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锰渣复混肥生产尾气综合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3354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锰渣复混肥生产尾气综合处理系统,包括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和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所述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器、缓冲罐、洗涤塔Ⅰ、沉淀池Ⅰ和清水池Ⅰ,所述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沉降室、洗涤塔Ⅱ、沉淀池Ⅱ和清水池Ⅱ。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锰渣烘干尾气和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均进行了充分处理,能够保证环保清洁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弃排放物综合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锰渣复混肥生产尾气综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高锰酸钾生产会产生大量废弃排放物—锰渣,锰渣虽然属工业废弃物,但废弃堆置处寸草不生,浸出液呈深紫红色,直接严重污染环境。但锰渣其组成结构皆为无机矿物质,经试验分析锰渣中含植物直接可利用的大量营养元素,钾(K2O)、磷(P2O5)干基含量高达10~11%。锰渣中除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钾外,也存在对农作物生长有害的强氧化性物质高锰酸钾,同时由于含有KOH,使得锰渣pH值较高,是锰渣不能直接农用的原因。针对锰渣中存在的强氧化性物质高锰酸钾和碱性物质KOH,采取高温分解和磷酸中和处理方式对其进行改性。高锰酸钾在240℃分解成锰酸钾、MnO2和氧,锰酸钾会进一步分解生成MnO2和氧气,反应式如下:2KMnO4—→K2MnO4+MnO2+O22K2MnO4—→2K2O+2MnO2+O2↑由此将锰渣中有害的高锰酸钾转化成生产复混肥所需的养分K2O。对于锰渣中的KOH,通过加入磷酸进行中和反应调节pH值:H3PO4+3KOH  —→  K3PO4+3H2O通过以上改性处理,对于锰渣中的有害物质高锰酸钾和KOH通过改性处理后,生成生产复混肥所需的K2O和K3PO4,使锰渣满足复混肥生产要求,不会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危害。因此,锰渣改性处理后作为原料生产复混肥,不但解决了现有废弃物的排放问题,而且生产成本较同行业同类产品可降低100元/吨以上,可谓是充分利用资源,真正做到变废为宝。但是,锰渣改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锰渣烘干尾气,其中含有锰渣粉尘等污染物,复混肥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复混肥烘干尾气和复混肥冷却尾气,其中含有复混肥粉尘、SO2和氨等污染物,需要对这些尾气进行充分的处理,才能保证环保清洁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锰渣复混肥生产尾气综合处理系统,对锰渣复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尾气进行充分处理,保证环保清洁生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锰渣复混肥生产尾气综合处理系统,包括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和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所述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器、缓冲罐、洗涤塔Ⅰ、沉淀池Ⅰ和清水池Ⅰ,锰渣烘干尾气管道通过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后与缓冲罐连接,冷空气管道通过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所述换热器和缓冲罐的冷凝水出口管道与沉淀池Ⅰ连接,所述沉淀池Ⅰ与清水池Ⅰ连接,所述清水池Ⅰ通过循环泵Ⅰ与洗涤塔Ⅰ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洗涤塔Ⅰ底部与沉淀池Ⅰ连接,所述缓冲罐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Ⅰ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Ⅰ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所述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沉降室、洗涤塔Ⅱ、沉淀池Ⅱ和清水池Ⅱ,复混肥烘干尾气管道和复混肥冷却尾气管道汇合后与沉降室连接,所述沉降室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Ⅱ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Ⅱ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所述清水池Ⅱ与自来水管网连接,所述清水池Ⅱ通过循环泵Ⅱ与洗涤塔Ⅱ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洗涤塔Ⅱ底部与沉淀池Ⅱ连接,所述沉淀池Ⅱ与清水池Ⅱ连接。进一步,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热介质通道为壳程通道,冷介质通道为管程通道。进一步,所述沉淀池Ⅰ为两级沉淀池,上一级沉淀池通过溢流口与下一级沉淀池连接,所述洗涤塔Ⅰ为填料塔。进一步,所述沉降室为重力沉降室。进一步,所述沉淀池Ⅱ为两级沉淀池,上一级沉淀池通过溢流口与下一级沉淀池连接,所述洗涤塔Ⅱ为填料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因为锰渣改性过程中产生的锰渣烘干尾气主要含锰渣粉尘,本专利技术设置了换热器,使锰渣烘干尾气先通过换热加热冷空气,以充分利用锰渣烘干尾气的热量,同时部分较大颗粒粉尘以及冷凝水沉积在换热器中并定期排出,经换热后的尾气再进入缓冲罐,使部份水蒸汽进一步冷凝并带走少量粉尘,最后尾气通过洗涤塔Ⅰ用水进行洗涤除尘后,经废气排放烟囱排放。2、本专利技术将复混肥烘干尾气和复混肥冷却尾气共用一套尾气处理系统,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主要含复混肥粉尘、SO2和少量的氨,尾气首先通过沉降室除去较大颗粒粉尘,再进入洗涤塔Ⅱ用水进行喷淋洗涤,除了可进一步除尘外,可同时起到脱硫和除氨的作用,处理后的尾气经废气排放烟囱排放。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对锰渣烘干尾气和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均进行了充分处理,能够保证环保清洁生产。