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浓缩设备及浓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1137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浓缩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浓缩设备及浓缩方法。一种真空浓缩设备,进料喷雾系统通过第一输料管与薄膜浓缩系统连接,薄膜浓缩系统底端设置有连续出料系统,连续出料系统与薄膜浓缩系统连接,连续出料系统分别与进料喷雾系统及成品出料口连接,连续出料系统通过副抽真空管与真空系统连接,薄膜浓缩系统和进料喷雾系统的预热器外设置有加热冷却系统,薄膜浓缩系统的第二薄膜浓缩器通过主抽真空管与真空系统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喷雾和薄膜两个真空浓缩系统,提高了浓缩效率、浓缩比,浓缩连续操作,缩短了浓缩时间,避免了高温对物料的伤害,溶剂蒸发量最大值可达90%以上,较常规浓缩处理时间可以缩短70%以上,降低了浓缩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浓缩设备,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浓缩是生产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艺操作,在医药卫生、食品化工、环境保护及有机合成等许多行业中用途甚广。目前,常用的浓缩设备主要有自然成膜浓缩和内、外循环浓缩。但是,自然成膜浓缩和内循环浓缩均存在浓缩效率低、浓缩比小、适用性差、间歇操作等问题;外循环浓缩虽然浓缩效果比较前两种提高显著,但是他仍然存在加热时间长、浓缩效率低等技术问题。虽然已经开发出了高效的升膜、降膜、刮膜和板式蒸发浓缩设备,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和体积,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设备成本高,使用成本高。因此开发高效、低能耗、设备简单、操作更加温和的蒸发浓缩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操作连续、能耗低、浓缩效率高、浓缩比大、工艺简单、处理时间短的真空浓缩设备及浓缩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浓缩设备,它是由进料喷雾系统、薄膜浓缩系统、连续出料系统、加热冷却系统和真空系统连接而成。上述的真空浓缩设备,其具体结构如下:进料喷雾系统通过第一输料管与薄膜浓缩系统连接,薄膜浓缩系统底端设置有连续出料系统,连续出料系统通过第二输料管与薄膜浓缩系统连接,连续出料系统通过第三输料管分别与进料喷雾系统及成品出料口连接,连续出料系统通过副抽真空管与真空系统连接,薄膜浓缩系统和进料喷雾系统的预热器外设置有加热冷却系统,薄膜浓缩系统的第二薄膜浓缩器通过主抽真空管与真空系统连接。上述的进料喷雾系统的结构如下:物料储罐通过第一输料管与雾化器连接,雾化器安装在薄膜浓缩系统的第一薄膜浓缩器的顶端,第一输料管上安装有预热器,第一输料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上述的薄膜浓缩系统的结构如下:由设置在上部的第一薄膜浓缩器和设置在第一薄膜浓缩器下端的第二薄膜浓缩器构成,第一薄膜浓缩器和第二薄膜浓缩器的内腔相连通,第一薄膜浓缩器的入料口为进料喷雾系统的雾化器的出料口,第二薄膜浓缩器的下部设置有清理口。上述的第一薄膜浓缩器和第二薄膜浓缩器通过法兰连接。上述的连续出料系统的结构如下:主要由设置在薄膜浓缩系统的第二薄膜浓缩器底部的浓缩液暂存罐构成,浓缩液暂存罐通过第二输料管与第二薄膜浓缩器的出料口连接,第二输料管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门和放空阀,浓缩液暂存罐的出料端通过第三输料管分别与进料喷雾系统的物料储罐进料口及成品出料口相连,第三输料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输送栗及分料转向阀;浓缩液暂存罐通过副抽真空管与真空系统的主抽真空管上的气液分离器连接,副抽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阀。上述加热冷却系统是由传热介质输送管路以及控制阀构成。上述的真空系统的结构如下:主抽真空管与真空栗连接,主抽真空管的抽真空口设置在薄膜浓缩系统的第二薄膜浓缩器内,主抽真空管上设置有气液分离器。—种真空浓缩方法,其步骤如下:在真空系统的真空压差作用下,物料通过进料喷雾系统被预热、雾化浓缩后输送到薄膜浓缩系统内,在薄膜浓缩系统内进行二次薄膜浓缩,经过薄膜浓缩后的物料进入到连续出料系统的浓缩液暂存罐内,连续出料系统将最终浓缩后的物料分别输出到成品物料出口或进料喷雾系统的物料储罐。