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730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08:43
电磁离合器(1)具有:圆筒形的内轮部(5),在内周保持轴承(4);以及摩擦部(7),具有从内轮部(5)沿径向延伸的摩擦面(6)。电磁离合器(1)具有:圆筒形的外轮部(8),配置在内轮部(5)的周围,与摩擦部(7)接合;以及带轮部(3),与摩擦部(7)或者外轮部(8)形成为一体。在外轮部(8)与摩擦部(7)之间设置有将外轮部(8)和摩擦部(7)接合的接合部(9)。接合部(9)通过摩擦压接而形成。由摩擦接合而形成的毛边(22)有时向接合部(9)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突出。接合部(9)提供良好的磁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电磁离合器【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将在2013年6月2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34025号作为基础申请,该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因参照而被加入到本申请中。
这里所公开的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电枢的电磁离合器,该电枢因对电磁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而被吸附于摩擦部。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专利文献1的电磁离合器。该专利文献1的电磁离合器具有以后作为比较例说明的图19所示的结构。该电磁离合器具有对中心进行冲孔而得到的圆板状的磁性金属板。磁性金属板形成从其中心部突出的圆筒状的内轮部5。磁性金属板在其表面形成构成离合器部的摩擦部7。在摩擦部7的一部分冲孔出多个圆弧状孔16a、16b。在磁性金属板的最外周通过乳制而形成由多重V槽构成的带轮部3。由圆筒形的磁性环状部件构成的外轮部8以从内轮部5的外侧覆盖的方式与摩擦部7结合。通过塑性结合法提供该结合。圆筒状的外轮部8被压入形成于摩擦部7的环状的台阶部30而被固定。在压入前,在外轮部8的与台阶部30相对的压入侧端部附近形成有V字状等多条槽31。向台阶部30的内周侧压入外轮部8的多条槽31。此时,利用环状的模具对台阶部30的径向内侧加压而使台阶部30的外周侧塑性变形。由此,使台阶部30在上述多条槽31内流动,使外轮部8与具有台阶部30的摩擦部7塑性结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297827号公报但是,采用了该塑性结合法的电磁离合器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在压入和塑性结合这样的结合方法中,仅将彼此结合的两部件机械性结合。因此,在两部件间存在比较大的磁阻,导致作为电磁离合器的性能的降低。为了提高作为电磁离合器的性能,考虑有使圆筒状的外轮部8与具有摩擦部7的一体成型体的接触面积增大的方法,但这样的方法伴随着重量增加。并且,由于外轮部8需要可以抗压入的刚性,因此重量的增加是必须的。此外,在外轮部8与具有摩擦部7的一体成型体使用不同材质的部件时,需要考虑线膨胀系数的差,部件选定的自由度被限制。即,必须考虑因塑性结合的部分的线膨胀而引起的强度的降低。此外,关于,因确保在图19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压入余量而导致的重量增加或压入余量的管理是必要的,存在增加制造上的负担的问题。例如,若限定于塑性结合,在外轮部形成V字状等的多条槽31的工序,将外轮部8压入离合器部的台阶部30的工序以及通过环状的模具使具有摩擦部7的一体成型体的一部分加压塑性变形的工序这3工序也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这里公开的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磁路的磁阻较少且提高作为电磁离合器的性能,并且能够抑制重量增加,伴随着考虑线膨胀系数的差而部件选定的自由度被限制的情况较少。关于被列举为以往技术的专利文献的记载内容,能够作为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性要素的说明通过参照而导入并援引。这里公开的专利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采用下述的技术手段。在这里公开的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利用电磁力将旋转力从一方侧部件传递至另一方侧部件,其具有:圆筒形的内轮部(5),在该内轮部(5)的内周保持轴承(4);以及摩擦部(7),该摩擦部(7)具有从内轮部(5)沿径向延伸的摩擦面(6)。并且,该电磁离合器具有:圆筒形的外轮部(8),该外轮部(8)配置成覆盖于内轮部(5)的周围,并与摩擦部(7)接合;以及构成一方侧部件的带轮部(3),该带轮部(3)与摩擦部(7)或者外轮部(8)形成为一体。并且,该电磁离合器具有:定子(11、12、15),该定子(11、12、15)包含配置在内轮部(5)的外周与外轮部⑶的内周之间的电磁线圈(12);以及构成另一方侧部件的电枢(13),该电枢(13)因电磁线圈(12)所产生的电磁力而被吸附于摩擦部(7)。而且,外轮部⑶通过由摩擦压接而形成的接合部(9)而接合于摩擦部(7)。根据本专利技术,外轮部(8)利用因摩擦压接而形成的接合部(9)而接合于摩擦部(7),由此在接合部(9)的整个面外轮部(8)与摩擦部(7)在金属之间牢固地结合。