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洪新专利>正文

一种高凝油井下电加热检泵作业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695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凝油井下电加热检泵作业工艺,由修井车、电缆车、电缆、油管、电缆绞车、套管、隔热筒、测温电阻、压力传感器、电加热筒、加热控制柜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油管内下入电缆及电加热筒进行井液加热,由于在油管内施工作业,电缆及电加热筒的下入灵活无阻,卡电缆等作业故障的几率很小,解决了高凝油在检泵作业后抽油凝固憋泵的问题,由于采用物理加热的方法,对油层没有任何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凝油井下电加热检栗作业工艺,属于石油开采工艺技术类。
技术介绍
:目前,石油采油生产的进行检栗作业时,先将抽油杆从油管中起出,然后将油管及抽油栗从井下起出,换上新的抽油栗后,再将有油管及抽油栗下入井中,最后下入连接有柱塞栗杆的抽油杆从油管中下入井中,由于油井较深,起管柱的作业时间较长,对于2000?3000米的井,从起出管柱到再次下入管柱的作业,需要几十个小时,甚至是几天,对于常规的低凝固点的原油作业没有什么问题,对于高凝油来说,原油在40?50度的温度就会凝固,在油井不抽油作业时,井筒中的高凝油温度会逐渐降低,到凝固点后就会凝固,在井筒周围的井液中,就会有很多凝结的油块,在检栗后下井,安装好抽油杆抽油作业时,凝固的油块就会堵死栗筒的进油孔,抽油栗的负荷增加提不起来无法正常工作,为此,在高凝油井的检栗作业时,在检栗下入油管柱后,需要向井中注入暂堵剂,然后注入清水将井中剩余的油循环替出到地面,然后再下入柱塞及抽油杆,先将井筒中的水抽干后,才能正常出油,这时从地层中的高凝油由于温度高,才能保证不凝固,直接从油管中连续不断地抽到地面,加入的暂堵剂是为了防止水进入到油层孔隙污染油层,但实际上暂堵剂的效果有限,常常有一定的水进入地层,对油层造成污染,抽水的时间也很长,对于3000米深的油井,有时要1?3天时间,才能将井筒中的水抽完,抽水及油层污染,影响了采油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凝油井下电加热检栗作业工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此种高凝油井下电加热检栗作业工艺由修井车、电缆车、电缆、油管、电缆绞车、套管、隔热筒、压力传感器、测温电阻、电加热筒、加热控制柜组成,其结构组装关系如下:在标准的修井井架的绞车下安装有滑轮组,滑轮组上绕有电缆,电缆的一端缠绕在电缆绞车的滚筒上,该段电缆的端头连接在电加热控制柜上,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有隔热筒,隔热筒下连接有电加热筒,隔热筒内设有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测温电阻,套管封固在井眼中,在套管的内部下有油管柱。使用时先将抽油杆从油管中起出,然后将油管及抽油栗从井下起出,换上新的抽油栗后,再通过油管柱将抽油栗送入井下,这时,先将井眼内注入一定量的清水,然后把装有数千米电缆的电缆车调入井场,将连接电加热筒的电缆穿过修井架滑轮下入井中油管内,启动电缆绞车徐徐地将数千米的电缆下入井中,最后下入到抽油栗处,在检查电路无故障后,将电缆接入电加热控制柜,通电给井底的电加热筒加热,通过隔热筒内的测温电阻测量出井筒内温度,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出井内液体压力,推算出井中液体的高度,把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电缆传送到加热控制柜中,显示出加热温度和井内液体压力,通过下放和上体绞车电缆,使得整个井内液体都加热到高于原油凝固点上足够的温度,在完成地面下抽油杆作业的准备工作后,快速地操作电缆车从井中油管内取出电缆及加热筒,然后迅速下入抽油栗柱塞及抽油杆,开启抽油机,在井内的高凝油液体尚未凝固时,将原油从井底抽出到地面。