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冠华专利>正文

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及其梁式起重机技术

技术编号:131040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及其梁式起重机,尤其是一种体外施加预应力修复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方法及其预应力自修复梁式起重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起重机主梁下盖板下两端分别固定张拉端支座和固定端支座;b.将钢绞线穿入分别放置在固定端支座和张拉端支座外侧的固定锚和张拉锚中,锚固固定端,使张拉锚压靠在张拉端支座外侧;c.使用千斤顶调整每根钢绞线的初始应力,使其受力均等;d.将1-4个撑顶器向上固定在主梁下盖板下,向下放置在钢绞线上;e.使用千斤顶张拉张拉锚的钢绞线,迫使主梁向上弯曲变形,张拉至设定拱度值后,锚固张拉端,调整撑顶器,使其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及其梁式起重机,尤其是一种体外施加预应力修复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方法及其预应力自修复梁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梁式起重机在工矿企业中广泛应用,社会存量很大。为了防止梁式起重机在使用时因工作载荷所致的小车“爬坡”、“溜车”,GB/T14405-93《通用桥式起重机》规定,主梁应有上拱度,然而梁式起重机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多种原因普遍出现主梁上拱度逐渐减小,甚至下挠,从而影响起重机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使起重机失去使用价值,由于起重机是大型设备,如若报废更新损失巨大,因此,起重机主梁下挠修复技术显得非常重要。中国专利CN1069952A公开了一种应用“预应力张拉器”修复改造起重机主梁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使用的张拉器存在着结构复杂,机件较大,制作困难,成本较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自修复梁式起重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起重机主梁下盖板下两端分别固定张拉端支座和固定端支座; b、将钢绞线穿入分别放置在固定端支座和张拉端支座外侧的固定锚和张拉锚中,锚固固定端,使张拉锚压靠在张拉端支座外侧;c、使用千斤顶调整每根钢绞线的初始应力,使其受力均等;d、将1-4个撑顶器向上固定在主梁下盖板下,向下放置在钢绞线上;e、使用千斤顶张拉张拉锚的钢绞线,迫使主梁向上弯曲变形,张拉至设定拱度值后,锚固张拉端,调整撑顶器,使其受力。所述张拉端支座和固定端支座由固定在主梁下盖板下的加强板、2-5块平行且垂直于主梁固定于加强板的筋板以及固定于筋板一端的横梁构成。所述张拉端支座和固定端支座的横梁外侧上设有与张拉锚和固定锚配合的凹槽。所述撑顶器由固定在主梁下的顶板、固定在顶板下的2-6组螺杆及其设有与所述螺杆配合使用螺孔的弧形支架构成,所述弧形支架由螺母和调整螺母可调固定在螺杆上。本专利技术梁式起重机,一种预应力自修复梁式起重机,包括一主梁,所述主梁下设有一副梁,所述副梁由固定于主梁下盖板下两端的固定端、张拉端及可张拉固定在固定端与张拉端之间的钢绞线构成,主梁与副梁之间设有1-4个撑顶器。所述固定端由固定端支座和锚固在固定端支座上的固定锚组成,所述张拉端由张拉端支座和锚固在张拉端支座上的张拉锚组成。所述固定端支座和张拉端支座由固定在主梁下盖板下的加强板、2-5块平行且垂直于主梁固定于加强板的筋板以及固定于筋板一端的横梁构成。所述张拉端支座和固定端支座的横梁外侧上设有与张拉锚和固定锚配合的凹槽。所述撑顶器由固定在主梁下的顶板、固定在顶板下的2-6组螺杆及其设有与所述螺杆配合使用螺孔的弧形支架构成,所述弧形支架由螺母和调整螺母可调固定在螺杆上。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修复起重机后,副梁留置原位与主梁一起工作,起着保持修复效果、增强主梁强度、刚度和承载能力的作用;起重机修复一段时间后,如主梁拱度发生变化,可再调整撑顶螺母,获得满意的拱度。本专利技术方法在主梁下挠或变形方向设置副梁,通过调节副梁撑顶器的可调螺母,使撑顶器扩张,向上扩张驱使主梁向上弯曲变形,向下扩张通过钢绞线传递到两端支座处,转变为作用于主梁的偏心压力,压迫主梁挠曲变形。主梁的挠曲变形用于修复拱度,主梁的弯曲应力用于抵消工作载荷,撑顶器用于约束主梁工作变形和改善主梁应力。本专利技术方法,是用副梁将下挠变形的主梁制成一个负弯矩,因其与工作载荷造成的正弯矩相反,所以抵消了主梁的部分工作载荷应力。本专利技术方法增设的副梁,使主梁的中性轴相应的下移,受压区截面积增大,受拉区截面积缩小,但钢绞线离中性轴最远,大部分拉应力,都集中到钢绞线上,又因钢绞线有着优越的抗拉性能,所以修复后的主梁抗拉,抗压能力都增强了。