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5598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较高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包括:吸附室(11a、11b),其收容有能够对在燃料箱(50)内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和脱离的吸附材料(Q);箱口(15),其与燃料箱(50)连通;吹扫口(16),其将从吸附材料(Q)中脱离了的蒸发燃料排出到吸附室(11a、11b)外;大气口(14),其向大气开放;以及加热装置(30),其设于吸附室(11a)与大气口(14)之间。加热装置(30)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和与该发热体接合且自该发热体向大气口(14)侧和吸附室(11a)侧延伸的热交换散热片。热交换散热片的比发热体靠吸附室(11a)侧的部分的表面积大于比发热体靠大气口(14)侧的部分的表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其包括:收容有能够对在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和蒸发燃料能够自其脱离的吸附材料的吸附室、与燃料箱连通的箱口、将从吸附材料中脱离的蒸发燃料向吸附室外排出的吹扫口、向大气开放的大气口以及设于吸附室与大气口之间的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由于储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蒸发而产生的蒸发燃料排出到车辆外,通常,在汽车等车辆上搭载有被称为吸附罐的这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以下有时称为吸附罐)。具体而言,在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通过箱口而被收容在吸附室内的吸附材料选择性地吸附。但是,基于吸附材料的蒸发燃料的吸附量存在一定的极限。因而,需要通过定期地将蒸发燃料从吸附材料中脱离(吹扫)从而再生吸附材料的蒸发燃料吸附能力。于是,通过利用与内燃机连通的进气管负压等从大气口导入大气(外部空气)作为脱离空气(吹扫空气),从而使蒸发燃料从吸附材料中脱离。将脱离后的蒸发燃料经由吹扫口排出到吸附室外。在此,吸附材料具有温度越高则蒸发燃料的吸附量越少、且温度越低则吸附量越多的特性。另外,吸附材料具有温度越高则蒸发燃料的脱离量越多、且温度越低则脱离量越少的特性。因而,在从吸附材料中将蒸发燃料脱离时,为了提高脱离效率(吸附材料的再生效率),期望温度尽可能较高。然而,在将蒸发燃料脱离时,存在吸附材料的温度由于该蒸发燃料的汽化热而下降的倾向。于是,通过在吸附室的上游设置加热装置而将吹扫空气强制性地加热,从而能够高效地将蒸发燃料脱离。作为这样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例如公开有下述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和接合于该发热体并从该发热体向箱口侧和吸附室侧延伸的热交换散热片。该加热装置在吹扫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在热交换散热片的中央部设有发热体。热交换散热片是通过并列设置多个散热片而成的,各散热片彼此的间隔全部均匀。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自大气口流入的吹扫空气沿径向扩散,并向加热装置整体均匀地供给吹扫空气,而在加热装置与大气口之间配置有具有多个扩散孔的扩散板。该扩散板上的扩散孔的面对大气口的平面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开口面积最小,且越靠近外缘部则开口面积越逐渐增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27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吹扫空气自大气口经由加热装置被导入吸附室。因而,热交换散热片的在吹扫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自发热体向上游侧、即自发热体向大气口侧延伸的部分的热交换效率低于热交换散热片的自发热体向下游侧、即自发热体向吸附室侧延伸的部分的的热交换效率。因此,热交换散热片的比发热体靠上游侧的部分的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而存在的意义较低。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吹扫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在热交换散热片的中央部设有发热体,因此,加热装置的吹扫空气加热效率较低。相伴与此,空间效率也下降。另外,有时吸附罐也以使吸附室内的气体流动路径成为水平的方式以横躺状态设置。该情况下,由于蒸发燃料的比重大于空气的比重,因此,存在吸附室内的下层区域的蒸发燃料吸附量变多的倾向。因而,在将吸附罐以横躺状态设置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加热装置的吹扫空气加热效率也越靠下方侧越高。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热交换散热片的各散热片彼此的间隔全部均匀。这样,则无法将吸附室内的蒸发燃料的吸附量较多的下层区域优先加热。另外,有时大气口也设于相对于面对该大气口的吸附室的径向中央偏心的位置。该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的扩散板中,平面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开口面积变小,开口面积最小的部位和大气口成为位置偏移的关系。