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924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在上模板上设置上模架,在上模架上设置有边肢压块、中上模和左右上模;在下模板上设置后下模、前下模和导轴,在后下模上设置有弹程块和边肢下模,在导轴上设置有压簧,在压簧上方设置有托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把成型中部拱高和侧拱高的模具设计成分开的,调整方便,适宜现在高铁和重载ω型弹条对侧拱高检验的要求;通过增加边肢下模,解决了由于高铁和重载ω型弹条的两肢比较长带来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增加托料板,解决了机器手放料不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
技术介绍
现有的1、II型弹条侧拱高没有检验要求,只对中部拱高有要求,并且基本尺寸是一样的;而且上模是整体的,调整不方便。1、II型弹条的两肢比较短,在三序成型时没有边肢下模,是打批号和厂标的字头。由于原来是手工操作,没有托料板也能把二序成型的工件平稳地放在三序上。自动化生产时机器手有时放料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在上模板上设置上模架,在上模架上设置有边肢压块、中上模和左右上模;在下模板上设置后下模、前下模和导轴,在后下模上设置有弹程块和边肢下模,在导轴上设置有压簧,在压簧上方设置有托料板。进一步地,在下模板上开有长槽,所述后下模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长槽内。进一步地,在前下模上设置有挡料块;更进一步地,所述挡料块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前下模上。进一步地,所述弹程块和边肢下模设置在在后下模上开设的方孔内。进一步地,在压簧下方设置有锁紧螺帽。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架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上模板上。进一步地,所述边肢压块、中上模和左右上模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上模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前下模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下模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由于现有的1、II型弹条侧拱高没有检验要求,只对中部拱高有要求,并且基本尺寸是一样的,上模是整体的、调整不方便。现在高铁和重载ω型弹条都对侧拱高有检验要求,把成型中部拱高和侧拱高的模具设计成分开的,调整方便。现有的1、II型弹条的两肢比较短,在三序成型时没有边肢下模,是打批号和厂标的字头。由于高铁和重载ω型弹条的两肢比较长,按原来的方式,很不稳定,增加边肢下模后,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原来是手工操作,没有托料板也能把二序成型的工件平稳地放在三序上。由于后下模和前下模都是斜面,自动化生产时机器手有时把料放不稳,增加了托料板后,机器手能把料平稳的放在托料板上相同的位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的主视图;图2是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的侧视图;图3是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的工作原理图一;图4是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的工作原理图二。【具体实施方式】—种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如图1到图4所示,包括:内六角螺栓1、后下模2、弹程块3、边肢下模4、边肢压块5、锁紧螺钉6、上模板7、内六角螺栓8、锁紧螺钉9、上模架10、挡料块11、内六角螺栓12、前下模13、下模板14、托料板15、压簧16、导轴17、锁紧螺帽18、中上模19、左右上模20、内六角螺栓21、三序成型工件22等,其中:内六角螺栓1把后下模2固定在开有长槽的下模板14上,后下模2可在下模板上左右调节。边肢下模4和弹程块3放在开有方孔的后下模2中。上模架10通过内六角螺栓8固定在上模板7上,边肢压块5、中上模19和左右上模20通过锁紧螺钉6和锁紧螺钉9固定在上模架10上。前下模13通过内六角螺栓21固定在下模板14上,挡料块11通过内六角螺栓12固定在前下模13上,挡料块11可在前下模13上左右微调。在下模板14上设置导轴17,在导轴17上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锁紧螺帽18、压簧16和托料板15。锁紧螺帽18用于调整托料板15的高矮。三序的前、后下模(13和2)是分开式的,能适应多种型号弹条的生产,上模设计成分体式的,调整各尺寸更方便。本成型工装的工作原理为:三序机器手接到信号,将二序成型工件夹到三序,三序机器手将二序成型工件尾部接触挡料块11并平稳地放在托料板15上,三序机器手退回到安全位置,三序压力机接到信号,开始向下运动,从而在边肢压块5、中上模19和左右上模20,以及后下模2、边肢下模4和前下模13的共同作用下对放置在托料板15上的二序成型工件成型,直至三序压力机到达下死点时,产品成型得到三序成型工件22,如图3所示。压机向上运动,托料板15在压簧16的作用下,将三序成型工件22平稳地托起,压机回到上死点,从而完成工件的三序成型,三序成型工件22进入下一工序。【主权项】1.一种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在上模板上设置上模架,在上模架上设置有边肢压块、中上模和左右上模;在下模板上设置后下模、前下模和导轴,在后下模上设置有弹程块和边肢下模,在导轴上设置有压簧,在压簧上方设置有托料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在下模板上开有长槽,所述后下模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长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在前下模上设置有挡料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块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前下模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程块和边肢下模设置在在后下模上开设的方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在压簧下方设置有锁紧螺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上模板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肢压块、中上模和左右上模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上模架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模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下模板上。【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在上模板上设置上模架,在上模架上设置有边肢压块、中上模和左右上模;在下模板上设置后下模、前下模和导轴,在后下模上设置有弹程块和边肢下模,在导轴上设置有压簧,在压簧上方设置有托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把成型中部拱高和侧拱高的模具设计成分开的,调整方便,适宜现在高铁和重载ω型弹条对侧拱高检验的要求;通过增加边肢下模,解决了由于高铁和重载ω型弹条的两肢比较长带来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增加托料板,解决了机器手放料不稳的问题。【IPC分类】B21D37/10【公开号】CN105363923【申请号】CN201510930118【专利技术人】朱昌永 【申请人】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2日【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ω型弹条自动化生产最终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在上模板上设置上模架,在上模架上设置有边肢压块、中上模和左右上模;在下模板上设置后下模、前下模和导轴,在后下模上设置有弹程块和边肢下模,在导轴上设置有压簧,在压簧上方设置有托料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昌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