因此,能够得到与将外轮部⑶和摩擦部(7) —体成型的情况同等的磁特性。S卩,由电磁线圈(12)产生的磁通量在磁阻较少的状态下从外轮部(8)向摩擦部(7)流动。由此,小型且结合力变强,提高电磁离合器的性能。并且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并且,由于接合部(9)在金属之间牢固地结合,因此伴随着考虑线膨胀系数的差而部件选定的自由度被限制的情况较少。另外,权利要求书和上述各方法中记载的括弧内的标号或说明是以易于理解的方式示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方法的对应关系的一例,并不是对专利技术的内容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的转子的纵剖视图。图3是从图2所示的转子的箭头III方向观察到的转子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磁性金属板的乳制前的形状的工序说明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乳制后的磁性金属板的截面形状的工序说明图。图6是表示形成了实施方式中的带轮部的状态的工序说明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圆筒形的外轮部的工序说明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摩擦压接后的转子的工序说明图。图9是图示出实施方式中的外轮部压接于摩擦部而相对地产生旋转差的状态的摩擦压接说明图。图10是图示出在实施方式中的对接面产生摩擦热的状态的摩擦压接说明图。图11是图示出在停止了实施方式中的摩擦接合时的旋转之后施加推力而产生毛边的状态的摩擦压接说明图。图12是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3是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4是形成用于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的外轮部的金属环的立体图。图15是第4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的转子的侧视图。图16是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7是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8是专利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9是比较例的转子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与先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只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则关于结构的其他的部分可以应用先说明的其他的方式。并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明示了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之间的组合,只要在组合中不产生特别的障碍,即使未明示也可以将实施方式之间部分地组合。(第1实施方式)该第1实施方式通过一体成型体提供轴承保持用的内轮部、具有与电枢的摩擦面的摩擦部以及挂带的带轮部。利用乳制将该一体成型体成型。构成磁路用的外轮部摩擦压接于该一体成型体。由于通过进行摩擦压接而在接合部整个面将金属之间牢固地结合,因此得到与一体成型时同等的磁特性。以下,根据附图具体地进行说明。图1表示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1。该电磁离合器1是用于驱动未图示的压缩机的装置,该压缩机用于压缩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具体而言,通过将电磁离合器1打开关闭而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压缩机或者不传递至压缩机。关于该电磁离合器1的转子2,根据搭载有电磁离合器1的车辆的种类,带轮部3的外径或配置不同。电磁离合器1具有用于保持轴承4的内轮部5和具有摩擦面6的摩擦部7。使内轮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离合器,利用电磁力将旋转力从一方侧部件传递至另一方侧部件,该电磁离合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圆筒形的内轮部(5),在该内轮部(5)的内周保持轴承(4);摩擦部(7),该摩擦部(7)具有从所述内轮部(5)沿径向延伸的摩擦面(6);圆筒形的外轮部(8),该外轮部(8)配置成覆盖于所述内轮部(5)的周围,并与所述摩擦部(7)接合;构成所述一方侧部件的带轮部(3),该带轮部(3)与所述摩擦部(7)或者所述外轮部(8)形成为一体;定子(11、12、15),该定子(11、12、15)包含配置在所述内轮部(5)的外周与所述外轮部(8)的内周之间的电磁线圈(12);以及构成所述另一方侧部件的电枢(13),该电枢(13)因所述电磁线圈(12)所产生的电磁力而被吸附于所述摩擦部(7),所述外轮部(8)通过由摩擦压接而形成的接合部(9)而接合于所述摩擦部(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邦洋水鸟和典田渕泰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