这样,则无法向加热装置均匀地供给吹扫空气,而使脱离效率下降。另外,在吸附罐内补充在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时,气体在吸附室内自箱口朝向大气口流动。因而,在吸附室内流动的气体中的蒸发燃料浓度越靠近箱口越高、且越靠近大气口越低。因此,导致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随着靠近大气口而逐渐下降。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吸附室被划分成多个层,但是各层全部收容了相同的吸附材料,而并没有着眼于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随着靠近大气口而下降的问题。于是,本专利技术即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吸附效率较高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_5]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前提在于提供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吸附罐),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包括:吸附室,其收容有能够对在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和蒸发燃料能够自其脱离的吸附材料;箱口,其与所述燃料箱连通;吹扫口,其将从所述吸附材料中脱离了的蒸发燃料排出到所述吸附室外;大气口,其向大气开放;以及加热装置,其设于所述吸附室与所述大气口之间。加热装置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和与该发热体接合的热交换散热片。而且,在使热交换散热片自发热体向大气口侧和吸附室侧延伸的情况下,热交换散热片的比发热体靠吸附室侧的的部分的表面积大于热交换散热片的比发热体靠大气口侧的的部分的表面积。另外,还能够使热交换散热片自发热体仅向吸附室侧延伸。由此,由于热交换散热片的在吹扫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发热体的下游侧的部分的表面积大于热交换散热片的在吹扫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发热体的上游侧的部分的表面积,因此,提高加热装置加热吹扫空气的加热效率,进而还提高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在以使吸附室内的气体流动路径成为水平的方式设置吸附罐的情况下,还能够使热交换散热片的位于加热装置下部的部分的表面积最大。具体而言,通过并列设置多个散热片而构成热交换散热片,使加热装置的下部中的各散热片彼此之间的间隔比加热装置的上部中的各散热片彼此之间的间隔窄。由此,能够准确地应对在将吸附罐以横躺状态设置的情况下特有的蒸发燃料吸附量分布并将吹扫空气加热,因此提高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另外,优选的是,在加热装置与大气口之间设有具有多个扩散孔的扩散板,该扩散板用于将自大气口流入的空气扩散并导入加热装置。该情况下,若将大气口设在相对于面对该大气口的吸附室的径向中央偏心的位置,则使位于大气口正下方的扩散孔的开口面积最小,且使扩散孔的开口面积随着远离大气口的正下方而逐渐增大。由此,能够根据大气口的设置位置向加热装置整体均匀地供给吹扫空气,进而提高蒸发燃料的脱离效率。另外,还能够将面对大气口的吸附室划分为多个层。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面临大气口的层内相比于其他层收容蒸发燃料吸附力较高的高吸附级别的吸附材料。具体而言,在面临大气口的层内收容细孔径分布的峰值在1.8mm?2.2mm、且基于ASTM (American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法的丁烧工作容量在13g/dL以上的吸附材料。由此,蒸发燃料以较低的浓度向大气口附近流动,但若为细孔径在2mm左右的高吸附级别的吸附材料,则即使蒸发燃料浓度较低也能够可靠地捕捉并吸附蒸发燃料,而能够提高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进而,蒸发燃料被吸附材料吸附而从大气口排出,另一方面,由于该高吸附级别的吸附材料的吸附保持力较高,吹扫时的蒸发燃料残留量较多而使得脱离效率较差,通常并不优选。但是,通过在吸附室与大气口之间设置加热装置从而提高了脱离效率,因此能够解决该问题。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能够提高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包括:吸附室,其收容有能够对在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和蒸发燃料能够自其脱离的吸附材料;箱口,其与所述燃料箱连通;吹扫口,其将从所述吸附材料中脱离了的蒸发燃料排出到所述吸附室外;大气口,其向大气开放;以及加热装置,其设于所述吸附室与所述大气口之间,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和与该发热体接合且自该发热体向所述大气口侧和所述吸附室侧延伸的热交换散热片,所述热交换散热片的比所述发热体靠所述吸附室侧的部分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热交换散热片的比所述发热体靠所述大气口侧的部分的表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野胜彦木本顺也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