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支模结构。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中,支模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费用的重要项目。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如下:使用模板搭建需要的形状后,用过钢管固定模板的位置,然后再采用密密麻麻的木撑撑在模板的外围,达到防止涨模的效果。然而,用钢管和木料稳定模板的方法,木料、钢管损耗很大,而且当施工现场土质情况如果比较差,往往钢管支撑根本不到位,基础台阶侧面往往出现涨模、变形现象,难以确保基础外形尺寸的正确性,从而造成立柱及台阶基础钢筋保护层的尺寸的不正确;并且支模时间长,耽误工期,耗费人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支模方式费时费料,且容易产生涨模现象,防止涨模的效果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础支模结构,相对设置的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条的对拉筋,所述对拉筋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模板后与螺母连接,对拉筋两端与螺母的连接处呈螺纹状。通过采用对拉筋代替现有的木撑,将原本位于模板外侧的撑力变为相对模板间的对拉力,大大简化了防涨模的工艺步骤,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搭建木撑,也减少了许多材料的需求,且防涨模的效果也较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对拉筋沿模板均匀设置,且对拉筋之间平行设置。均匀设置对拉筋有利于保证相对模板之间受到均匀的对拉力,使得防涨模的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节约材料、节省工时,操作过程简单易行,且防涨模的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防涨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现有的支模方式是在搭建完毕的模板1的外围设置密密麻 ...
【技术保护点】
基础支模结构,其特征是:相对设置的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条的对拉筋,所述对拉筋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模板后与螺母连接,对拉筋两端与螺母的连接处呈螺纹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银虎,仲昊,竹杭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栖霞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