上述的二次薄膜浓缩具体步骤如下:物料在第一薄膜浓缩器内进行二次薄膜浓缩,经过二次薄膜浓缩后的物料进入到第二薄膜浓缩器内进行进一步浓缩。上述的二次薄膜浓缩具体步骤如下:物料在第一薄膜浓缩器内进行二次薄膜浓缩,经过二次薄膜浓缩后的物料进入到第二薄膜浓缩器内进行冷却操作,物料温度可被冷却至<40°C。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物料经过预热器加热后进入雾化器进行雾化,雾化状态的物料大大增加了物料的蒸发面积,提高蒸发效率。当已经预热的雾化物料进入浓缩器内部时,由于真空作用,溶剂瞬间达到沸点蒸发,实现了喷雾浓缩操作,溶剂在几秒内蒸发量可达68-72%,增加了浓缩效率,缩短了浓缩时间;薄膜浓缩系统主要由第一薄膜浓缩器和第二薄膜浓缩器组成。第一薄膜浓缩器和第二薄膜浓缩器实现温度4-100°C可控;喷雾浓缩后的物料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到达第一薄膜浓缩器内壁表面形成均匀的薄层液膜,并沿壁面下移;成膜较自然成膜浓缩成膜更薄、更均匀,提高了浓缩效率,缩短了浓缩时间。第一薄膜浓缩器和第二薄膜浓缩器内壁表面为加热面,物料在下移过程中实现薄膜浓缩,对物料进一步进行浓缩处理;第二薄膜浓缩器的内壁表面也可以为冷却面,对热敏感的物料可实现冷却操作,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物料被长时间加热造成营养损失;第一薄膜浓缩器和第二薄膜浓缩器夹套和预热器夹套串联连接,加热介质被重复利用,提高了热量利用率。真空系统主要为浓缩操作提供真空条件,浓缩后溶剂蒸汽由真空管进入气液分离器中,将溶剂蒸汽中携带的物料分离出来,并进入浓缩液暂存罐,实现物料回收,避免了物料损失,分离后溶剂蒸汽进行冷凝回收处理。本专利技术通过喷雾和薄膜两个真空浓缩系统,提高了浓缩效率、浓缩比,浓缩连续操作,缩短了浓缩时间,避免了高温对物料的伤害,溶剂蒸发量最大值可达90%以上,较常规浓缩处理时间可以缩短70%以上,降低了浓缩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真空浓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料喷雾系统,2、薄膜浓缩系统,3、连续出料系统,4、加热冷却系统,5、真空系统,101、物料储罐,102、第一阀门,103、预热器,104、雾化器,105、第一输料管,201、第一薄膜浓缩器,202、第二薄膜浓缩器,203、清理口,301、浓缩液暂存罐,302、第二出料阀门,303、放空阀,304、真空阀,305、第三出料阀,306、输送栗,307、分料转向阀,308、第三输料管,309、副抽真空管,310、第二输料管,501、主抽真空管,502、气液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浓缩设备,它是由进料喷雾系统1、薄膜浓缩系统2、连续出料系统3、加热冷却系统4和真空系统5连接而成。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真空浓缩设备的具体结构如下:进料喷雾系统1通过第一输料管105与薄膜浓缩系统2连接,薄膜浓缩系统2底端设置有连续出料系统3,连续出料系统3通过第二输料管310与薄膜浓缩系统2连接,连续出料系统3通过第三输料管308分别与进料喷雾系统1及成品出料口连接,连续出料系统3通过副抽真空管309与真空系统5连接,薄膜浓缩系统2和进料喷雾系统1的预热器103外设置有加热冷却系统4,薄膜浓缩系统2的第二薄膜浓缩器202通过主抽真空管501与真空系统5连接。上述的进料喷雾系统1的结构如下:物料储罐101通过第一输料管105与雾化器104连接,雾化器104安装在薄膜浓缩系统2的第一薄膜浓缩器201的顶端,第一输料管105上安装有预热器103,第一输料管10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02 ;薄膜浓缩系统2的结构如下:由设置在上部的第一薄膜浓缩器201和设置在第一薄膜浓缩器201下端的第二薄膜浓缩器202构成,第一薄膜浓缩器201和第二薄膜浓缩器202的内腔相连通,第一薄膜浓缩器201的入料口为进料喷雾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真空浓缩设备及浓缩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进料喷雾系统(1)、薄膜浓缩系统(2)、连续出料系统(3)、加热冷却系统(4)和真空系统(5)连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凤鸣李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