPC分类】F26B21/00, F27D17/00, C01D5/18, C01F11/18【公开号】CN205328636【申请号】CN201521042786【专利技术人】段正富, 赵西北, 苟朝敏, 赵会伦 【申请人】重庆庆龙精细锶盐化工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窑本体,所述旋窑本体上方开口处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末端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置有多层隔板的回收腔,所述隔板在回收腔中交错设置,所述回收腔中还设置有沿着隔板折弯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末端通向亚硫酸钠烘干箱,所述回收腔末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废气过滤装置,所述废气过滤装置包括设置有至少三块折流板的过滤管道,所述折流板呈上下交错排列,所述过滤管道下方处于相邻两块折流板间连通有沉降斗,所述沉降斗上方的过滤管道的截面大于过滤管道入口处的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正富赵西北苟朝敏赵会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庆龙精细锶盐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