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061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7:31
电梯具备:轿厢(5),其沿着第1导轨(3a,3b)在升降路(2)进行升降运动并具有第1滑轮(20);平衡配重(6),其沿着第2导轨(4a,4b)在升降路(2)进行升降运动并具有第2滑轮(26);以及多个主缆绳(8),其被卷绕于第1滑轮(20)以及第2滑轮(26),将轿厢(5)以及平衡配重(6)以2:1绕绳方式悬挂于升降路(2)。辊支撑体(31)被连接于轿厢(5)。辊支撑体(31)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撑于第1导轨(3a,3b)。多个辊(41)支撑于辊支撑体(31)。辊(4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从第1滑轮(20)向轿厢(5)的上方引导的主缆绳(8)相接,由此约束主缆绳(8)向升降路(2)的横向的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采用了 2:1绕绳方式(roping)的牵引方式的电梯
技术介绍
在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由于地震和/或强风等而晃动时,有时轿厢以及平衡配重悬挂于升降路的主缆绳会在升降路的横向上大幅摇摆。特别是在高层用电梯中,由于主缆绳的全长增大,所以主缆绳的晃动幅度变大。当在主缆绳大幅晃动的状态下使电梯的运行继续的情况下,主缆绳的晃动传递至轿厢,成为导致乘坐感觉的恶化的一个要因。为了防止主缆绳的晃动传递至轿厢,在采用了 1:1绕绳方式的电梯中,进行在轿厢的上方设置晃动制止机构。以往的晃动制止机构具备形成有分别插通有主缆绳的多个插通孔的约束块。约束块追随轿厢而升降运动,由此约束主缆绳的横向的晃动。专利文献1:专利第5692816在1:1绕绳方式的电梯中,主缆绳的一端被直接连接于轿厢,因此主缆绳不会相对于轿厢以及约束块而运动。然而,在采用2:1绕绳方式的电梯中,主缆绳被卷绕于设置于轿厢的轿厢滑轮(sheave),因此主缆绳相对于轿厢沿着升降路的高度方向运动。因此,在将插通有主缆绳的所述约束块适用于2:1绕绳方式的电梯的情况下,难以抑制在主缆绳与约束块之间产生大的运动阻力。因此,导致约束块由于与主缆绳的接触而提早磨损,难以使主缆绳的晃动制止功能长期持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约束采用了 2:1绕绳方式的主缆绳向横向的晃动,并且能够长期抑制从主缆绳传递至轿厢的振动的电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具备:升降路,其具有一对第1导轨以及一对第2导轨;轿厢,其沿着所述第1导轨在所述升降路进行升降运动,并且具有第1滑轮;平衡配重,其沿着所述第2导轨在所述升降路进行升降运动,并且具有第2滑轮;多个主缆绳,其被卷绕于所述第1滑轮以及所述第2滑轮,将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配重以2:1绕绳方式悬挂于所述升降路;辊支撑体,其被连接于所述轿厢,跨于所述第1导轨之间并且被所述第1导轨支撑为能够升降;以及多个辊,其由所述辊支撑体支撑,旋转自如地与从所述第1滑轮向所述轿厢的上方引导的所述主缆绳相接,由此约束所述主缆绳向所述升降路的横向的晃动。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构成从水平方向将多个所述主缆绳分别夹入的多个辊对。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辊对的两个辊的外周面,形成有所述主缆绳进入的槽。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辊对的一方的辊的外周面形成有所述主缆绳进入的槽,另一方的辊具有没有所述槽的圆筒状的外周面。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包含:所有的所述主缆绳相接的一根公共辊;和分别地与多个所述主缆绳相接并且与所述公共辊协作从水平方向将所述主缆绳夹入的多个分体辊。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构成从彼此相反的方向与各个所述主缆绳相接的辊对,构成所述辊对的两个辊在所述升降路的高度方向上错开配置,并且所述主缆绳在所述两个辊之间通过而被卷绕于所述两个辊。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具备轿厢主体和具有位于所述轿厢主体的上方的上梁的轿厢框架;所述辊支撑体位于所述上梁的上方,并且所述辊支撑体与所述上梁之间经由支撑机构连接。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构成为允许所述辊支撑体与所述上梁向所述升降路的横向的相对移动。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滑轮经由托架支撑于所述上梁,并且在所述托架与所述上梁之间夹有允许所述托架与所述上梁向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的接头。【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采用了2:1绕绳方式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侧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F2 — F2线的剖视图。图3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从图1的箭头F3的方向观察主缆绳与第1至第4辊列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辊从水平方向夹入主缆绳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主缆绳的直径与辊的槽的深度的关系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主缆绳与第1至第4辊列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主缆绳的直径与一方的辊的槽的深度的关系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公共辊与多个分体辊之间夹入多个主缆绳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在第4实施方式中主缆绳在两个辊之间通过而被卷绕于该两个辊的状态的侧视图。主缆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意性示出采用了 2:1绕绳方式的牵引方式的电梯1。如图1所示,电梯1具备升降路2、一对第1导轨3a、3b、一对第2导轨4a、4b、轿厢5、平衡配重6、曳引机7以及多个主缆绳8作为主要的要素。第1导轨3a、3b以及第2导轨4a、4b分别沿着升降路2的高度方向呈一直线状延伸,并且被配置成在升降路2的宽度方向上互相存在间隔而平行。轿厢5经由第1导轨3a、3b以能够升降运动的方式支撑于升降路2。轿厢5具备轿厢框架9以及轿厢主体10。轿厢框架9具有左右的纵框架11a、11b、下梁12以及上梁13。纵框架lla、llb在第1导轨3a、3b之间在升降路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下梁12被水平架设于纵框架lla、llb的下端部之间。上梁13被水平架设于纵框架lla、llb的上端部之间。轿厢主体10是乘客乘降的箱形的要素,且由轿厢框架9支撑。轿厢主体10由左右的纵框架11a、11b、下梁12以及上梁13包围。在下梁12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分别安装有下部引导装置14a、14b。下部引导装置14a、14b从三面将第1导轨3a、3b夹入,由此以能够沿着第1导轨3a、3b进行升降运动的方式对轿厢5进行引导。轿厢框架9的上梁13位于轿厢主体10的上方。如图2所示,上梁13具有一对梁构件16a、16b。梁构件16a、16b被配置成:在升降路2的宽度方向上水平延伸,并且在升降路2的纵深方向上互相存在间隔而平行。在梁构件16a、16b之间,形成有曳引绳插通路17。如图1以及图2所示,滑轮托架18被支撑于上梁13的下表面。滑轮托架18具有一对梁构件19a、19b。梁构件19a、19b被配置成:在升降路2的宽度方向上水平延伸,并且在升降路2的纵深方向上互相存在间隔而平行。第1滑轮20经由枢轴21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梁构件19a、19b的中间部。第1滑轮2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具备:升降路,其具有一对第1导轨以及一对第2导轨;轿厢,其沿着所述第1导轨在所述升降路进行升降运动,并且具有第1滑轮;平衡配重,其沿着所述第2导轨在所述升降路进行升降运动,并且具有第2滑轮;多个主缆绳,其被卷绕于所述第1滑轮以及所述第2滑轮,将所述轿厢以及所述平衡配重以2:1绕绳方式悬挂于所述升降路;辊支撑体,其被连接于所述轿厢,跨于所述第1导轨之间并且被所述第1导轨支撑为能够升降;以及多个辊,其由所述辊支撑体支撑,旋转自如地与从所述第1滑轮向所述轿厢的上方引导的所述主缆绳相接,由此约束所述主缆绳向所述升降路的横向的晃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要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