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86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塔式起重机和混凝土输送装置的组合,通过在一台主要包含塔身、回转臂架、变幅小车、和电气驱动装置的上回转、小车变幅自升式塔式起重机附墙侧的一侧面或两侧面上设置混凝土快速提升机构和设置在地面上的卷扬装置,使其和起重机的变幅小车和回转臂架的工作有机结合,能显著提高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输送效率和节省建筑施工现场起重运输装备费用。(*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塔式起重机和混凝土输送装置组合的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在建筑施工现场,尤其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通常需装备自升式塔式起重机。此外,现代建筑结构及其施工常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和现浇混凝土施工。然而,在这种场合,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混凝土输送速度或效率往往影响或制约总的建筑施工进度或效率,以及使包含混凝土输送装备及运行费用在内的起重运输装备及运行费用在整个建筑施工现场装备和运行费用中所占比例很高(高达80%以上)。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用来解决混凝土输送的技术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即1.直接使用塔式起重机兼用作吊运混凝土料斗,采取此方式的混凝土输送效率显然低,且需选用较大型塔式起重机,经济性差。2.除设置塔式起重机外,另外加设混凝土泵,这一方面明显增加运行费用,且由于采用此种方式存在不能够同时解决混凝土的水平输送问题,即还需要配合采取其它措施才能使混凝土传送到位,因此仍然存在工序困难、复杂和经济性差的问题。3.除设置塔式起重机外,还另外设置混凝土快速提升装置,采用此种方式不仅仍然存在混凝土水平输送工序困难、复杂,且同时也带来使施工现场装置庞杂、占地面积大和难于管理等问题。综上所述,上述传统的种种用来解决建筑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输送的措施,存在混凝土输送效率低、起重运输装置复杂,从而影响总体建筑施工进程和使建筑施工机械装备和运行费用都增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存在问题,即能显著提高混凝土输送速度或效率,同时能使建筑施工现场的起重运输装备简化,使装备和运行费用都减少的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本技术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包括一台主要具备塔身、起重回转臂架、变幅小车、起重机的电气驱动装置的上回转、小车变幅和自升式塔式起重机,此外还包括在所述塔式起重机附墙侧的一侧面或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混凝土快速提升装置的主要部分,即沿塔身上、下方向布置,通过连接件和塔身标准节连接固定的导轨和沿所述导轨运动的混凝土提升料斗架及设置在起重机附近地面上的用来牵引该料斗架的卷扬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塔身上方的供操作人员操作提升料斗用的简易工作台,上述料斗架具有可沿所述导轨行走、分别沿料斗架一侧的左、右和上、下布置的四组均衡调节导轮。此外,本技术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还可以是除了构成如上所述那样的带混凝土快速提升装置的塔式起重机外,在所述塔身的附墙侧的塔身和建筑物墙面间设置齿轮啮合式简易施工电梯,该电梯包含沿所述塔身附墙侧面的上、下方向布置,通过连接件和塔身标准节连接固定的齿条以及和该齿条啮合的齿轮啮合式简易施工电梯。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表示本技术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简化俯视图;图3为示意表示本技术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另一实施例结构的简化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为对图1所示结构作进一步说明。在上述各图中,相同的序号表示相同或同一的部件。现参看图1和图2,I为主要包含塔身1、起重回转臂架3、变幅小车4以及起重机的电气驱动装置(图中未表示)的上回转、小车变幅自升式塔式起重机,8为多根起重机的附墙支撑,5为塔身1的标准节,整个塔身根据需要由多个标准节连接而成,7为在塔式起重机I的附墙侧的一侧面上设置的混凝土快速提升装置的料斗架,它可沿附设在该塔身侧面上的导轨上下运动,也可同时在塔身1的附墙侧的另一侧面上设置同样的导轨和料斗架,6为设置在塔身1上方的简易工作台,为操作人员操作提升料斗架7而设置。