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824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包括一焙炒部和二侧腔部。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或甚至多个滚筒,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其附近设置以多个落料口,滚筒内设置螺旋状推料片。开口端由二滚轮支承,封闭端连接以转轴,转轴的末端装设以双齿轮或单齿轮,通过启动马达使传动连动轴用无端链条带动该双齿轮而使滚筒转动。上一层滚筒的物料于转动时被推料片推动,由封闭端的落料口经连接管输送到下一层滚筒中,最后由出料口将焙炒好的物料排出机外。(*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颗粒状固体物料的焙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颖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该焙炒装置的结构设计简单、可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因而可占用较小的厂地面积,且可达到焙炒均匀、品味俱佳,又可达到节约能源的功效。传统的小型焙炒装置有一结构为平底状的炒锅,由锅底加热并将锅内的颗粒状固体物料搅拌以达到均匀焙炒的效果,平底状的炒锅虽然构造简单,但往往由于加热过程搅拌不良,部分物料沉积于锅底而另一部物料漂浮于面上而出现焙炒不均匀的现象,以致造成一部分物料烧焦成碳而另一部分物料则未焙炒熟,焙炒后的物料品质甚差。传统的焙炒装置中亦有采用加热滚筒的方式来焙炒颗粒状固体物料的设计,其一般用于批量式生产,虽然可以采用各种控制手段以尽量使各批量间的焙炒品质划一,但往往因装、卸料时,须停止转动滚筒,因此不能自动化地连续进行焙炒,一个批量与另一个批量之间生产的焙炒物料在品质上难以保证划一,此外,在进料(放进生的物料)和出料(放出熟的物料)的过程中,或需要停止供应热能、或不断连续供应热能,导致焙炒时间不易控制、或者因不停加热其内无物料的滚筒而额外消耗热能,同时亦常因进料前滚筒过热而烧焦先加进滚筒内的物料,同样也造成焙炒后的物料的品质欠佳。另外,因需一批量进料和一批量出料,尚用人力来完成进料或出料操作时,也将消耗较大的劳动力。更有不利的是,由于采用批量焙炒方式时,在滚筒转动时,其内的物料经常地在反转过程中冲击滚筒,因而较容易使焙炒机发生机械损伤。-->尚有一种连续运行的滚筒式炒锅,其利用热风间接进行加热,惟因构造复杂,构件多、占地也大,除造价高外,其中由于易损坏的零部件也多,因此,使用起来亦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颗粒状固体物料的新颖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本技术所提供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焙炒装置中的上述各种缺陷。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以焙炒颗粒状固体物料的新颖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的结构包括:具有框架的外壳体、多个滚筒,带动滚筒转动的传动装置及其驱动装置,热源及控制装置,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的焙炒装置中,所述外壳体由分别位于其两内侧的两隔板将其分成三个腔部,其中,中间腔部为焙炒部,该中间腔部的各壁铺设以耐热材料,位于外壳体两侧的侧腔部则供安置驱动和传动装置及滚筒的端部之用;该焙炒部包括:位于中间腔底部的焙炒热源装置,该热源装置具有一燃料输入口,位于中间腔底部的焙炒热源装置上方还设置多个焙炒滚筒,该中间腔部的顶部还设置以一排废气口;各焙炒滚筒取圆柱体形,其长度须大于中间腔部的纵向长度,以使各焙炒滚筒的两端有部分长度分别可转动地伸入各侧腔部中;各焙炒滚筒的一端为可供输入该颗粒状固体物料的开口另一端则用圆板盖住的封闭端,于该开口端处设置一防止颗粒固体物料外泄的环状内凸缘,各滚筒的内周界沿纵长方向上设置以呈螺旋状且具均匀螺距的推料片,该推料片之高度与该内凸缘的宽度相若;于各焙炒滚筒的封闭端的中心连接一转轴,而于该焙炒滚筒筒身靠近其封闭端处则设有多个供排出经焙炒的颗粒状固体物料的落料口,在焙炒部内,各焙炒滚筒取分层错开排列的形式,且上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与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开口端位于焙炒部的同一侧边,于上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的正下方设-->置以用以承接该焙炒滚筒落料