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79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该电梯具备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移动的轿厢框体(6)、设置在该轿厢框体(6)内的轿厢(5)、引导所述轿厢框体(6)的升降移动,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导轨(2)、以及经由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6)下方的多个轿厢下滑轮(4),支承所述轿厢框体(6)并使其升降的吊索(3),其中在所述轿厢框体(6)的下方设置了上下移动的动态减振器(10)。因此,这种电梯用的结构小型的吸振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地衰减低频的纵向振动,而且能够容纳在轿厢框体的外形尺寸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吊索式电梯的吸振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具备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移动的轿厢框体,设置在该轿厢框体内的轿厢,引导所述轿厢框体的升降移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以及经由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下部的轿厢下滑轮,支承所述轿厢框体并使其升降的吊索的电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存在的问题是,最近在这类电梯中产生一次振动、即低频带(3Hz附近)的纵向振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已经公开的方案是在悬吊轿厢的索套的下方设置板簧,并在该板簧的左右设置平衡重(例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7-33181号公报(第2页下左栏第6行至第11行、图4)。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如果要将特有的振动频率调节到低频,就会产生结构增大而无法容纳在轿厢框体外形尺寸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的小型吸振装置,该吸振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地衰减低频的纵向振动,而且能够容纳在轿厢框体的外形尺寸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具备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移动的轿厢框体、设置在该轿厢框体内的轿厢、引导所述轿厢框体的升降移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以及经由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下部的轿厢下滑轮,支承所述轿厢框体并使其升降的吊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轿厢框体的下方设置了上下移动的动态减振器。如上所述,由于在所述轿厢框体的下方设置了可上下移动的动态减振器,通过该动态减振器的作用,一次振动的纵向振动被有效地吸收,并且由于其结构小巧而可以安装在轿厢框体的下部。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电梯吸振装置的轿厢框体部分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动态减振器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具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电梯吸振装置的轿厢框体部分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动态减振器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是高层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各个导轨2垂直设置在该升降通道1的两侧壁上,在该两根导轨2之间,升降自如地设置有通过轿厢下滑轮4由吊索3使其升降的轿厢框体6和设置在该轿厢框体6内的轿厢5。此外,各个支架7附属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6的上下角部(下部未图示),各个导向装置8设置在所述各个支架7中,其被设置成与所述各个导轨2的两侧及其端面接触滑动。而且,各个防振橡胶块9以支承轿厢5的方式铺设在所述轿厢框体6的下部。并且,在轿厢下滑轮4之间设置有动态减振器10,该动态减振器10采用从所述轿厢框体6往下吊装的结构。即,吊装板11a、11b由固定螺栓11c固定在所述轿厢框体6的下部,4根导向杆12垂直从吊装板11b往下吊装,该导向杆12的下方由固定板4b、固定夹持具4c以及紧固螺帽4d固定在轿厢下滑轮的连接部件4a上。防振弹簧13通过弹簧支承件13a设置在所述各个导向杆12上,基板10a安装在该防振弹簧13上,基板10a上开设有孔12a,导向杆12插入该孔12a中,在该基板10a的上下表面上,经由固定螺栓10c左右对称地安装有平衡重10b。此外,该平衡重10b采用分割结构(薄钢板结构),该结构使得安装更为方便,并且可以很方便地增加或减少平衡重的块数。而且,所述基板10a的孔12a与所述导向杆12之间的滑动部分具有用以减少磨擦的套环14。所述动态减振器10采用了上述结构,这是一种从所述轿厢框体6往下吊装的一体结构,其被安装在轿厢下滑轮4之间的空间内。因此,在所述轿厢框体6中,即使升降时的振动等通过吊索3从轿厢下滑轮4传递到轿厢5上,也可以通过所述防振橡胶块9吸收高频振动,并且由安装在所述轿厢框体6上的动态减振器10衰减来自于外部的、与轿厢特有的振动频率相当的低频振动,从而可以抑制纵向摇晃,使乘用轿厢5变得更为舒适。以下,采用公式进行说明。即,在安装于所述轿厢框体6上的动态减振器10中,当设防振弹簧13的弹性系数k与平衡重10b的质量为m,特有振动频率为f时,以下关系式成立f=1/(2π(k/m)0.5)其中,假定从所述吊索3传递到轿厢的激振频率为f’(使其与轿厢的特有振动频率基本相等)时,通过所述公式指定一个值,使f’=f,这样就能减小传递到轿厢5的振动的振幅。此外,所述平衡重10b的重量最佳为所述轿厢框体6与轿厢5的合计重量的10~20%。即,10%以下时效果降低,20%以上时则重量过重而给承载重量带来阻碍。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优异的效果,即,由于在通过吊索沿升降通道的导轨升降的轿厢的轿厢下方设置了上下移动的动态减振器,所以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的振动和纵向摇晃,从而使乘用轿厢变得更为舒适,同时,由于实现了小巧的结构,所以能够容纳在轿厢框体的外形尺寸内,从而能够组装在现有的轿厢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具备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移动的轿厢框体、设置在该轿厢框体内的轿厢、引导所述轿厢框体的升降移动并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导轨、以及经由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下方的多个轿厢下滑轮来支承所述轿厢框体并使其升降的吊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轿厢框体的下方设置了上下移动的动态减振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轿厢下滑轮之间设置了所述动态减振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减振器由吊装固定在所述轿厢框体上的导向杆、经由防振弹簧支承在所述导向杆上的基板以及安装在该基板上的平衡重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以左右对称的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的重量为所述轿厢框体与轿厢的合计重量的10~20%。全文摘要一种电梯,该电梯具备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移动的轿厢框体(6)、设置在该轿厢框体(6)内的轿厢(5)、引导所述轿厢框体(6)的升降移动,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导轨(2)、以及经由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6)下方的多个轿厢下滑轮(4),支承所述轿厢框体(6)并使其升降的吊索(3),其中在所述轿厢框体(6)的下方设置了上下移动的动态减振器(10)。因此,这种电梯用的结构小型的吸振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地衰减低频的纵向振动,而且能够容纳在轿厢框体的外形尺寸内。文档编号B66B9/00GK1572703SQ20041004921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岛田通利, 有贺正记, 宫田弘市, 伊豫田洋海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具备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移动的轿厢框体、设置在该轿厢框体内的轿厢、引导所述轿厢框体的升降移动并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导轨、以及经由设置在所述轿厢框体下方的多个轿厢下滑轮来支承所述轿厢框体并使其升降的吊索,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框体的下方设置了上下移动的动态减振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通利有贺正记宫田弘市伊豫田洋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