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5700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4:42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对第1发光层施加第1电流峰值,对第2发光层施加第2电流峰值,其中,对在第2电流峰值的电流密度下发光效率比第1发光层更低的第2发光层,施加电流密度比第1电流峰值更低的第2电流峰值,对第1发光层施加比第2电流峰值更高的第1电流峰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相比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视场角依赖性少、对比度比高、能够薄膜化等优点。另外,近年来,利用有机EL元件的便携显示器、便携背面显示器等也积极地被投放市场。关于利用这些有机EL元件的显示器,由于视觉辨认性高,期待向大型电视的市场投放,推动被报道部分投放计划等的平板显示器的市场投放。另外,有机EL元件是自发光型光源、并且是面发光光源,所以作为下一代照明受到瞩目,作为有机EL照明在各领域进行了开发。有机EL元件在电极间内具有RGB的各发光材料,通过任意地调制驱动RGB的发光输出、或者通过实施包括有机层的厚度的层设计,能够自由地改变发光颜色、发光颜色强度。因此,关于有机EL元件,作为按照明用途所要求的白色,例如,能够在从色温2000K、3000K等灯泡颜色至5000K、6000K等白天颜色的范围内自由地发光。进而,通过使用磷光材料,能够实现与LED、荧光灯等同或者超过它的发光效率,期待实现薄型化照明。另外,还提出了如下照明、光源:为了能够如显示器那样可变为多种颜色,通过例如在水平方向上长条状地形成RGB发光层,并改变各种发光颜色的强度比,从而改变颜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进而,还提出了通过在与透明基板垂直的方向上将发光层堆叠,增加开口率而进行调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6686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030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具备多个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各发光层的寿命(劣化速度)不同。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的色调随着时间经过而从初始的色调起发生变化。其结果,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品质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对第1发光层施加第1电流峰值,对第2发光层施加第2电流峰值,其中,对在第2电流峰值的电流密度下发光效率比第1发光层更低的第2发光层,施加电流密度比第1电流峰值更低的第2电流峰值,对第1发光层施加比第2电流峰值更高的第1电流峰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对发光效率高的第1发光层施加电流密度高的第1电流峰值,对发光效率低的第2发光层施加电流密度低的第2电流峰值。由此,能够促进第1发光层的亮度降低,抑制第2发光层的亮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时间经过而产生的各发光层的亮度降低之差,抑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色调的变化。因此,能够抑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品质的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有机EL元件的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有机EL元件的效率特性的图。图3是示出在使用以往的有机EL元件的驱动方法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的图。图4是示出在使用以往的有机EL元件的驱动方法的情况下的寿命劣化特性的图。图5是示出在使用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的驱动方法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的图。图6是示出在使用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的驱动方法的情况下的寿命劣化特性的图。符号说明10:有机EL元件;11:第1发光功能层;12:第2发光功能层;13:第3发光功能层;14:第1电极;15:第2电极;16:第3电极;17:第4电极;19: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的例子,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例子。另外,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说明。1.本专利技术的概要2.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的实施方式<1.本专利技术的概要>在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之前,说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的驱动方法的概要。图1示出应用驱动方法的有机EL元件的结构例。图1所示的有机EL元件10具有在基板19上依次层叠了第1电极14、第1发光功能层11、第2电极15、第2发光功能层12、第3电极16、第3发光功能层13以及第4电极17的结构。在本例子中,在第1发光功能层11中包括具有绿色(G)发光颜色的发光层,在第2发光功能层12中包括具有红色(R)发光颜色的发光层,在第3发光功能层13中包括具有蓝色(B)发光颜色的发光层。另外,在第1发光功能层11以及第2发光功能层12的绿色发光层和红色发光层中使用了磷光材料,在第3发光功能层13的蓝色发光层中使用了荧光材料。有机EL元件10按40mm×40mm的外形尺寸形成。第1电极14由300nm的ITO形成,第2电极15由15nm的Al形成,第3电极16由15nm的Al形成,第4电极17由100nm的Al形成。另外,第1发光功能层11在第1电极14上,作为空穴注入层,由30nm的MoO3形成,作为空穴输送层,由50nm的α-NPD形成,作为发光层,由发光用主材料和具有绿色发光颜色的发光掺杂物的浓度是3~5%的磷光材料形成,作为电子输送层,由30nm的Alq3形成,作为电子注入材料,由1nm的LiF形成。第2发光功能层12在第2电极15上,作为空穴注入层,由30nm的MoO3形成,作为空穴输送层,由50nm的α-NPD形成,作为发光层,由发光用主材料和具有红色发光颜色的发光掺杂物的浓度是3~5%的磷光材料形成,作为电子输送层,由30nm的Alq3形成,作为电子注入材料,由1nm的LiF形成。第3发光功能层13在第3电极15上,作为空穴注入层,由30nm的MoO3形成,作为空穴输送层,由50nm的α-NPD形成,作为发光层,由发光用主材料和具有蓝色发光颜色的发光掺杂物的浓度是3~5%的荧光材料形成,作为电子输送层,由30nm的Alq3形成,作为电子注入材料,由1nm的LiF形成。图2示出上述结构的有机EL元件的各发光功能层的效率特性。关于图2所示的效率特性,在纵轴中,示出了第1发光功能层11、第2发光功能层12以及第3发光功能层13各自的发光效率,在横轴中,示出了所施加的电流密度。如图2所示,根据各发光功能层,发光效率大幅不同。特别是,由磷光材料构成了的第1发光功能层11和第2发光功能层12相比于由荧光材料构成了的第3发光功能层13,即使在低电流密度下发光效率也较高。另外,关于由磷光材料构成了的第1发光功能层11和第2发光功能层12,通过提高电流密度,发光效率比第3发光功能层13更大幅降低。并且,在某种程度的电流密度下,降低到与由荧光材料构成了的第3发光功能层13等同的发光效率以下。接下来,图3示出在使用以往的一般的驱动方法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关于图3所示的驱动波形,针对第1发光功能层11、第2发光功能层12以及第3发光功能层13中的各层,在纵轴中示出了所施加的电流密度,在横轴中示出了施加时间。如图3所示,在以往的一般的驱动方法中,对各发光功能层施加的施加时间相同。即,对各发光功能层施加的施加时间是帧频100Hz的1/3占空。RGB分别为3.3msec的独立发光。在以往的一般的驱动方法中,如果上述结构的有机EL元件10进行CIE色度<0.3,0.3>的白色1000cd/m2的显示,则此时使用的各颜色的电流峰值在绿色发光层中是3.8mA/m2、在红色发光层中是4.2mA/m2、在蓝色发光层中是22m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对第1发光层施加第1电流峰值,对第2发光层施加第2电流峰值,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对在所述第2电流峰值的电流密度下发光效率比所述第1发光层更低的所述第2发光层,施加电流密度比所述第1电流峰值更低的所述第2电流峰值,对所述第1发光层施加比所述第2电流峰值更高的所述第1电流峰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6.13 JP 2013-124957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对第1发光层施加第1电流峰值,对第2发光层施加第2电流峰值,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对在所述第2电流峰值的电流密度下发光效率比所述第1发光层更低的所述第2发光层,施加电流密度比所述第1电流峰值更低的所述第2电流峰值,对所述第1发光层施加比所述第2电流峰值更高的所述第1电流峰值,所述第1电流峰值的施加时间小于所述第2电流峰值的施加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志田有章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