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包括配料装置一、配料装置二、配料装置三、传送支架、传送带、容纳盒和固定架,所述配料装置一、配料装置二和配料装置三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所述传送支架位于配料装置一出料口正下方,所述传送带安装在传送支架内部,所述容纳盒通过固定架与传送带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采用定量输送方式,同时可根据原料种类的多寡调节配料装置的个数,通过对螺旋杆转动圈数的控制,从而控制每次输出的原料数量,而且在底部加装传输装置,及时的将配比好的原料及时输出,便于下一生产周期的运行,整个设备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高效、快速且结构简单明了,易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原料配比
,具体为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型材料应用的不断增多,原料配比不断发生变化,其精细程度不断提升,现有技术多采用人工称重配比,效率低,且部分原料对人体伤害较大,不适合人工直接操作,比如有腐蚀、辐射的化学原料和易燃易爆的危险原料,现有的自动配料装置多采用电子称重的方式,电子设备在粉尘严重的场合易短路,具有一定的不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包括配料装置一、配料装置二、配料装置三、传送支架、传送带、容纳盒和固定架,所述配料装置一、配料装置二和配料装置三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所述传送支架位于配料装置一出料口正下方且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连接,所述传送带安装在传送支架内部,所述传送带输入轴与变速箱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固定安装在传送支架前侧,所述变速箱输入轴与电机连接,所述固定架通过螺栓与传送带固定连接,所述容纳盒通过固定架与传送带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配料装置一包括进料斗、螺旋杆、排料口、配料变速箱、配料电机和壳体,所述进料斗顶部开口,所述螺旋杆两段通过滚动轴承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螺旋杆左端与配料变速箱输出轴连接,所述配料变速箱安装在进料斗左侧外部,所述配料电机与配料变速箱输入轴连接,所述进料斗右侧底端设有排料口。优选的,所述配料电机和电机结构相同尾部均加装有电磁刹车装置。优选的,所述配料装置一、配料装置二和配料装置三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感应器一、感应器二和感应器三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在传送支架前侧上表面与配料装置一、配料装置二和配料装置三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感应器一、感应器二和感应器三均为光电感应器。优选的,所述容纳盒前后两侧中间位置均贴有反光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装置相对以往装置取消了适用面较窄的电子称重,采用定量输送方式,同时可根据原料种类的多寡调节配料装置的个数,通过对螺旋杆转动圈数的控制,从而控制每次输出的原料数量,而且在底部加装传输装置,及时的将配比好的原料及时输出,便于下一生产周期的运行,整个设备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高效、快速且结构简单明了,易于后期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配料装置示意图。图中:1配料装置一、101进料斗、102螺旋杆、103排料口、104配料变速箱、105配料电机、106电磁刹车装置、107壳体、2配料装置二、3配料装置三、4传送支架、5传送带、6固定架、7容纳盒、8变速箱、9电机、10反光片、11感应器一、12感应器二、13感应器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包括配料装置一 1、配料装置二 2、配料装置三3、传送支架4、传送带5、容纳盒7和固定架6,配料装置一 1、配料装置二 2和配料装置三3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传送支架4位于配料装置一 1出料口正下方且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连接,传送带5安装在传送支架4内部,传送带5输入轴与变速箱8输出轴连接,变速箱8固定安装在传送支架4前侧,变速箱8输入轴与电机9连接,固定架6通过螺栓与传送带5固定连接,容纳盒7通过固定架6与传送带5固定连接,方便快速装卡容纳盒7,并保证容纳盒7的位置精度,配料装置一 1包括进料斗101、螺旋杆102、排料口 103、配料变速箱104、配料电机105和壳体107,进料斗101顶部开口,螺旋杆102两段通过滚动轴承与壳体107底部连接,螺旋杆102左端与配料变速箱104输出轴连接,配料变速箱104安装在进料斗101左侧外部,配料电机105与配料变速箱104输入轴连接,进料斗101右侧底端设有排料口 103,配料电机105和电机9结构相同尾部均加装有电磁刹车装置106,配料装置一 1、配料装置二 2和配料装置三3结构相同,感应器一 11、感应器二 12和感应器三13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在传送支架4前侧上表面与配料装置一 1、配料装置二 2和配料装置三3相对应的位置,感应器一 11、感应器二 12和感应器三13均为光电感应器,容纳盒7前后两侧中间位置均贴有反光片10,通过感应器与反光片10配合作用,以确定容纳盒7与传送支架4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控制电机9的启动与停止,保证容纳盒7每次能正确的停止在配料装置的出料口 103正下方。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主权项】1.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包括配料装置一(1)、配料装置二(2)、配料装置三(3)、传送支架(4)、传送带(5)、容纳盒(7)和固定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装置一(I)、配料装置二(2)和配料装置三(3)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所述传送支架(4)位于配料装置一(1)出料口正下方且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连接,所述传送带(5)安装在传送支架(4)内部,所述传送带(5)输入轴与变速箱(8)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8)固定安装在传送支架(4)前侧,所述变速箱(8)输入轴与电机(9)连接,所述固定架(6)通过螺栓与传送带(5)固定连接,所述容纳盒(7)通过固定架(6)与传送带(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装置一(1)包括进料斗(101)、螺旋杆(102)、排料口(103)、配料变速箱(104)、配料电机(105)和壳体(107),所述进料斗(101)顶部开口,所述螺旋杆(102)两段通过滚动轴承与壳体(107)底部连接,所述螺旋杆(102)左端与配料变速箱(104)输出轴连接,所述配料变速箱(104)安装在进料斗(101)左侧外部,所述配料电机(105)与配料变速箱(104)输入轴连接,所述进料斗(101)右侧底端设有排料口( 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电机(105 )和电机(9 )结构相同尾部均加装有电磁刹车装置(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装置一(1)、配料装置二( 2 )和配料装置三(3 )结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一(II)、感应器二(12 )和感应器三(13 )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在传送支架(4)前侧上表面与配料装置一(1)、配料装置二( 2 )和配料装置三(3 )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感应器一(11)、感应器二(12)和感应器三(13)均为光电感应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原料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原料自动计重配料装置,包括配料装置一(1)、配料装置二(2)、配料装置三(3)、传送支架(4)、传送带(5)、容纳盒(7)和固定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装置一(1)、配料装置二(2)和配料装置三(3)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所述传送支架(4)位于配料装置一(1)出料口正下方且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连接,所述传送带(5)安装在传送支架(4)内部,所述传送带(5)输入轴与变速箱(8)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8)固定安装在传送支架(4)前侧,所述变速箱(8)输入轴与电机(9)连接,所述固定架(6)通过螺栓与传送带(5)固定连接,所述容纳盒(7)通过固定架(6)与传送带(5)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义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