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当使起重机的电气驱动装置和设置在起重机附近地面上的用作牵引料斗架7的卷扬装置(图中未表示)起动或处于工作状态,起重机除可进行为满足建筑施工需要的通常运输起重工作外,还可进行混凝土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就是利用塔身1的一侧或两侧面上的导轨和沿导轨行走的料斗架7进行混凝土的垂直输送,然后藉助起重机的回转臂架3和变幅小车4及其吊钩2进行混凝土料斗的后续水平输送,且可将混凝土直接输送至现场浇注施工地点,这样反复进行接力输送,可显著提高混凝土输送速度或效率,从而促进建筑施工进度。现参看图3,即在主要具备塔身31,起重回转臂架33,附墙支撑38,混凝土快速提升料斗37的与由图1所示实施例结构相类似的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的附墙侧和建筑物墙面间还设置齿轮啮合式简易施工电梯39,该简易施工电梯包含沿塔身31的附墙侧面的上、下方向,通过连接件和塔身31的标准节连接固定的齿条(图中未表示)以及和该齿条啮合的齿轮啮合式简易施工电梯39。设置电梯39主要为了便于施工人员上、下和适当进行其它建筑施工器材运送,更有利于本技术结构的推广实施。现参看图4,48为通过连接件和塔身1标准节连接固定的导轨,49代表可沿导轨48上、下运动的分别沿料车架7一侧的上、下和左、右布置的四组均衡调节导轮,45为装填了混凝土的料斗,46表示已卸掉混凝土的空料斗,42为牵引料斗架7的钢索,43为断绳安全保护装置。图4表示料斗架7处于被提升时状态。现对混凝土输送工作程序进行说明。首先要说明的是料斗架7被设计成可同时放置至少两个料斗。当塔式起重机和设置在地面上的卷扬装置均处于工作状态时,即可进行混凝土的输送。此时,当料斗架7处于上升状态时,46表示料斗架7的空着的可放置一只料斗的位置,45表示已装填了混凝土的料斗,当料斗加7升至简易工作台6的高度位置,此时由吊钩2送来空料斗46,而运走装有混凝土的料斗45,此时,使料斗架7下降至与地面齐平,通过翻斗车送来混凝土制成品并装入料斗46,使料斗46向内移动到原来料斗45的位置,然后再反复进行料斗架7的提升。总之,由于料斗架和混凝土料斗运送路线的设计合理,可显著提高混凝土输送工作效率,若和上述直接使用塔式起重机进行混凝土输送方式相比,使本技术装置的混凝土输送工作效率成倍高于传统工作方式,且可以根据需要,来适当选择塔式起重机型号,从而可带来明显的经济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包括一台主要具备塔斗、起重回转臂架、变幅小车以及起重机的电气驱动装置的上回转、小车变幅和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塔身附墙侧的一侧面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混凝土快速提升装置的主要部分,即沿塔身上下方向布置,通过连接件和塔身的标准节连接固定的导轨,和沿所述导轨运动的混凝土提升料斗架,及设置在起重机附近地面上的用来牵引该料斗架的卷扬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塔身上方、供操作人员操作提升料斗用的简易工作台,上述料斗架具有可沿所述导轨行走的、分别沿料斗架一侧的左、右和上、下布置的四组均衡调节导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料斗架设计成至少可横向并列放置两个混凝土料斗。3.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包括一台如权利要求1所述那样的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塔身的附墙侧的塔身和建筑物墙面间设置一台齿轮啮合式简易施工电梯,该电梯包含沿所述塔身附墙侧面的上下方向布置,通过连接件和塔身的标准节连接固定的齿条以及和该齿条啮合的齿轮啮合式简易施工电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塔式起重机和混凝土输送装置的组合,通过在一台主要包含塔身、回转臂架、变幅小车、和电气驱动装置的上回转、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包括一台主要具备塔斗、起重回转臂架、变幅小车以及起重机的电气驱动装置的上回转、小车变幅和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塔身附墙侧的一侧面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混凝土快速提升装置的主要部分,即沿塔身上下方向布置,通过连接件和塔身的标准节连接固定的导轨,和沿所述导轨运动的混凝土提升料斗架,及设置在起重机附近地面上的用来牵引该料斗架的卷扬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塔身上方、供操作人员操作提升料斗用的简易工作台,上述料斗架具有可沿所述导轨行走的、分别沿料斗架一侧的左、右和上、下布置的四组均衡调节导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大德周承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