口落下的经焙炒的颗粒状固体物料以将之输送到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半圆形的漏斗状连接管,该连接管由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倾斜地伸入到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开口端内一定深度;连接各焙炒滚筒的封闭端的转轴通过一轴承固定于侧腔部内的外壳体的框架上,各转轴的末端则又附装以双齿轮,而各焙炒滚筒的开口端部则由两个分别可转动地固定于一轴承上的滚轮支承,从而可使各焙炒滚筒经由设置在最下层焙炒滚筒的下方且与电动机相连接的、两端附装以双齿轮的传动连动轴配合链条驱动而转动;各侧腔部的顶部亦设置以蒸汽排出口,还于靠近最上一层焙炒滚筒的开口端处的上方设置以一入料口;最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下方处则设置以排料口。本技术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的优点在于可连续生产而不是分批量式生产,由可通过该多个滚筒的分层交错的排列方式,使物料可以连续辗转运行的方式加热,故其所占厂地面积不大,且由于加热方式为由下而上,即越是处于最下方的焙炒滚筒,其越接近热源装置,颗粒状固体物料离开焙炒装置时是处于最高温度,控制此最高温度,便可控制焙炒出来的物料的温度,保证了焙炒的品质。此外,由于焙炒滚筒是分层排列,操作过程中,物料首先进入焙炒装置中温度不高的最上一层滚筒,且由于可连续供料而滚筒又不停地转动,因此可以克服产生烧焦或炭化现象。为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功能原理,兹配合附图说明于后。图1为本技术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的正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多层式焙炒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焙炒装置中的焙炒滚筒的横截面剖视图。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焙炒装置的正视图。其中该多层式焙炒装置A包括外壳体及其框架1,外壳体在-->沿其纵长方向的两侧处,分别设置以用金属板制成的隔板P、P′,该隔板P、P′将外壳体分隔成中间腔部M和侧腔部S,S′。中间腔部M即为本技术的多层式焙炒装置的焙炒部,在该焙炒部的两内侧壁和后内壁分别铺设以耐热材料,其前壁则制成由铰链活页连接到外壳体的框架、且其内壁亦铺设以耐热材料的门扇(图中未示出)。该中间腔部的底部设置以一热源装置,该热源装置可为木柴或煤炭炉,也可为煤油或重油燃烧炉或气体燃料燃烧炉,甚至可为电气炉,所使用的各种炉体的结构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拟多加赘述;在该热源装置部分的前方中央位置处,设置以燃料输入口17,中间腔部M的顶部呈向突出的锥体,在锥体的顶部中央设置以排废气口19。焙炒装置两侧腔部S、S′中之一装配有一马达7,如图1所示在侧腔部S装配以马达7,且该马达7为一种可调速式马达。贯穿焙炒部有一传动连动轴16,该传动连动轴16借助两个轴承可转动地支承于外壳体的框架上,传动连动轴16在侧腔部S中的端部上安装以一双齿轮8,而其于另一侧腔部S′的另一端部上则安装以单齿轮8′,该单齿轮8′则啮合一双齿轮8″。所有齿轮8、8′和8″均具相同尺寸。传动连动轴16在焙炒部中的轴杆部分用耐热材料制成的管套住以便进行保护(图1未示出该耐热材料管)。本技术的焙炒装置中具有至少一个圆柱形焙炒滚筒2,在一个最佳的实施例中,为了不致使该焙炒置体积过于庞大而又能发挥最佳效果,采用七个焙炒滚筒2,该七个滚筒由上到下分层错开排列,图2中示出该七个滚筒2的排列方式。各隔板P、P′在相应于各滚筒2的位置处设置开孔,使穿过该隔板P,P′的滚筒2可以自由转动。此外,各滚筒2之长度须比焙炒部的纵长要长,以使其两端部分别突伸入侧腔部一定的长度。-->各焙炒滚筒2具有一开口端,该开口端安装以环状内凸缘,该内凸缘的宽度以不致使注入该滚筒内的颗粒状固体物料流失且可让入料用的装置伸入其内为准。滚筒2的另一端则为封闭端。各层滚筒2之间的排列为上一层滚筒的开口端与下一层滚筒的封闭端处于焙炒部的同一侧边。