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式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799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0 12:51
一种可伸缩式电动车,前车架的两侧设有两前滑道,后车架的两侧设有两后滑道,两前滑道套合在两后滑道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两前滑道的后端之间连接有横梁一,两后滑道的后端之间连接有横梁二;限位导柱后端固定连接在横梁二的中部,其前部贯穿横梁一且可与横梁一滑动配合,其前端设有限位螺母;两后滑道之间铺设有合页踏板;两前滑道底端面上设有定位孔一,两后滑道底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定位孔二、定位孔三;摇杆通过两个定位片可转动地设置在前车架里侧的两根纵梁后部的下端面,摇杆设有两根L形固定部,L形固定部在摇杆转动过程中可插装到定位孔一中与定位孔二或定位孔三配合进行车架的定位。该电动车易于收缩,便于运输和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式电动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车技术的发展,电动车已成为一种城市生活的必要出行工具。市场上现有的电动三轮车车身体积大,不具有收缩功能,这种电动车不仅在运输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在拥挤的城市当中也非常不便于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式电动车,该电动车易于收缩,不仅便于进行运输,而且也便于存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式电动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限位导柱,所述前车架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两根前滑道,所述后车架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两根后滑道,所述两根前滑道套合在两根后滑道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后滑道前端下部设有与前滑道底面配合的轴承一,所述前滑道后端在后滑道的上方设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设有与后滑道上端面配合的轴承二;两根前滑道的后端之间连接有横梁一,两根后滑道的后端之间连接有横梁二,横梁一、横梁二均垂直于车体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导柱沿车体长度方向水平地设置,其后端固定连接在横梁二的中部,其前部贯穿横梁一且可与横梁一滑动配合,其前端设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横梁一之间设有压簧;两根后滑道之间铺设有合页踏板,所述合页踏板包括前板和与前板铰接的后板;还包括限位摇臂,所述限位摇臂包括摇杆和设置于摇杆一端的摇柄;两根前滑道后部底端面上对称地设有定位孔一,两根后滑道前部、后部底端面上分别对称地设有与定位孔一适配的定位孔二、定位孔三;所述前车架在两根前滑道的里侧还对称地设有两根纵梁,所述摇杆通过两个定位片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根纵梁后部的下端面,所述摇杆在对应两根前滑道的位置设有两根L形固定部,所述L形固定部在摇杆转动过程中可插装到定位孔一中与定位孔二或定位孔三配合进行车架的定位。通过使后滑道滑动地收缩在前滑道中实现了车体的长度伸缩;通过轴承一和轴承二的设置,可以使前车架和后车架滑动配合时更平稳;通过限位摇臂的设置,可以使车体在完全伸出状态和完全收缩状态都能便捷地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限位导柱前部压簧的设置可以使车体在完全伸出状态时,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不会晃动,也能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行;合页踏板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缩小车体的占用空间,也能便于对车体的收缩操作。这样不仅能使该车整体易于收缩,而且还能便于运输和存放。为了使后座椅能实现折叠,进一步缩小该车整体的占用空间,所述后车架上设有后座椅,所述后座椅前部和后部分别沿车体宽度方向固定地设有两个支撑臂一和两个支撑臂二,所述后车架后部上方分别固定地设有与两个支撑臂一相对应的两个支撑臂三、与两个支撑臂二相对应的两个支撑臂四,所述支撑臂一、支撑臂二、支撑臂三、支撑臂四均为方管结构;所述支撑臂一、支撑臂二的后下端之间均设圆弧形切边一,所述支撑臂三、支撑臂四的前上端之间均设有圆弧形切边二 ;还包括旋转臂一和旋转臂二,所述旋转臂一和旋转臂二均由位于中间的立梁和两对位于立梁两端端面两侧的旋转片组成,所述支撑臂一的下端和支撑臂三的上端分别抵靠在所述旋转臂一两端的端面上且分别与旋转臂一两端的两对旋转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臂二的下端和支撑臂四的上端分别抵靠在所述旋转臂二两端的端面上且分别与旋转臂二两端的两对旋转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主要由轴杆和对称地设置在轴杆两端的两根支柱组成,所述轴杆上套装有两个轴套,两个轴套分别与两个支撑臂一固定连接,轴杆的中部设有一个拉臂,所述拉臂通过一根拉簧与后座椅底部连接,所述两根支柱在轴杆绕轴套转动的过程中可与设置在后座椅底部的两个挡块相抵。为了使限位摇臂能较好地保持固定状态,所述摇杆的一端还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远离摇杆的一端通过拉簧与前车架后部连接。为了使合页踏板与车体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合页踏板的后板的后端面与横梁二铰接。