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式组合动力进气道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3167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联式组合动力进气道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模态转换装置为一组合式阀门结构,包括内、外阀门;内、外阀门为内径或者外径不相等的环状体,两阀门上设有一可以相互契合的面,并且内、外阀门中至少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固定在发动机通道入口段,可移动的阀门上连接一驱动装置,使该可移动阀门移动在进气道内能够在与另一阀门契合的位置和设定的开度位置之间移动;设计思路是通过平动代替转动的方式实现串联组合动力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阀门的开启与关闭,采用平动的方式可简化模态转换阀门的运动规律及其控制机构;随着模态转换阀门的移动,模态转换过程进入冲压发动机通道的流量逐渐增大,进入涡轮发动机通道的流量逐渐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式组合动力进气道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串联式组合动力进气道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的设计,属于组合动力进气道模型设计研究领域。
技术介绍
国家提出空天一体化的战略,意味着未来空中优势的争夺将逐渐转变成空天优势的争夺。空天飞行器以其独有的作战优势,正受到世界各强国的广泛关注。组合动力推进系统综合了不同推进系统的优势,可满足未来空天飞行器的宽飞行包线的需求。目前常见的组合动力推进系统主要有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和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其中涡轮基组合循环推进系统具有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是未来空天飞行器推进系统重要的选择之一。TBCC推进系统的按照布局方式可以分为串联式和并联式。其中串联形式采用涡轮发动机在前,冲压发动机在后的布局,具有发动机基线小,重量轻等优点。组合循环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或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向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转换的模态转换过程。在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需要同时向涡轮发动机通道和冲压发动机通道提供所需气流,配合发动机完成动力模式的转换,且在此模态转换过程中需要满足组合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串联式组合动力进气道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联式组合动力进气道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该装置用于串联式TBCC进气道出口,其中,所述串联式TBCC进气道包括超声速外压段、亚声速扩压段和涡轮及冲压发动机入口通道,所述涡轮发动机入口通道呈圆形,冲压发动机入口通道形状呈环形,设置在涡轮发动机通道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态转换装置为一组合式阀门结构,包括内阀门、外阀门;所述内、外阀门为内径或者外径不相等的环状体,两阀门上设有一可以相互契合的面,并且内、外阀门中至少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固定在发动机入口通道中,可移动的阀门上连接一驱动装置,使该可移动阀门在进气道内能够在与另一阀门契合的位置和设定的开度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组合动力进气道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该装置用于串联式TBCC进气道出口,其中,所述串联式TBCC进气道包括超声速外压段、亚声速扩压段和涡轮及冲压发动机入口通道,所述涡轮发动机入口通道呈圆形,冲压发动机入口通道形状呈环形,设置在涡轮发动机入口通道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态转换装置为一组合式阀门结构,包括内阀门、外阀门;所述内、外阀门为内径或者外径不相等的环状体,两阀门上设有一可以相互契合的面,并且内、外阀门中至少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固定在涡轮及冲压发动机入口通道中,可移动的阀门上连接一驱动装置,使该可移动阀门在进气道内能够在与另一阀门契合的位置和设定的开度位置之间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式组合动力进气道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内阀门固定设置在涡轮发动机入口通道的外壁面,外阀门可前后移动的固定在冲压发动机入口通道的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式组合动力进气道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化成刘君王云飞李蔚霆张锦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