沿该滚筒2的纵长方向的内侧壁上设置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以焙炒颗粒状固体物料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主要包括:一外壳体,其形装为六面体,焙炒滚筒、驱动和传动装置一热源和动力源装置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由分别位于其两内侧的两隔板将其分成三个腔部,其中,中间腔部为焙炒部,该中间腔部的各壁铺设以耐热材料,位于外壳体两侧的侧腔部则供安置驱动和传动装置及滚筒的端部之用;该焙炒部包括:位于中间腔底部的焙炒热源装置,该热源装置具有一燃料输入口,位于中间腔底部的焙炒热源装置上方还设置多个焙炒滚筒,该中间腔部的顶部还设置以一排废气口;各焙炒滚筒取圆柱体形,其长度须大于中间腔部的纵向长度,以使各焙炒滚筒的两端有部分长度分别可转动地伸入各侧腔部中;各焙炒滚筒的一端为可供输入该颗粒状固体物料的开口另一端则用圆板盖住的封闭端,于该开口端处设置一防止颗粒固体物料外泄的环状内凸缘,各滚筒的内周界沿纵长方向上设置以呈螺旋状且具均匀螺距的推料片,该推料片之高度与该内凸缘的宽度相若;于各焙炒滚筒的封闭端的中心连接一转轴,而于该焙炒滚筒筒身靠近其封闭端处则设有多个供排出经焙炒的颗粒状固体物料的落料口,在焙炒部内,各焙炒滚筒取分层错开排列的形式,且上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与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开口端位于焙炒部的同一侧边,于上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的正下方设置以用以承接该焙炒滚筒落料口落下的经焙炒的颗粒状固体物料以将之输送到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半圆形的漏斗状连接管,该连接管由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倾斜地伸入到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开口端内一定深度;连接各焙炒滚筒的封闭端的转轴通过一轴承固定于侧腔部内的外壳体的框架上,各转轴的末端则又附装以双齿轮,而各焙炒滚筒的开口端部则由两个分别可转动地固定于一轴承上的滚轮支承,从而可使各焙炒滚筒经由设置在最下层焙炒滚筒的下方且与电动机相连接的、两端附装以双齿轮的传动连动轴配合链条驱动而转动;各侧腔部的顶部均设置以蒸汽排出口,还于靠近最上一层焙炒滚筒的开口端处的上方设置以一入料口;最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下方处则设置以排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以焙炒颗粒状固体物料的全自动连续辗转运行的多层式焙炒装置、主要包括:一外壳体,其形装为六面体,焙炒滚筒、驱动和传动装置一热源和动力源装置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由分别位于其两内侧的两隔板将其分成三个腔部,其中,中间腔部为焙炒部,该中间腔部的各壁铺设以耐热材料,位于外壳体两侧的侧腔部则供安置驱动和传动装置及滚筒的端部之用;该焙炒部包括:位于中间腔底部的焙炒热源装置,该热源装置具有一燃料输入口,位于中间腔底部的焙炒热源装置上方还设置多个焙炒滚筒,该中间腔部的顶部还设置以一排废气口;各焙炒滚筒取圆柱体形,其长度须大于中间腔部的纵向长度,以使各焙炒滚筒的两端有部分长度分别可转动地伸入各侧腔部中;各焙炒滚筒的一端为可供输入该颗粒状固体物料的开口另一端则用圆板盖住的封闭端,于该开口端处设置一防止颗粒固体物料外泄的环状内凸缘,各滚筒的内周界沿纵长方向上设置以呈螺旋状且具均匀螺距的推料片,该推料片之高度与该内凸缘的宽度相若;于各焙炒滚筒的封闭端的中心连接一转轴,而于该焙炒滚筒筒身靠近其封闭端处则设有多个供排出经焙炒的颗粒状固体物料的落料口,在焙炒部内,各焙炒滚筒取分层错开排列的形式,且上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与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开口端位于焙炒部的同一侧边,于上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的正下方设置以用以承接该焙炒滚筒落料口落下的经焙炒的颗粒状固体物料以将之输送到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半圆形的漏斗状连接管,该连接管由一层焙炒滚筒的封闭端倾斜地伸入到下一层焙炒滚筒的开口端内一定深度;连接各焙炒滚筒的封闭端的转轴通过一轴承固定于侧腔部内的外壳体的框架上,各转轴的末端则又附装以双齿轮,而各焙炒滚筒的开口端部则由两个分别可转动地固定于一轴承上的滚轮支承,从而可使各焙炒滚筒经由设置在最下层焙炒滚筒的下方且与电动机相连接的、两端附装以双齿轮的传动连动轴配合链条驱动而转动;各侧腔部的顶部均设置以蒸汽排出口,还于靠近最上一层焙炒滚筒的开口端处的上方设置以一入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书
申请(专利权)人:三新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SG[新加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