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锰渣复混肥生产尾气综合处理系统,包括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和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图1为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器11、缓冲罐12、洗涤塔Ⅰ13、沉淀池Ⅰ14和清水池Ⅰ15,锰渣烘干尾气管道通过换热器11的热介质通道后与缓冲罐12连接,冷空气管道通过换热器11的冷介质通道,所述换热器11和缓冲罐12的冷凝水出口管道与沉淀池Ⅰ14连接,所述沉淀池Ⅰ14与清水池Ⅰ15连接,所述清水池Ⅰ15通过循环泵Ⅰ16与洗涤塔Ⅰ13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洗涤塔Ⅰ13底部与沉淀池Ⅰ14连接,所述缓冲罐12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Ⅰ13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Ⅰ13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所述换热器11为列管式换热器,热介质通道为壳程通道,冷介质通道为管程通道。所述沉淀池Ⅰ14为两级沉淀池,上一级沉淀池通过溢流口与下一级沉淀池连接。所述洗涤塔Ⅰ13为填料塔。锰渣改性过程中产生的锰渣烘干尾气主要含锰渣粉尘,尾气首先通过换热器11与冷空气进行换热;尾气经空气冷却后,部分较大颗粒粉尘以及冷凝水沉积在换热器中11并定期排出,经换热后的尾气再进入缓冲罐12,使部份水蒸汽进一步冷凝并带走少量粉尘;最后尾气进入洗涤塔Ⅰ13用水进行洗涤除尘后,经废气排放烟囱排放。换热器11和缓冲罐12排除的渣浆和洗涤塔Ⅰ13喷淋洗涤废水在沉淀池Ⅰ14沉淀出沉渣排放,上层清水流入清水池Ⅰ15循环喷淋使用。图2为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沉降室21、洗涤塔Ⅱ22、沉淀池Ⅱ23和清水池Ⅱ24,复混肥烘干尾气管道和复混肥冷却尾气管道汇合后与沉降室21连接,所述沉降室21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Ⅱ22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Ⅱ22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所述清水池Ⅱ24与自来水管网25连接,所述清水池Ⅱ24通过循环泵Ⅱ26与洗涤塔Ⅱ22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洗涤塔Ⅱ22底部与沉淀池Ⅱ23连接,所述沉淀池Ⅱ23与清水池Ⅱ24连接。所述沉降室21为重力沉降室;所述沉淀池Ⅱ23为两级沉淀池,上一级沉淀池通过溢流口与下一级沉淀池连接;所述洗涤塔Ⅱ22为填料塔。复混肥烘干尾气和复混肥冷却尾气共用一套尾气处理系统,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主要含复混肥粉尘、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锰渣复混肥生产尾气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和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所述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器、缓冲罐、洗涤塔Ⅰ、沉淀池Ⅰ和清水池Ⅰ,锰渣烘干尾气管道通过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后与缓冲罐连接,冷空气管道通过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所述换热器和缓冲罐的冷凝水出口管道与沉淀池Ⅰ连接,所述沉淀池Ⅰ与清水池Ⅰ连接,所述清水池Ⅰ通过循环泵Ⅰ与洗涤塔Ⅰ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洗涤塔Ⅰ底部与沉淀池Ⅰ连接,所述缓冲罐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Ⅰ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Ⅰ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所述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沉降室、洗涤塔Ⅱ、沉淀池Ⅱ和清水池Ⅱ,复混肥烘干尾气管道和复混肥冷却尾气管道汇合后与沉降室连接,所述沉降室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Ⅱ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Ⅱ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所述清水池Ⅱ与自来水管网连接,所述清水池Ⅱ通过循环泵Ⅱ与洗涤塔Ⅱ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洗涤塔Ⅱ底部与沉淀池Ⅱ连接,所述沉淀池Ⅱ与清水池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锰渣复混肥生产尾气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和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
所述锰渣烘干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器、缓冲罐、洗涤塔Ⅰ、沉淀池Ⅰ和清水池Ⅰ,锰渣烘干尾气管道通过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后与缓冲罐连接,冷空气管道通过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所述换热器和缓冲罐的冷凝水出口管道与沉淀池Ⅰ连接,所述沉淀池Ⅰ与清水池Ⅰ连接,所述清水池Ⅰ通过循环泵Ⅰ与洗涤塔Ⅰ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洗涤塔Ⅰ底部与沉淀池Ⅰ连接,所述缓冲罐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Ⅰ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Ⅰ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
所述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沉降室、洗涤塔Ⅱ、沉淀池Ⅱ和清水池Ⅱ,复混肥烘干尾气管道和复混肥冷却尾气管道汇合后与沉降室连接,所述沉降室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Ⅱ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Ⅱ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正东袁德厚陈少全曾蓬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