为了使合页踏板与车体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合页踏板的前板的前端面与横梁一铰接。为了便于实现对轴杆的旋转,所述轴杆上还设置有用于转动轴杆的扣手。本技术整体机构简单、容易操作,能根据需要进行伸展与收缩,可以节省占地空间,解决了较小空间的存放问题,同时,也能更方便地进行运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限位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旋转臂一或旋转臂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收缩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车架,2、后车架,3、限位导柱,4、前滑道,5、后滑道,6、轴承一,7、轴承二,8、横梁一,9、横梁二,10、限位螺母,11、压簧,12、合页踏板,13、前板,14、后板,15、限位摇臂,16、摇杆,17、摇柄,18、前座椅,19、定位孔二,20、定位孔三,21、纵梁,22、定位片,23、L形固定部,24、连接臂,25、拉簧,26、后座椅,27、支撑臂一,28、支撑臂二,29、支撑臂三,30、支撑臂四,31、圆弧形切边一,32、圆弧形切边二,33、旋转臂一,34、旋转臂二,35、立梁,36、旋转片,37、固定机构,38、轴杆,39、支柱,40、轴套,41、拉簧,42、挡块,43、扣手,44、拉臂,45、固定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图4、图7所示,一种可伸缩式电动车,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限位导柱3,所述前车架1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两根前滑道4,所述后车架2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两根后滑道5,所述两根前滑道4套合在两根后滑道5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后滑道5前端下部设有与前滑道4底面配合的轴承一 6,所述前滑道4后端在后滑道5的上方设有固定耳45,所述固定耳45上设有与后滑道5上端面配合的轴承二 7 ;前车架上设置有前座椅18 ;两根前滑道4的后端之间连接有横梁一 8,两根后滑道5的后端之间连接有横梁二 9,横梁一8、横梁二 9均垂直于车体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导柱3沿车体长度方向水平地设置,其后端固定连接在横梁二 9的中部,其前部贯穿横梁一 8且可与横梁一 8滑动配合,其前端设有限位螺母10,所述限位螺母10与横梁一 8之间设有压簧11 ;两根后滑道5之间铺设有合页踏板12,所述合页踏板12包括前板13和与前板13铰接的后板14 ;还包括限位摇臂15,所述限位摇臂15包括摇杆16和设置于摇杆16 —端的摇柄17 ;两根前滑道4后部底端面上对称地设有定位孔一,两根后滑道5前部、后部底端面上分别对称地设有与定位孔一适配的定位孔二 19、定位孔三20 ;所述前车架1在两根前滑道4的里侧还对称地设有两根纵梁21,所述摇杆16通过两个定位片22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根纵梁21后部的下端面,所述摇杆16在对应两根前滑道4的位置设有两根L形固定部23,所述L形固定部23在摇杆16转动过程中可插装到定位孔一中与定位孔二 19或定位孔三20配合进行车架的定位。通过前滑道4与后滑道5的滑动配合实现了车体的长度伸缩;通过轴承一 6和轴承二 7的设置,可以使前车架1和后车架2滑动配合时更平稳;通过限位摇臂15的设置,可以使车体在完全伸出状态和完全收缩状态都能便捷地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限位导柱3前部压簧11的设置可以使车体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伸缩式电动车,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导柱(3),所述前车架(1)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两根前滑道(4),所述后车架(2)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两根后滑道(5),所述两根前滑道(4)套合在两根后滑道(5)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后滑道(5)前端下部设有与前滑道(4)底面配合的轴承一(6),所述前滑道(4)后端在后滑道(5)的上方设有固定耳(45),所述固定耳(45)上设有与后滑道(5)上端面配合的轴承二(7);两根前滑道(4)的后端之间连接有横梁一(8),两根后滑道(5)的后端之间连接有横梁二(9),横梁一(8)、横梁二(9)均垂直于车体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导柱(3)沿车体长度方向水平地设置,其后端固定连接在横梁二(9)的中部,其前部贯穿横梁一(8)且可与横梁一(8)滑动配合,其前端设有限位螺母(10),所述限位螺母(10)与横梁一(8)之间设有压簧(11);两根后滑道(5)之间铺设有合页踏板(12),所述合页踏板(12)包括前板(13)和与前板(13)铰接的后板(14);还包括限位摇臂(15),所述限位摇臂(15)包括摇杆(16)和设置于摇杆(16)一端的摇柄(17);两根前滑道(4)后部底端面上对称地设有定位孔一,两根后滑道(5)前部、后部底端面上分别对称地设有与定位孔一适配的定位孔二(19)、定位孔三(20);所述前车架(1)在两根前滑道(4)的里侧还对称地设有两根纵梁(21),所述摇杆(16)通过两个定位片(22)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根纵梁(21)后部的下端面,所述摇杆(16)在对应两根前滑道(4)的位置设有两根L形固定部(23),所述L形固定部(23)在摇杆(16)转动过程中可插装到定位孔一中与定位孔二(19)或定位孔三(20)配合进行车架的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世敏朱红军严翠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