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164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装置,在通过钢丝绳213以平衡乘用轿厢201重量的配重120上,设有经所述钢丝绳213升降所述乘用轿厢的卷扬装置,所述卷扬装置具有驱动用电机105,带有与驱动用电机的转轴不同的转轴并卷绕所述钢丝绳的牵引滑轮103,将所述驱动用电机105的动力传递到所述牵引滑轮103上的动力传动装置127。特别是,即使是载重量大的电梯装置,由于驱动用电机105上不作用乘用轿厢201的重量,因而能使驱动用电机小型化。(*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钢丝绳悬吊的轿厢上下动作的吊桶式电梯装置,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械室的电梯装置。用附图说明图16概略地说明以往的电梯装置。卷扬装置4设置在位于井道5最上部分的机械室6内。乘用轿厢1与配重2用钢丝绳3连接,通过卷扬机4使钢丝绳3移动并且乘用轿厢1和配重2的平衡变化,以沿上下方向升降乘用轿厢1。但是,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机械室6必须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具有造价高、施工时间长的问题。此外,就机械室6的高度也增加了建筑物整体的高度,特别是在住宅密集处,也有日照权问题。为此,近年来,希望有无机械室的电梯装置。作为这样一种装置已知线性电机驱动的电梯。线性电机驱动的电梯将线性电机的一次导体设置在配重上,通过与井道上的二次导体之间的电磁吸力获得驱动力,但由于必须将二次导体重新并且精度良好地设置在井道内,因而这样升降行程高的升降机是不合适的。另外,在日本特开平7-137964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将与牵引滑轮和电机转子成一体的、扁平的卷扬机存放在配重内加以驱动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很难适用于承载量大的电梯装置。因为,一方面,配重的宽度和厚度与承载量几乎无关并且大致是一定的,承载量大当然必要的驱动容量也就增大,所以电机体积庞大,难以存放在配重内部。再有,承载量增大,意味着进行重量平衡的配重的重量也增加,从而也增大牵引滑轮上的负荷。对于特开平7-137964号公报中的电机,牵引滑轮也就是转子,必须要有足以承受上述大负荷的高强度的轴承。因此,电机的轴承也较大,因电机自身庞大,因此,与上述同样,配重内难以存放电机。另外,配重内部也不可不存放制动器,但为得到大的制动力矩,例如在盘式制动器中必须或是加大盘径或是加大制动闸瓦的推压力。然而,上述2点中的任一点,都意味着制动器庞大,难存放在配重内。另一方面,近年来,电梯装置所用的卷扬机上,考虑不使用齿轮机构的无齿轮方式的卷扬机,这样的一例例如由特公平7-45315号公报公开。该例如图17所示。在图17中,立式支架12固定在卷扬装置10的基座11上,朝水平方向突出的中心轴13以固定状态设置在支架12上,通过轴承14,牵引滑轮15可旋转地设置在中心轴13上。牵引滑轮15上设有与轴承14嵌合的筒部15a,形成在筒部15a的外侧且侧面有开口部的接受部15b和形成在外周的钢丝绳槽15c。钢丝绳槽15c挂绕上述钢丝绳。上述立式支架12上设有定子支架12a,定子支架12a上设有位于接受部15b内的、驱动用电机的定子16。上述牵引滑轮15的筒部15a的外周设有位于接受部15b内、与定子16的内周对置的驱动用电机的转子17。这种构成中,定子16的线圈16a一通电,转子17上就产生旋转扭矩,由此,牵引滑轮15旋转,通过牵引滑轮15,使钢丝绳移动,并且上述乘用轿厢和配重上下动作。在如此构成的卷扬装置10中,由于采用了设置在牵引滑轮15上的接受部15b内部组装驱动用电机的定子16和转子17的结构,在例如对应于电梯装置的机种系列,变更牵引滑轮15或驱动用电机部分的任一种情况下,必须变更牵引滑轮15和驱动用电机部分全体。另外,在例如为了检修,更换牵引滑轮15或驱动用电机部分的任一种情况下,必须使牵引滑轮15和驱动用电机部分的全体拆卸更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重上装载卷扬装置的电梯装置,特别是即使乘用轿厢承载量较大、也能将卷扬装置存放在配重内的电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卷扬装置中的部件易变更和更换的电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是,一种电梯装置,在通过钢丝绳以平衡乘用轿厢重量的配重上,设有经所述钢丝绳升降乘用轿厢的卷扬装置,卷扬装置具有驱动用电机,带有与驱动用电机的转轴不同的转轴并卷绕钢丝绳的牵引滑轮,将驱动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牵引滑轮上的动力传动装置。