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油管内下入电缆及电加热筒进行井液加热,由于是在油管内施工作业,电缆及电加热筒的下入灵活无阻,卡电缆等作业故障的几率很小,该工艺可有效地防止高凝油在检栗作业后抽油凝固憋栗的问题,由于采用物理加热的方法,对油层没有任何污染,克服了以往工艺中注入化学暂堵剂及注水对油层的污染,电缆及电加热筒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化学药品及注水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作井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修井车1、电缆车2、电缆3、油管4、电缆绞车5、套管6、压力传感器7、隔热筒8、测温电阻9、电加热筒10、加热控制柜11组成,其结构组装关系如下:在标准的修井架1的绞车滑轮组上绕有电缆3,电缆3的一端缠绕在电缆车2的滚筒上,该段电缆3的端头连接在电加热控制柜11上,电缆3的另一端连接有隔热筒8,隔热筒8下连接有电加热筒10,电加热筒10内设有压力传感器7和测温电阻9,套管6封固在井眼中,在套管6的内部下有油管4柱。电缆3是兼具动力和信号的线缆。隔热筒8由陶瓷、碳纤维、塑料等隔热材料制成,用来阻隔电加热筒10的热量传导,使得测温电阻9能测量出井内的真实温度,同时降低压力传感器7的工作环境温度,防止其受热损坏。电加热筒10其结构外壳为金属圆柱壳体,内部设有碳纤维电加热或金属电热丝。修井架1、电缆车2、油管4、电缆绞车5、套管6都是石油生产作业的标准设备及器件。加热控制柜11由电路板及电缆绞车5控制单元、测温检测单元、压力检测单元组成,并设有显示屏幕,可根据加热温度,自动调正电缆绞车5提升及下放,在进行下柱塞及抽油杆作业准备时,能自动进行恒温控制。【主权项】1.一种高凝油井下电加热检栗作业工艺由修井车⑴、电缆车⑵、电缆⑶、油管⑷、电缆绞车(5)、套管(6)、压力传感器(7)、隔热筒(8)、测温电阻(9)、电加热筒(10)、加热控制柜(11)组成,其结构组装关系如下:电缆(3)的一端穿过修井架(1)的绞车滑轮组,再缠绕电缆车⑵滚筒上若干圈后引出,最后连接到电加热控制柜(11)上,电缆⑶的另一端连接有下入井下的隔热筒(8),隔热筒(8)下连接有电加热筒(9),隔热筒(8)内设有压力传感器(7)和测温电阻(9),套管(6)封固在井眼中,在套管(6)的内部下有油管⑷柱。【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高凝油井下电加热检泵作业工艺,由修井车、电缆车、电缆、油管、电缆绞车、套管、隔热筒、测温电阻、压力传感器、电加热筒、加热控制柜组成,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油管内下入电缆及电加热筒进行井液加热,由于在油管内施工作业,电缆及电加热筒的下入灵活无阻,卡电缆等作业故障的几率很小,解决了高凝油在检泵作业后抽油凝固憋泵的问题,由于采用物理加热的方法,对油层没有任何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IPC分类】E21B23/14, E21B19/00, E21B47/06, E21B47/07, E21B36/04, E21B47/017【公开号】CN205047168【申请号】CN201520559058【专利技术人】张洪新, 张越, 刘佳, 蔡亮, 阎凤莲 【申请人】张洪新【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凝油井下电加热检泵作业工艺由修井车(1)、电缆车(2)、电缆(3)、油管(4)、电缆绞车(5)、套管(6)、压力传感器(7)、隔热筒(8)、测温电阻(9)、电加热筒(10)、加热控制柜(11)组成,其结构组装关系如下:电缆(3)的一端穿过修井架(1)的绞车滑轮组,再缠绕电缆车(2)滚筒上若干圈后引出,最后连接到电加热控制柜(11)上,电缆(3)的另一端连接有下入井下的隔热筒(8),隔热筒(8)下连接有电加热筒(9),隔热筒(8)内设有压力传感器(7)和测温电阻(9),套管(6)封固在井眼中,在套管(6)的内部下有油管(4)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新张越刘佳蔡亮阎凤莲
申请(专利权)人:张洪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