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元黎专利>正文

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8899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它包括一个非线性传动组件,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变幅机构驱动轴相联接的传动机构;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动配重块相联接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就在于在所述带有臂架系统自重力矩平衡装置的起重机的变幅工作过程中,由于本装置的作用使得动配重相对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力矩与起重机臂架系统相对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力矩之间的比值在全部变幅范围内基本接近所要求的常数,也即是说基本消除了动配重重心位置在两个极限位置外的其他位置上产生的超前或滞后现象,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动配重所应起到的功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带有臂架系统自重力矩平衡装置的起重机的变幅工作过程中,要求动配重的位移与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水平方向的位移的比值为一常数,但由于工作中变幅机构驱动轴的转数和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水平方向的位移常常是非线性关系,而同时由变幅机构驱动轴带动的动配重重心的位移在由常规传动方式驱动时与变幅机构驱动轴的转数是线性关系,因而导致了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的位移与动配重重心的位移也为非线性关系。尽管在确定动配重重量及沿导向构件移动范围条件下,可实现动配重自重和臂架系统自重在动配重行程的两个极限位置上相对回转中心的力矩按所要求的比例平衡,但由于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的位移与动配重重心的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原因导致了动配重重心位置在两个极限位置外的其他位置上产生超前或滞后现象,偏离了所要求的平衡比例,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动配重应有功能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保证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该协调装置在起重机变幅时具有改善动配重重心相对其理想位置超前或滞后现象的作用。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它包括一个非线性传动组件,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变幅机构驱动轴相联接的传动机构;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动配重块相联接的传动机构。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由一对相互啮合、中心距固定的非圆齿轮组成。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由一对中心距固定、由钢丝绳联动的锥形卷筒组成。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钢丝绳传动机构、丝杠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液压传动机构所单独或混合构成,皆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优点就在于在所述带有臂架系统自重力矩平衡装置的起重机的变幅工作过程中,由于本装置的作用使得动配重相对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力矩与起重机臂架系统相对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力矩之间的比值在全部变幅范围内基本接近所要求的常数,也即是说基本消除了动配重重心位置在两个极限位置外的其他位置上产生的超前或滞后现象,最大程度发挥了动配重所应起到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非线性传动组件为一对中心距固定、由钢丝绳联动的锥形卷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所示,该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包括一个非线性传动组件1,在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传动机构4、6相联接。根据变幅驱动机构驱动轴2的转数θ与臂架系统重心位置Lb之间的函数关系θ=F(X),求取节线形状适当的配对非圆齿轮或求取锥度适当的配对卷筒作为非线性传动组件1,由于该非线性传动组件1的反向非线性调整,使得臂架系统3重心位置Lb与动配重块5重心位置Lp之间原有的非线性运动关系重新变为线性运动关系,在此基础上,适当选取联接于非线性传动组件1输入端传动机构4和输出端传动机构6的传动比,可使得动配重块5相对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力矩与起重机臂架系统3相对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力矩之间的比值在全部变幅范围内基本接近所要求的常数,也即是说基本消除了动配重块5重心位置在除两个极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上产生的超前或滞后现象。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它包括由一对相互啮合、中心距固定的非圆齿轮组成的非线性传动组件1,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的输入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变幅机构驱动轴2或起重机变幅臂架系统3相联接的传动机构4;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的输出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动配重块5相联接的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4、6分别由齿轮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钢丝绳传动机构、丝杠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液压传动机构所单独或混合构成。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它包括一个由一对中心距固定、由钢丝绳联动的锥形卷筒组成的非线性传动组件1,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的输入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变幅机构驱动轴2相联接的由一级链传动和一级齿轮传动构成的传动机构4;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的输出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动配重块5相联接的由一级齿轮传动和两级链传动构成的传动机构6。权利要求1.一种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非线性传动组件(1),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的输入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变幅机构驱动轴(2)或起重机变幅臂架系统(3)相联接的传动机构(4);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的输出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动配重块(5)相联接的传动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协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由一对相互啮合、中心距固定的非圆齿轮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协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由一对中心距固定、由钢丝绳联动的锥形卷筒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协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6)分别由齿轮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钢丝绳传动机构、丝杠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液压传动机构所单独或混合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它包括一个非线性传动组件,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变幅机构驱动轴相联接的传动机构;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动配重块相联接的传动机构。本技术的优点就在于在所述带有臂架系统自重力矩平衡装置的起重机的变幅工作过程中,由于本装置的作用使得动配重相对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力矩与起重机臂架系统相对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力矩之间的比值在全部变幅范围内基本接近所要求的常数,也即是说基本消除了动配重重心位置在两个极限位置外的其他位置上产生的超前或滞后现象,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动配重所应起到的功能。文档编号B66C23/00GK2730843SQ20042007488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0日专利技术者赵元黎 申请人:赵元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臂架系统重心和动配重重心的运动协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非线性传动组件(1),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的输入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变幅机构驱动轴(2)或起重机变幅臂架系统(3)相联接的传动机构(4);在所述非线性传动组件(1)的输出端联接有与起重机动配重块(5)相联接的传动机构(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元黎
申请(专利权)人:赵元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