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超专利>正文

油电转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918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电转接头装置,包括有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支撑轴、转换装置、双联齿轮,其中,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上部设置有输出主动齿轮,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发动机输出轴的发动机输出轴接口,下部设置有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外花键齿;支撑轴上端设置有电动输入从动齿轮,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设置有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花键齿;转换装置包括拨叉和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拨叉上下运动。采用上述结构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制作工艺容易,制造成本低,也能起到油电转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辆上使用燃油动力(内燃机)和电动动力的油电转换过程中使用的油电转接头装置
技术介绍
油电混合动力车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来源——燃油动力(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动力(电池与电动机)的车辆(包括摩托车、汽车等)。通过在燃油动力车上使用电动动力,一方面,在负荷不大或者平坦路面上行驶时,单独使用电动动力,起到环保节能、降低能耗和排放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负荷大或者爬坡等大扭矩运行时,采用燃油动力来补充电动动力的动力的不足,从而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在燃油动力和电动动力相互转换过程中,需要设计油电转接头装置以完成动力的相互转换。目前的油电转接头装置多采用PLC控制,涉及到具体的运转速度的检测、供油量的检测,其结构复杂,制作工艺难度大,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油电双动力的油电转接头装置,解决目前的油电转接头装置的结构复杂,制作工艺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的缺陷。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油电转接头装置,包括有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支撑轴、转换装置、双联齿轮,其中,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上部设置有输出主动齿轮,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发动机输出轴的发动机输出轴接口,下部设置有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外花键齿;支撑轴上端设置有电动输入从动齿轮,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设置有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花键齿;转换装置包括拨叉和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拨叉上下运动;双联齿轮上部设置有与上述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外花键齿相互啮合的双联齿轮内花键齿,双联齿轮下部设置有与上述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花键齿相互啮合的双联齿轮外花键齿,双联齿轮中部设置有与上述拨叉卡合的双联齿轮中间段,双联齿轮活动外套连接在所述的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油电转接头装置,由于只简单的设置了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支撑轴、转换装置、双联齿轮四个部件,相对目前市场上的采用PLC控制的油电转接头装置,其结构简单、制作工艺容易,制造成本低,也能起到油电转接的效果。使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车辆在负荷不大或者平坦路面上行驶时,可以单独使用电动动力。此时,将燃油动力关闭或者将燃油发动机至于空档状态,也可以是离合器处于离合分离状态(可适用在多种离合器上,如离心式离合器、摩擦式离合器),即此时没有燃油动力输出;开通电动动力(电动输出开关),在转换装置的控制机构控制下,与双联齿轮中间段卡合的拨叉带动双联齿轮向下运动,双联齿轮下部设置的外花键齿与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花键齿相互啮合,电机的动力通过电机轴传递给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再通过双联齿轮传递给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最后通过输出主动齿轮将动力输出。在负荷大或者爬坡等大扭矩运行时,可以单独使用燃油动力。此时,关闭电动动力(电动输出开关),在转换装置的控制机构控制下,与双联齿轮中间段卡合的拨叉带动双联齿轮向上运动。双联齿轮下部设置的外花键齿与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花键齿没有啮合,相互脱开,双联齿轮一直处于空转状态;将燃油动力开启并挂在有效档位(非空档档位),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直接单独将燃油动力通过输出主动齿轮将动力输出。当然,也可以同时采用电动动力和燃油动力同步使用,此时,打开电动动力(电动输出开关),在转换装置的控制机构控制下,与双联齿轮中间段卡合的拨叉带动双联齿轮向下运动,双联齿轮下部设置的外花键齿与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花键齿相互啮合;同时将燃油动力开启并挂在有效档位(非空档档位),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这时,电动动力通过电机轴传递给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再通过双联齿轮传递给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最后通过输出主动齿轮将动力输出,燃油动力直接通过输出主动齿轮将动力输出,两者动力最后都集中通过输出主动齿轮将动力输出。进一步限定,所述控制机构是电磁阀组件,包括电磁阀主体、电磁阀主动板、电磁阀从动杆,所述电磁阀主动板一端与电磁阀主体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从动杆上端连接,电磁阀从动杆下端与所述的拨叉固定连接;当电磁阀主体通电时,电磁阀主动板带动电磁阀从动杆及拨叉上下运动。采用电磁阀组件的控制机构,操作简单,通常控制时候,只需要设置一个开闭开关,开闭电磁阀开关就能实现动作,结构更加简单实用。另外,进一步限定,所述的电磁阀主动板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的电磁阀从动杆相互配合的安装孔,电磁阀从动杆从下往上穿过安装孔后进行上方固定;在所述的电磁阀主动板和拨叉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方固定是指从电磁阀动杆从下往上穿过安装孔后,从上方对电磁阀从动杆进行固定,使安装孔相对电磁阀从动杆只能向下滑动,不能向上滑动,即当电磁阀主动板向上运动时,拨叉以及电磁阀从动杆同步跟着电磁阀主动板一起向上运动;当电磁阀主动板向下运动时,电磁阀主动板首先向下压缩设置在电磁阀主动板和拨叉之间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再向下推动拨叉向下运动。上方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在所述的电磁阀从动杆上端设置有卡槽,然后采用轴用弹性挡圈安装在卡槽内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在所述的电磁阀从动杆上端设置有螺纹,然后采用螺母安装在螺纹上进行固定。这种弹性元件可以是压缩弹簧,压缩弹片或扭簧,通常采用弹性元件是设置在电磁阀从动杆上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外套于电磁阀主动板和拨叉之间的杆体上。另外,考虑到输出动力的方向,针对转向输出动力,限定所述的输出主动齿轮是锥形齿轮,此时,对应的输出轴上则设置有与输出主动锥形齿轮相互配合的输出轴从动锥形齿轮,改变动力输出的方向。同样的道理,针对不转向输出动力,限定所述的输出主动齿轮是斜轮,此时,对应的输出轴上则设置有与输出主动斜齿相互配合的输出轴从动斜齿轮,不改变动力输出的方向。本技术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通过研发投入,试验总结,商业应用,形成了独有的混合动力技术之路,大大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电转接头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油电转接头装置(组装)结构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1、支撑轴2、转换装置3、双联齿轮4,输出主动齿轮5,发动机输出轴接口 6,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外花键齿7,电动输入从动齿轮8,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花键齿9,拨叉10,双联齿轮内花键齿11,双联齿轮外花键齿12,双联齿轮中间段13,电磁阀主体14,电磁阀主动板15,电磁阀从动杆16,安装孔17,弹性元件18,电机轴1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电转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支撑轴、转换装置、双联齿轮,其中,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上部设置有输出主动齿轮,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发动机输出轴的发动机输出轴接口,下部设置有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外花键齿;支撑轴上端设置有电动输入从动齿轮,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设置有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花键齿;转换装置包括拨叉和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拨叉上下运动;双联齿轮上部设置有与上述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外花键齿相互啮合的双联齿轮内花键齿,双联齿轮下部设置有与上述电动输入从动齿轮内花键齿相互啮合的双联齿轮外花键齿,双联齿轮中部设置有与上述拨叉卡合的双联齿轮中间段,双联齿轮活动外套连接在所述的发动机输出轴接口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波刘超陈杨
申请(专利权)人:刘超李红波陈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