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087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已知一种这样的门把手组件,其具有:门凹部,在其中相对于门外壳下沉地布置有可动地支承的把手元件用于操纵门锁;以及用于遮盖门凹部的隔板,其可动地布置在与门外壳齐平地延伸的静止位置与操纵位置之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把手元件具有可动的把手槽,其不仅在静止位置中而且在操纵位置中从外面观察保持在门外壳后面。该门把手组件应用于客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Tuergriffanordnung),其具有:门凹部(Tueraussparung),在其中相对于门外壳(Tueraussenhaut)下沉地布置有可动地支承的用于操纵门锁的把手元件;以及用于遮盖门凹部的隔板(Blende),其可动地布置在与外壳齐平地延伸的静止位置与操纵位置之间。
技术介绍
由文件DE 198 47 212 A1已知一种这样的门把手组件。已知的门把手组件具有与门外壳固定的把手槽(Griffmulde),其布置在门外壳的门凹部后面。在把手槽中可摆动地支承有把手元件,其布置在门凹部之下且在门凹部之后在把手槽中可摆动。门凹部通过可摆动的隔板可封闭,隔板在其操纵位置中开启门凹部且因此开启到把手槽中的进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门把手组件,其具有简单的结构以及良好的可操作性。该目的由此来实现,即把手元件具有可动的把手槽,其不仅在静止位置中而且在操纵位置中从外面观察保持在门外壳之后。通过可动的把手槽可能将在门外壳中在门凹部之后的门腔设计成敞开。封闭的、静止的槽实施方案(如这在现有技术中是该情况)不是必需的。可动的把手槽使由操作人员简单的且人体工程学上有利的可操作性成为可能。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把手元件包括可与把手槽一起移动的隔板区段,其在静止位置中在隔板之下与外壳齐平地覆盖门凹部的一部分而其在操纵位置中向外伸出超过门外壳。优选地,隔板区段与把手槽一件式地来实施。不管是在一件式的还是在多件式的实施方案中,隔板区段与把手槽固定地相连接,以便可与把手槽一起被移动。把手槽能够可摆动地、可线性移动地或可沿着弯道移动地相对于门外壳可移位。隔板区段的外侧及布置在此之上的隔板在静止位置中与外壳齐平地封闭门凹部,使得门外壳还在门凹部的区域中流动有利地以及在视觉上作为连续的面来实施。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把手槽在底部侧至少逐段敞开地来设计。把手槽从把手元件的隔板区段出发向下延伸,使得操作人员可从上面这里伸入把手槽中。由于把手槽的底部的至少逐段敞开的设计,水可向下从把手槽中流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在把手槽之下固定在门处地设置有具有排水口(ffasserablauf)的集水壳(Wasserauffangschale),排水口在运行状态中与排水系统相连接。集水壳收集穿过门凹部以及可能穿过把手槽渗到门内部中的水。通过排水口和排水系统将水导出至车辆下侧。在门凹部的区域中的湿气积聚由此可被避免。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把手元件以把手槽和隔板区段可围绕至少很大程度上在车辆竖向上延伸的摆动轴线摆动地支承在门凹部的前面的或后面的边缘区域处。以有利的方式,摆动轴线布置在门凹部的(在正常的行驶方向上观察)前面的边缘区域处,以便实现把手槽的在人体工程学上有利的摆动运动用于打开机动车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隔板可围绕至少很大程度上在车辆纵向上延伸的摆动轴线摆动地支承在门凹部的上部的边缘区域处。该表述“至少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相应的摆动轴线的主要延伸分量存在于车辆竖向或车辆纵向上。隔板在其静止位置中与门外壳齐平地且与门凹部边缘齐平地来定位。隔板与把手元件的隔板区段的外侧齐平地且对齐地向下取向,只要把手元件同样位于其静止位置中。隔板在操纵位置中向内摆入门凹部中,以便为操纵人员开启对可动的把手槽的接近。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隔板关联有驱动单元用于将隔板转移到操纵位置中和/或到静止位置中。倘若驱动单元仅设置用于将隔板转移到静止位置中,驱动单元可由机械的弹簧储能器来构造,其优选地以螺旋扭力弹簧的形式布置在隔板的摆动支承的区域中。倘若隔板应被驱动单元转移到操纵位置中,优选地设置有电动机、液压马达或气动的伺服马达。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驱动单元包括电动机,其这样联结到门锁控制部(Tuerschlosssteuerung)处使得隔板在门锁解锁时被转移到操纵位置中。优选地,隔板的操纵可由驱动单元无线地通过远程控制门锁控制部实现。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隔板在操纵位置中向内摆入门凹部中。优选地,隔板被锁止在该操纵位置中,以避免在隔板打开的情况下伸入把手槽中的操纵人员受伤。【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点和特征由权利要求以及由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接下来的说明得出,该实施例根据附图来示出。图1以从外侧这里的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门把手组件的一实施形式; 图2以从内侧这里的另一透视图显示了根据图1的门把手组件; 图3在隔板的操纵位置中显示了根据图1的门把手组件; 图4以从内部这里的透视图显示了根据图3的门把手组件的图示; 图5在不仅隔板的而且可动的把手槽的操纵位置中显示了根据图1至4的门把手组件以及 图6以从内侧这里的透视图显示了根据图5的门把手组件的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客车在相对而置的车辆侧面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机动车门。根据图1至6显示了客车的左机动车门的截段。出于清楚性原因,仅示出机动车门中的具有门凹部2的门外壳1的一子区域。门凹部2形成门外壳1中的一截段。门凹部2是门把手组件的部分,其与机动车门的门外壳1相关联且其用于打开和关闭机动车门。门把手组件包括隔板3,其在其静止位置中与门外壳1齐平地且与门凹部2的边缘区域边缘齐平地在门凹部的面积的大部分上遮盖门凹部2。在隔板3之下,门凹部2的剩下的面积区域被隔板区段4的前侧遮盖,其中,前侧形成隔板区段4的面向外的外侧。在隔板区段4的静止位置中,前侧与隔板3且与门外壳1齐平地对准。门凹部2因此被隔板3和隔板区段4与外壳齐平地封闭。如根据图2、4和6可辨识出的那样,隔板3借助于摆动支承5可围绕摆动轴线Si摆动地在内侧支承在门凹部2的上部的边缘区域处。根据图2、4和6还可辨识出,隔板区段4在车辆横向上向内延伸且与把手槽7—体地来实施。把手槽7以及隔板区段4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形成可动的把手元件。把手槽7从隔板区段4的上侧出发在门外壳1后面、也就是说在门外壳1的内侧向下延伸,如根据图2至6可辨识出的那样。把手槽7形成向上敞开的壳,其与隔板区段4 一体地来实施。隔板区段4从前侧出发在门凹部2的线内向后延伸至把手槽7。把手槽7连同隔板区段4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其具有:门凹部(2),在其中相对于门外壳(1)下沉地布置有可动地支承的把手元件用于操纵门锁;以及用于遮盖所述门凹部(2)的隔板(3),其可动地布置在与所述门外壳(1)齐平地延伸的静止位置与操纵位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元件具有可动的把手槽(7),其不仅在静止位置中而且在操纵位置中从外面观察保持在所述门外壳(1)后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施佩希特U尤林
申请(专利权)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