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位置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788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2:46
操作位置检测装置具备:操作体(3),其具有操作面(3c);基部部件(5);四个平板状的检测体(6~9),它们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在另一端具有固定部,并且在上述连接部与上述固定部之间具有检测面(20);应变检测部(21),其被设置于各检测面(20);以及操作位置计算部(31)。每两个上述检测体以上述检测面的延长平面(S1、S2)彼此在上述操作面的面内方向上的该两检测体之间的位置交叉,并且上述延长平面彼此的交叉线(L1)与上述操作面之间的距离在规定值以下的方式相对于上述操作面具有规定角度来进行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7月30日提出的日本申请2013-157591号W及于2014年2月 12日提出的日本申请2014-24404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本公开设及检测作用于操作面的力的位置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检测作用于操作面的力的位置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在该操作 位置检测装置中,具备具有与由对操作面的按压而产生的操作力对应地变形的位移传递面 的应变体,在该应变体的位移传递面设置有应变检测部,并将该位移传递面配置在与操作 面相同的面上。而且,根据该构成,对于与操作面垂直的方向W外的力,应变检测部不具有 灵敏度,能够正确地检测作用于操作面的力的中屯、位置(即操作位置)。 然而,在上述操作位置检测装置中,由于需要在操作面的外周配置具有位移传递 面(应变检测部)的应变体,所W导致装置大型化。另外,也产生下述那样的设计性的限制。 在上述操作位置检测装置中,不能够将装置的上表面整体作为操作面。换句话说, 配置应变体的区域一定成为不能够进行操作位置的检测的区域。在形成利用壳体覆盖应变 体的结构的情况下,成为操作面比壳体下凹的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89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兼得即使在操作面作用了与垂直方向不同的方 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检测操作位置的功能、装置的小型化W及设计性的限制消除 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000引本公开的一方式所设及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具备:操作体,其具有平板状的操作 面;基部部件,其是作为该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基部的部件;四个W上且偶数个的平板状的 检测体;W及操作位置计算部。 检测体在一端具有与上述操作体连接的连接部,在另一端具有被固定于上述基部 部件的固定部,在上述连接部与上述固定部之间具有与由对上述操作面的按压而产生的操 作力对应地变形的检测面。在各检测体的上述检测面设置有检测伴随着该检测体的变形的 该检测面的应变的应变检测部。操作位置计算部基于上述各应变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 上述操作力在上述操作面作用的位置来作为操作位置。 在上述操作位置检测装置中,每两个检测体W该两检测体的检测面的延长平面彼 此在上述操作面的面内方向上的该两检测体之间的位置交叉,并且该延长平面彼此交叉的 交叉线与上述操作面平行,并且上述交叉线与上述操作面之间的距离在规定值W下的方 式,相对于上述操作面具有规定角度来进行配置。 在上述操作位置检测装置中,应变检测部对不与操作面垂直的方向的操作力几乎 不具有灵敏度。因此,即使在w不与操作面垂直的规定角度按压该操作面,从而在操作面作 用了与垂直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操作位置计算部正确地计算(换言 之检测)操作位置。 并且,根据上述操作位置检现蝶置,能够将检测体收纳在操作面的背面侧(与被按 压的侧相反侧)内。因此,不需要在操作面的外周配置检测体,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 夕h能够消除上述的设计性的限制,例如,能够将装置的一个面整体作为操作面。【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下述的附图而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或者其它的目的、构成、优 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除去了操作体的操作部件后的状 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除去了操作体后的状态的立体 图。 图5是表示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除去了操作体W及按压部件后的 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俯视图,是从操作 面的上方观察到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主视图,是从图6的 箭头νπ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8是说明构成应变检测元件的四个零件的配置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构成应变检测元件的四个零件的电连接状态的说明图。 图10的(a) W及图10的(b)是说明对操作面施加了垂直的方向(Ζ轴方向)的力的情 况下的作用的俯视图W及主视图。 图11是说明施加给应变检测元件的零件的力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2是说明图11的例子中的零件的电阻值变化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施加给应变检测元件的零件的力的其它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对操作面施加了 X轴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第二变形例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说明图。 图16是说明第Ξ变形例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说明图。 图17是说明第四变形例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说明图。 图18是说明第五变形例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除去了操作体后的状态的立体 图。 图22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23是说明第六变形例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说明图。 图24是说明第屯变形例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 W下,对应用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 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为负载检测型,例如,作为触摸板、触摸面板(触摸屏)使用。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位置检测装置1具备:操作体3、作为该装置 1的基部的基部部件5、形成平板状的两个检测体6、7的平板部件10、形成平板状的两个检测 体8、9的平板部件11、W及用于使平板部件10、11与操作体3连接的按压部件12、13。 操作体3由板状(在该例子中为圆盘状)的操作部件3曰、和大致圆筒状的框部件3b 构成。另外,在W下的说明中,对于操作位置检测装置1的上下的方向来说,操作部件3a侧为 上,基部部件5侧为下。 操作部件3a例如经由设置在框部件3b的螺孔14安装于框部件3b的上侧端面。操作 部件3a的圆形的上表面(与安装于框部件3b的侧相反侧的面)成为由使用者按压任意的位 置的平板状的操作面3c。另外,连接操作部件3a与框部件3b的方法例如也可W是粘合剂等。 另外,操作部件3a与框部件3b也可W -体地形成。 在框部件3b的下侧端面(与安装了操作部件3a的侧相反侧的面)形成有用于使平 板部件10的端部10a、10b与操作体3连接的倾斜面部15a、15b、和用于使平板部件11的端部 lla、l化与操作体3连接的倾斜面部16a、16b。 倾斜面部15a、l加的各面包含在相同的假想平面,并且相对于操作面3c具有规定 角度。同样地,倾斜面部16a、16b的各面也包含在相同的假想平面,并且相对于操作面3c具 有规定角度。而且,倾斜面部15a、15b、16a、16b W包含倾斜面部15a、1加的面的假想平面S1 与包含倾斜面部16a、16b的面的假想平面S2交叉的交叉线L1与操作面3c平行,并且该交叉 线L1与操作面3c之间的距离为0的方式形成(特别是参照图7)。在实施方式中,该交叉线L1 是在操作面3c的面内方向通过该操作面3c的中屯、的线(特别是参照图6)。 在平板部件10中,一个端部10a成为检测体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操作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操作位置检测装置,其具备:操作体(3),其具有平板状的操作面(3c);基部部件(5),其是作为基部的部件;四个以上且偶数个的平板状的检测体(6~9),所述检测体在一端具有与所述操作体连接的连接部(18),在另一端具有被固定于所述基部部件的固定部(19),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与由对所述操作面的按压而产生的操作力对应地变形的检测面(20);应变检测部(21),其被设置在所述各检测体的所述检测面,检测伴随着所述检测体的变形的所述检测面的应变;以及操作位置计算部(31),其基于所述各应变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操作力在所述操作面作用的位置来作为操作位置,其中,每两个所述检测体以该两检测体的所述检测面的延长平面(S1、S2)彼此在所述操作面的面内方向上的该两检测体之间的位置交叉,并且该延长平面彼此交叉的交叉线(L1)与所述操作面平行,并且所述交叉线与所述操作面之间的距离在规定值以下的方式相对于所述操作面具有规定角度来进行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中真二伊口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