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带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582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续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释带组,由一释带套轴嵌套一释带齿轮,该释带套轴中央具一释带套孔,套合于壳体内壁突设的释带榫,上方为外径较大的轴缘,且周缘具外突的缘突,与料带轮套合定位;释带齿轮其中央具轮孔,套合于释带轴套,其外缘则具释带齿; 一中继组,中央具一中继孔,嵌套于壳体内壁突设的中继榫轴;顶面上具一上齿轮,底部则具一尺寸较小的下齿轮,啮合于前述的释带齿轮; 一收带组,由底部的收带齿轮往上一体延伸一收带底环,再往上延伸一较小的收带筒柱,该收带齿轮啮合于中继组的上齿轮,其中央具一收带孔的贯穿,嵌套于壳体垂直延伸的收带榫轴,且收带孔的外围,垂直延伸环柱; 收带组与释带组的转动为同方向。(*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连续带传动装置。以修正带为例,为人们使用的最广泛,尤其是学生或从事文书、制图工作者,经常用作遮盖错误部分,再作正确的改正,因此,使用的越来越普及。而修正带的构造,通常是由上下壳所夹合的壳体内,容置一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由一可释带的轮轴以及可收带的轮轴组成,而该原卷曲于释带轮轴的带体,则绕到收带轮,再被回卷至收带轮,因此,于使用时,当按压修正带前端的出带部分并移动时,则带体可带动释带轮释带,且使用后的带体,则会回卷至收带轮。显然地,前述的收带轮与释带轮的转动方向,必须为同方向,并可边释放边卷曲,为达到同向的目的,因此通常会于此两轮轴之间,加置一惰轮或中继轮,以形成传动组,当然,此传动组的各齿数比可以预设,以使释带与收带的速度保持同步。这种方式,在空间安排上较费事,目前的方式,是将释带轮置于一具圆形底缘的柱体,而后再以轮轴围绕带体,再将之套合柱体呈可转动,而轮轴的底或顶面,则为齿轮,这样,绕带的外径,不大于次齿轮或底缘。这种装置固然可以达到修正带的基本功能,但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由于修正带的规格,即卷曲的长度不同,如一般常见的,有小学生携带用的600cm、800cm至办公室使用的经济型的1,600cm,因此,在释带的轮轴设计上,即须有不同尺寸以适应,否则,若大轮套合短带,其空间余富太大,因此,目前使用的方式,是按不同的卷带长度而为不同尺寸的传动组,在模具费上,生产备料上,乃至于加工程序上,须一一配置,颇为麻烦。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带传动装置,该装置可以使用各种不同规格的连续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传动装置,包括一释带组,由一释带套轴嵌套一释带齿轮,该释带套轴中央具一释带套孔,套合于壳体内壁突设的释带榫,上方为外径较大的轴缘,且周缘具外突的缘突,与料带轮套合定位;释带齿轮其中央具轮孔,套合于释带轴套,其外缘则具释带齿;一中继组,中央具一中继孔,嵌套于壳体内壁突设的中继榫轴;顶面上具一上齿轮,底部则具一尺寸较小的下齿轮,啮合于前述的释带齿轮;一收带组,由底部的收带齿轮往上一体延伸一收带底环,再往上延伸一较小的收带筒柱,该收带齿轮啮合于中继组的上齿轮,其中央具一收带孔的贯穿,嵌套于壳体垂直延伸的收带榫轴,且收带孔的外围,垂直延伸环柱;收带组与释带组的转动为同方向。其中的轴缘下方得突设一齿环以形成一齿座,当释带弹簧套合于释带轴套时容置于内。其中的收带组的环柱则具间隙且突设一柱条,其底端向内突设条榫,以单一方向啮合收带榫轴顶部对应设置的齿轮,并为逆向的卡掣。其中的连续带是为修正带、双面胶带、萤光色带及可释放且同步回收的带体。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剖面图。