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原料熟制的调味、加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058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物性原料(包括鸡、鸡块、乳猪、兔、虾和鱼等)熟制的调味、加味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先加工成液态的调味品通过外力注入到原料肌体内部,比传统方法简便,缩短了入味时间,且入味效果好,使原料成品的内外部味道一致,且可使茶肴主料与配料溶为一体,效果好。同时,也可在原料内部增加水分,油分及各种所需营养成分,以强化手段达到合理营养。(*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饮食行业和食品工业中动物性整体原料和块形原料的熟制调味、加味方法。传统的动物性原料(包括鸡、鸡块、猪、兔、羊、虾和鱼等)熟制是采用码、煨、浸、腌的调味、加味方法,调味品都是从原料外部向内部渗透,调味品的渗透力有限,故入味时间长,且难入原料肌体内部,原料表面调味品味浓,而内部则调味品味淡。况且,烹饪原料的水份在加热过程中,由于肌体纤维质收缩,水份溢出多,造成原料加热过程中调味品入味困难,再者,原料由于烹调前调味和烹调中加热出水太多而造成成品质地发柴、发干。这种传统调味法使用调料多,真正进入原料肌体的只是一少部分调味品,造成调味品的浪费,尤其整形、大块原料入味困难,调味时间长,入味效果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性原料,特别是整体原料和块形原料熟制的内加味调味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预先加工成液态或可含有固体粉末、颗粒状的液态混合物调味品通过外力注入到原料肌体的内部,也可将所需营养成份注入原料肌体。对于块形原料可以一次注入,对于整体原料可以分部位的多次注入。所述的外力注入可以采用注射器具或其它压力推液的器具。-->本专利技术的内加味调味方法,可根据原料肌体各部位的不同情况、位置,不同数量地将液态或液态混合物调味品注入到原料肌体内部,达到味入肌里的目的。用此法调味、加味后,原料即可加热烹制,省时省事省力,方法简便,且调味品无浪费,比例精确,用量准确,口味划一。采用传统调味、加味方法,由于原料在加热烹制中,其水份损失多,成品发柴干老,而本专利技术的内加味调味方法,可使水份,油份伴随其它调味品一并注入到原料肌体内部,可使原料最大限度地保持水份、使炸、烤后的成品外部酥脆,内部鲜嫩。即适合饭店餐馆采用,更适合食品工业大批生产。如四川名菜:樟茶鸭子,要将各种调味品与鸭子放在盛器中并不断将调味品抹在鸭身上反复揉搓,腌制10小时,达到入味目的。采用本专利技术,将调味品汤汁直接注入鸭子的各部位,即可加热烹制。蘑蒸鸡:传统制作时,将鸡与口蘑加调味汤汁上笼蒸熟入味,鸡汤中口蘑味浓,鸡体表层蘑味稍浓而内部味淡。采用本专利技术,可将口蘑与其它调味品制成汤汁分部位地注入鸡肉内,成品内外部口蘑味一致,味入肌里,且成品熟时蘑味四溢,冷时品偿蘑味不减。此外,采用本专利技术制作香菇烤鸡,将香菇粉与其它调味汤汁混合后一并注入到鸡体各个部位,然后上炉烤制,成品外酥脆、里鲜嫩,味入肌里,成品可闻到菇味而不见香菇,吃香菇而不见香菇,鲜香异常。-->新疆名菜:烤羊腿,将羊腿与调味料放在一起腌制12小时,然后上炉烤制,采用本专利技术调味仅需2分钟,即可上炉烤制,且入味效果更佳。传统外加味法与本专利技术内加味法比较外加味法内注入加味法调味入味时间长,效果差入味方便时间短,味道好调味品由外向内自然渗透,难以味入肌里。调味品强行进入原料内部,即味入肌里。原料的水份、油份易溢出,成品发柴干老可在原料内部增加水份,油份及营养成份,达到合理营养,且成品鲜嫩。菜肴原料与配料无法溶为一体可将原料与配料溶为一体对含异味重的原料去腥臊作用一般去腥臊能力强,清除异味效果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物性原料熟制的调味、加味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先加工成液态或可含有固体粉末、颗粒的液态混合物调味品或营养成份通过外力注入到原料肌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性原料熟制的调味、加味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先加工成液态或可含有固体粉末、颗粒的液态混合物调味品或营养成份通过外力注入到原料肌体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性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跃中王宏寿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烹饪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