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支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023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础支模结构,相对设置的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条的对拉筋,所述对拉筋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模板后与螺母连接,对拉筋两端与螺母的连接处呈螺纹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约材料、节省工时,操作过程简单易行,且防涨模的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支模结构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中,支模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费用的重要项目。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如下:使用模板搭建需要的形状后,用过钢管固定模板的位置,然后再采用密密麻麻的木撑撑在模板的外围,达到防止涨模的效果。然而,用钢管和木料稳定模板的方法,木料、钢管损耗很大,而且当施工现场土质情况如果比较差,往往钢管支撑根本不到位,基础台阶侧面往往出现涨模、变形现象,难以确保基础外形尺寸的正确性,从而造成立柱及台阶基础钢筋保护层的尺寸的不正确;并且支模时间长,耽误工期,耗费人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支模方式费时费料,且容易产生涨模现象,防止涨模的效果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础支模结构,相对设置的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条的对拉筋,所述对拉筋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模板后与螺母连接,对拉筋两端与螺母的连接处呈螺纹状。通过采用对拉筋代替现有的木撑,将原本位于模板外侧的撑力变为相对模板间的对拉力,大大简化了防涨模的工艺步骤,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搭建木撑,也减少了许多材料的需求,且防涨模的效果也较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对拉筋沿模板均匀设置,且对拉筋之间平行设置。均匀设置对拉筋有利于保证相对模板之间受到均匀的对拉力,使得防涨模的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节约材料、节省工时,操作过程简单易行,且防涨模的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防涨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现有的支模方式是在搭建完毕的模板1的外围设置密密麻麻的木撑2,用以固定模板1的位置,以此减轻模板1内浇筑后涨模现象的产生。该种方式木料、钢管损耗很大,而且基础台阶侧面往往出现涨模、变形现象,难以确保基础外形尺寸的正确性,从而造成立柱及台阶基础钢筋保护层的尺寸的不正确。并且支模时间长,耽误工期,耗费人工。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基础支模结构,相对设置的模板1之间设有对拉筋3,所述对拉筋3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模板1后与螺母4连接,对拉筋3两端与螺母4的连接处呈螺纹状。其操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按照工程的需要将模板1搭建好; 步骤二:采用钢管在模板1的外侧对搭建好的架空线基础进行固定; 步骤三:采用钢筋作为对拉筋3设置在位置对应的两个模板1之间;对拉筋3至少二条,根据基础尺寸大小,对拉筋3沿模板1均匀设置,该对拉筋3的两端焊接有带螺纹的钢筋,对拉筋穿出两侧的模板后通过螺母4固定,螺母4位于模板1的外侧; 步骤四:对模板1内进行浇筑,将对拉钢筋3在浇筑后直接埋嵌在基础中,提高了基础的坚固性,杜绝了涨模的现象发生。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时候,操作简单,基础台阶及表面尺寸正确。支模零件可反复使用,节省了施工材料、人工费用,缩短了支模工期,且有利于环保。【主权项】1.基础支模结构,其特征是:相对设置的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条的对拉筋,所述对拉筋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模板后与螺母连接,对拉筋两端与螺母的连接处呈螺纹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支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对拉筋沿模板均匀设置,且对拉筋之间平行设置。【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础支模结构,相对设置的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条的对拉筋,所述对拉筋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模板后与螺母连接,对拉筋两端与螺母的连接处呈螺纹状。本专利技术节约材料、节省工时,操作过程简单易行,且防涨模的效果好。【IPC分类】E02D27/42【公开号】CN105317051【申请号】CN201410253343【专利技术人】崔银虎, 仲昊, 竹杭俊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江苏省电力公司, 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栖霞分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4年6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础支模结构,其特征是:相对设置的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条的对拉筋,所述对拉筋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模板后与螺母连接,对拉筋两端与螺母的连接处呈螺纹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银虎仲昊竹杭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栖霞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