同时,增设的副梁,使截面的惯性矩加大,抗弯截面模量加大,而且主梁的拱度、抗弯截面模量、弯矩值三者之间的变化近似,使原来的等截面梁改善为近似等强度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具有省力、省工、省时,修复费用低,修理重量增加小,修复效果保持长久,增强效果显著,将等截面梁改善为近似等强度梁等优点。同时,本专利技术不但能够修复加固大吨位、大跨度起重机,而且尤其适合修复低价值的小吨位起重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梁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梁式起重机的张拉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撑顶器结构示意图;图4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修复箱型正轨梁扁锚布置示意图;图5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修复箱型偏轨梁蜂窝锚布置示意图;图6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修复工字梁蜂窝锚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6,本专利技术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起重机主梁1下盖板11下两端分别固定张拉端支座21和固定端支座31,张拉端支座21和固定端支座31由固定在主梁1下盖板11下的加强板211、2块平行且垂直于主梁1固定于加强板211的筋板212以及固定于2块筋板一端的横梁213构成;b、将预应力钢绞线4穿入分别放置在张拉端支座21和固定端支座31外侧的张拉锚22和固定锚32中,锚固固定端3,使张拉锚22压靠在张拉端支座21外侧,所述张拉端支座21和固定端支座31的横梁213外侧上设有与张拉锚22和固定锚32配合的凹槽,使张拉锚22和固定锚32放置于张拉端支座21和固定端支座31外侧横梁214内;c、使用专用小千斤顶配合油泵调整每根钢绞线4的初始应力,使其受力均等;d、将2个撑顶器5向上固定在主梁1下盖板11下,向下放置在钢绞线4上;所述撑顶器5由固定在主梁1下的顶板51、固定在顶板51下的4组螺杆52及其设有与螺杆51配合使用螺孔的弧形支架55构成,所述弧形支架55由锁紧螺母53和调整螺母54可调地固定在螺杆52上,弧形支架55的下弧端与预应力钢绞线4配合作用;e、使用专用大千斤顶张拉张拉端2钢绞线4拉筋,迫使主梁1向上弯曲变形,张拉至设定拱度值后,锚固张拉端2,调整撑顶器5调整螺母54,使其受力,然后紧固锁紧螺母53。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修复箱型正轨梁起重机时,步骤b中,张拉锚22和固定锚32为扁锚221或多个单锚,成对配置。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修复箱型偏轨梁起重机时,步骤b中,张拉锚22和固定锚32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蜂窝锚222,成对配置。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修复工字梁起重机时,步骤b中,张拉锚22和固定锚32为单一蜂窝锚222,成对配置。本专利技术梁式起重机,一种预应力自修复梁式起重机,包括一主梁1,所述主梁1下设有一副梁6,所述副梁6由固定于主梁1下盖板11下两端的固定端3、张拉端2及可张拉固定在固定端3与张拉端2之间的钢绞线4构成;所述固定端3由固定端支座31和锚固在固定端支座31上的固定锚3组成,所述张拉端2由张拉端支座21和锚固在张拉端支座21上的张拉锚22组成;所述固定端支座31和张拉端支座21由固定在主梁1下盖板11下的加强板211、两块平行且垂直于主梁1固定于加强板211的筋板212以及固定于两块筋板212一端的横梁213构成;所述张拉端支座21和固定端支座31的横梁213外侧上设有与张拉锚22和固定锚32配合的凹槽214;主梁1与副梁6之间设有2个撑顶器5。所述撑顶器5由固定在主梁1下的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在起重机主梁下盖板下两端分别固定张拉端支座和固定端支座;b、将钢绞线穿入分别放置在固定端支座和张拉端支座外侧的固定锚和张拉锚中,锚固固定端,使张拉锚压靠在张拉端 支座外侧;c、使用千斤顶调整每根钢绞线的初始应力,使其受力均等;d、将1-4个撑顶器向上固定在主梁下盖板下,向下放置在钢绞线上;e、使用千斤顶张拉张拉锚的钢绞线,迫使主梁向上弯曲变形,张拉至设定拱度值后,锚固张拉端, 调整撑顶器,使其受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冠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冠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