其中,释带组1由一释带套轴11,嵌套一释带齿轮12,及一释带弹簧13所组合而成,而该释带套轴11中央具一释带套孔111,其尺寸对应于壳体所垂直延伸的释带榫轴A,以便套合后释带组1因修正带拉动而可为转动,该释带套轴11的底部,成对向的两片轴片112,但其具有间距,以便可于施力内压时,供释带齿轮12的嵌置,而轴片112与释带套轴11间,具一外径的落差,该释带套轴11的上方,则为外径较大的轴缘113,且其周缘具外突的缘突114,以便供与料带轮B套合时的定位;而释带齿轮12则为中间具轮孔121,其可嵌套于释带套轴11并定位于轴片112与释带套轴11的落差上,且其外缘则具释带齿122,以便供与后叙的中继组2啮合,另为了防止释带速度与收带速度间的差距,于释带齿轮12的中央则突设一齿环123,以围组一齿座124空间(见图3),并供一套合于释带套轴11的释带弹簧13的容置。中继组2为齿轮组,其中央具一中继孔21,供嵌套于壳体所垂直延伸的中继榫轴C,以便中继组2可以此为轴而旋转,而该中继组2具一顶面外径较大的上齿轮22及一底面外径较小的下齿轮23,且下齿轮23可啮合于前述的释带齿轮12,以便可互为逆向转动,如图1所示,中继组2为一体成型,尤其以高分子材料射出成型为佳。收带组3由底部的收带齿轮31往上一体连结一收带底环32,及再往上外径较小的收带筒柱33,而其中央,则具一收带孔34的贯穿,以便可嵌套于由壳体垂直延伸的收带榫轴D,而该收带齿轮31可啮合于前述中继组2的上齿轮22,收带筒柱33是供收带所用,带体则是以收带底环32为下缘的止限,为防止其逆转,收带组3的收带孔34外缘,突设一环柱35,且该环柱35具间隙并突设一柱条36,该柱条36的顶端,具向内突出的条榫37,该条榫37可与前述收带榫轴D顶部所设置的环齿E为正向啮合,而在逆向时,则因卡掣而无法转动。请再参阅图1,本技术于实施时,将释带齿轮12与释带弹簧13分别嵌套于释带套轴11上,而后由释带套孔111嵌套于释带榫轴A上,则此时具卷曲的修正带的料带轮即可套合于释带套轴11上,并由缘突114以定位,而中继组2则由中继孔21以上齿轮22在上的方向嵌套于中继榫轴C,收带组3则由收带孔34套合于收带杆轴D,且可将修正带的最前端固定于收带筒柱33上,另修正带则可绕行于公知的壳体前端及各榫轴,以成可供使用状态。当使用时,使用者以壳体尖端部分的修正带涂抹于欲修正部份时,则因施力关系,使释带组1,中继组2及收带组3同时旋转,而旋转的方向则为释带组1与收带组3相同,而与中继组2相异,若收带与释带的速度有差异时,则可由释带组1的释带弹簧13而为缓冲调整,同时,由于条榫37的啮合于收带榫轴D顶部的环齿E,使收带组3不致逆向旋转,可防止收带的回带现象。所以,按照本技术的实施,可利用释带组1,中继组2及收带组3的传动,而对修正带释带与收带,且可适用并因应数种不同长度的修正带,而免除公知的不同长度须使用不同规格的传动装置的缺陷,这样可使模具成本减省,同时,在生产与备料上,也因同一规格而简化与方便。本技术所揭示的只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技术的专利权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释带组,由一释带套轴嵌套一释带齿轮,该释带套轴中央具一释带套孔,套合于壳体内壁突设的释带榫,上方为外径较大的轴缘,且周缘具外突的缘突,与料带轮套合定位;释带齿轮其中央具轮孔,套合于释带轴套,其外缘则具释带齿;一中继组,中央具一中继孔,嵌套于壳体内壁突设的中继榫轴;顶面上具一上齿轮,底部则具一尺寸较小的下齿轮,啮合于前述的释带齿轮;一收带组,由底部的收带齿轮往上一体延伸一收带底环,再往上延伸一较小的收带筒柱,该收带齿轮啮合于中继组的上齿轮,其中央具一收带孔的贯穿,嵌套于壳体垂直延伸的收带榫轴,且收带孔的外围,垂直延伸环柱;收带组与释带组的转动为同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轴缘下方得突设一齿环以形成一齿座,当释带弹簧套合于释带轴套时容置于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收带组的环柱则具间隙且突设一柱条,其底端向内突设条榫,以单一方向啮合收带榫轴顶部对应设置的齿轮,并为逆向的卡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