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3178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具有:头枕;座椅靠背架;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架的前表面的垫体;所述垫体的靠背面;和分别设置在靠背面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的、左右的侧支撑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面与所述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沿所述垫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狭缝部和右狭缝部,所述左右的狭缝部沿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11月25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1/077193、进入国家阶段日期为2013年6月24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80062619.X、专利技术名称为“”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本申请基于2010年12月24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287584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提出有如下车辆用座椅:当车辆被从后方碰撞(以下称作“追尾”)时,保护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颈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的车辆用座椅在座椅靠背的上缘设置有头枕。而且,在该座椅靠背内内置有应力传递机构,当被施加规定值以上的碰撞载荷时,该应力传递机构动作。座椅靠背的衬垫材料包括侧衬垫材料和中央衬垫材料。在侧衬垫材料与中央衬垫材料之间,设有将衬垫材料的表背贯穿的狭缝。而且,侧衬垫材料和中央衬垫材料隔着该狭缝而分割构成(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3)。另外,在中央衬垫材料上设有将中央衬垫材料的表背贯穿的狭缝。该中央衬垫材料隔着狭缝沿上下分割成两部分(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4)。当车辆被追尾时,乘员的上半身由于碰撞载荷而被向后方推压,并沉陷到中央衬垫材料中。然后,中央衬垫材料通过狭缝而折曲并向后方移动,并且追尾时的碰撞载荷经由中央衬垫材料而有效传递至连杆机构等应力传递机构。应力传递机构根据该碰撞载荷而动作,从而使头枕上升并向乘员的头部侧移动。像这样,专利文献I的车辆用座椅在追尾时通过头枕可靠地承托乘员的头部并保护其颈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707号公报【专利技术内容】然而,关于专利文献I的车辆用座椅,由于中央衬垫材料通过狭缝而沿上下分割成两部分,所以在乘员落座时,中央衬垫材料可能会由于狭缝而折曲并变形。因此,存在无法得到良好的缓冲性能、衬垫材料局部沉陷等而落座状态恶化的隐患。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保护乘员的颈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各方案采用以下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为,具有头枕、座椅靠背架、和配置在上述座椅靠背架的前表面的垫体,上述垫体具有靠背面和分别设置在上述靠背面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的、左右的侧支撑部,在上述靠背面与上述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左狭缝部及右狭缝部,所述左狭缝部及右狭缝部分别具有沿上述垫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上述左右的狭缝部沿上述座椅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在上述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左右的狭缝部分别具有沿上述上下方向彼此隔开间隔的多个上述狭缝。在上述或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垫体具有覆盖其外表面的蒙皮,在上述垫体上设有导入槽,上述蒙皮卡定在上述导入槽内侧,在上述靠背面设有沿上述垫体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靠背面狭缝。在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垫体的背面侧设有沿上述垫体的厚度方向未贯穿的、沿上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在上述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垫体在其背面侧具有衬里材料,在上述衬里材料的与上述凹部的底部相当的部位设有沿上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部。在上述或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凹部设置在上述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在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多个上述凹部沿上述座椅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在上述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左狭缝部所包含的上述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和上述右狭缝部所包含的上述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同。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靠背面与其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狭缝部,垫体在靠背面与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割。因此,在追尾时,靠背面容易向后方移动,能够使乘员的上半身沉陷到垫体中。由此,在追尾时,在使乘员的头部与头枕的距离接近后,能够通过头枕来承托头部。其结果为,能够防止乘员的颈部突然伸展或弯曲,从而能够保护颈部。另外,由于左右的狭缝部在座椅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所以不会像专利文献I那样使垫体在上下方向上分割。由此,能够防止垫体的靠背面折曲并变形、垫体局部沉陷等。因此,能够防止乘员的落座状态恶化。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保护乘员的颈部。另外,根据上述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左右的各狭缝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狭缝,所以通过适当设定狭缝的个数以及长度、宽度等,能够调整垫体的强度。因此,能够调整乘员向垫体的沉陷程度。由此,垫体不会折曲并变形,乘员不会局部沉陷等。因此,能够防止在驾驶时乘员的落座状态恶化。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另外,根据上述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即使是在导入槽的位置设有狭缝部的车辆用座椅,背靠面狭缝的位置也不会被导入槽的位置限制。因此,能够与座椅的设计无关地将靠背面狭缝设置在任意位置。另外,根据上述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在垫体的背面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所以能够确保垫体的背面侧的座椅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表面长度较长。由此,能够使垫体的背面沿左右方向伸长。由此,在追尾时,当乘员的上半身沉陷到垫体中时,能够确保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另外,根据上述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在垫体的背面中的凹部的底部上设有衬里材料的开口部,所以衬里材料能够与垫体的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伸长对应地伸长。因此,能够在垫体的背面设置衬里材料来确保垫体的强度,并且能够在追尾时确保乘员的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在追尾时保护乘员的颈部。另外,根据上述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通过垫体的背面的中央部的伸长,能够在追尾时确保乘员的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另外,根据上述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垫体的背面在座椅宽度方向整体范围内伸长,所以能够确保乘员的上半身的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另外,根据上述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靠背面与各个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在追尾时左右对称地变形。因此,靠背面不会沿左右错位地向后方移动,从而能够通过头枕可靠地承托乘员的头部。【附图说明】图1是从前方观察到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图2是座椅靠背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A-A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图4是垫体的主视图。图5是沿图4的B-B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C-C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图7是沿图4的D-D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化说明,存在将车辆的前进方向前方简称为前方、将前进方向后方简称为后方、将车辆的宽度方向简称为左右方向、将车辆的垂直方向上下简称为上方及下方等来进行说明的情况。图1是车辆用座椅I的立体图。该车辆用座椅I是配置在驾驶席侧或副驾驶席侧的独立式的座椅。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I具有:在从乘员的臀部到大腿部的范围内进行支承的座椅座垫2;在从乘员的肩部到腰部的范围内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3;和支承乘员的头部的头枕4。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9/CN105539232.html" title="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原文来自X技术">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具有头枕、座椅靠背架、和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架的前表面的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具有靠背面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面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的、左右的侧支撑部,在所述靠背面与所述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左狭缝部及右狭缝部,所述左狭缝部及右狭缝部分别具有沿所述垫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所述垫体在其背面侧具有衬里材料,在所述衬里材料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伴纪佐野浩司冈义友寺内达也山口政行新妻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