如果这样,由于能在空间有限的配重内放置驱动源,不需要机械室,能使电梯装置整体小型化,并且,由于作用在牵引滑轮上的高负荷不用驱动用电机承担,能减小驱动用电机的轴承强度,能使卷扬装置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是,动力传动装置具有设置在驱动用电机转轴上的主动轮,设置在牵引滑轮转轴上的从动轮,和卷绕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环形索状体。这样,通过驱动用电机,能将动力平稳地传递到牵引滑轮上,能够防止噪音振动等。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是,驱动用电机设置在牵引滑轮的下方,通过动力传动装置的环形索状体沿上下方向传递动力。这样,即使是断面面积较小的配重,在其内部也能存放卷扬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是,牵引滑轮设置在井道壁侧,而将从动轮配置在与井道壁相反一侧。如此配置机器,则易从井道侧调整从动轮和环形索状体。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是,牵引滑轮和同轴固定在该滑轮上的从动轮的旋转支承轴外伸设置。这样,从井道侧,便于卸下挂在从动轮上的环形索状体和便于卸下挂在牵引滑轮上的钢丝绳,易于维修作业。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是,驱动用电机、动力传动装置、牵引滑轮设置在第1支承部件上,而配重要件设置在第2支承部件上,第1和第2支承部件相互可连接、分离。这样,由于能够在狭小的井道内拆卸并搬入配置要件,所以易于组装。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是,动力传动装置的环形索状体是带齿皮带,主动和从动轮是带齿滑轮。这样,驱动用电机与牵引滑轮的旋转角度是同步的,能够实现无无效行程的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案是,动力传动装置的环形索状体是链条,主动和从动轮是链轮。这样,能够获得与第7方案同样的效果,即使承载重量大,也能获得充足的传递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案是,驱动用电机的主动轮和牵引滑轮的从动轮相互的轴间距离是可变的,能调整环形索状体的张力。本专利技术的第10方案是,还具有角度检测装置,以检测出驱动用电机的旋转角度,角度检测装置具有与环形索状体边接触边滚动的旋转轮,和与该旋转轮连接的旋转角度检测器。这样,没有必要使驱动用电机的转轴与角度检测器同轴配置,能够进一步减小电机厚度,结果,能使配置厚度变薄。本专利技术的第11方案是,环形索状体是带齿皮带,旋转轮是带齿滑轮,带齿滑轮与带齿皮带边接合边滚动,以检测驱动用电机的旋转角度。这样,由于旋转角度检测器的旋转轮不滑动,因而能够提高电机角度的检测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第12方案是,驱动用电机是永磁电机,有由整流电路、频率可变电路、控制器、电路切换装置和电阻构成的电路,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指令,使永磁电机的绕组与频率可变电路或电阻任一方连接。这样,即使是驱动用电机自身,也能产生制动力,在非正常情况下,也能使驱动用电机停转,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因配重内不设置特别的机器,能使配重更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第13方案是,配重内具有制动器,以远距离操纵方式,使驱动用电机的转轴停转。如果这样,因增加了止住驱动用电机旋转的制动力,因而即使增加乘用轿厢重量成为必要的制动力,也能使驱动用电机可靠地停转。本专利技术的第14方案是,在设有升降机的建筑物内设置卷绕钢丝绳的中间滑车,在该中间滑车上设置制动器。这样,因配重内没有必要存放制动器,从而增加了配重内配置前述驱动用电机或动力传动装置的自由度。本专利技术的第15方案是,根据向驱动用电机发出的旋转速度指令和旋转角度检测器的检测角度,当与旋转速度的差处于规定值以上时,对驱动用电机停止供电,同时使制动器动作。这样,能够快速检测出动力传动装置的异常,能够安全地停下乘用轿厢。本专利技术的第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在通过钢丝绳以平衡乘用轿厢重量的配重上,设有经所述钢丝绳升降所述乘用轿厢的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装置具有驱动用电机,带有与驱动用电机的转轴不同的转轴并卷绕所述钢丝绳的牵引滑轮,将所述驱动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所述牵引滑轮上的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聪内海荣治平敖安洋佐々木宏忠永田正人串平孝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