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挡板及其卧式气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431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流挡板及其卧式气水分离器。卧式气水分离器内设置有导流挡板,导流挡板将卧式气水分离器分隔为左侧的整流区和右侧的撞击区;气水两相流进口与撞击区相连接;气相出口设置在整流区上端,液相出口设置在整流区下端;整流区还设置有溢流口;整流区左端连接液位计;导流挡板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阻隔段和导流段;下阻隔段为实心钢板结构,导流段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钢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的导流挡板可以有效解决气液两相分离工艺系统内流场不均,液面波动较大,液位测量不准,液滴易随气体溅出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特别地指一种导流挡板及其卧式气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工程领域,气水分离器往往被设计为单向入口的立式罐体。该类型气水分离器存在占地面积大,分离效果不佳,液体易冲出,罐内液面波动大等问题。在分离罐内部,部分气水分离器并未设置挡板,或设置挡板也仅为简单的几何实体并置于分离器气相出口附近。但该挡板的设置导致了流动阻力的进一步增大,罐内流场扰动加剧,液位测量不准,气水分离提效幅度有限,且仍无法避免液体冲出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卧式气水分离器内流场扰动、液位测量不准而提供的卧式气水分离器导流挡板。本技术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导流挡板,依次包括下阻隔段和导流段;所述下阻隔段为实心钢板结构,所述导流段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钢板结构。所述下阻隔段顶部设置有向所述撞击区延伸的横向消波板。所述下阻隔段右端面设置有阻尼波纹结构。所述导流段上方的导流挡板还设置有上阻隔段,所述上阻隔段为实心钢板结构。所述导流段上设置有圆孔阵列或方孔阵列或百叶格栅结构。带导流挡板的卧式气水分离器,包括卧式气水分离器,所述卧式气水分离器包括气水两相流进口、气相出口、液相出口、溢流口以及液位计。所述卧式气水分离器内设置有导流挡板,所述导流挡板将所述卧式气水分离器分隔为左侧的整流区和右侧的撞击区;所述气水两相流进口与所述撞击区相连接;所述气相出口设置在所述整流区上端,所述液相出口设置在所述整流区下端;所述整流区还设置有溢流口 ;所述整流区左端连接所述液位计;所述导流挡板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阻隔段和导流段;所述下阻隔段为实心钢板结构,所述导流段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钢板结构。本技术运用的导流挡板可以有效解决气液两相分离工艺系统内流场不均,液面波动较大,液位测量不准,液滴易随气体溅出等问题:当气液两相流汇于撞击区后,气水分离后上部气体通过导流段流入整流区,而分离后的液体则通过阻隔段的下部与整流区联通,从而保持撞击区和整流区液位一致,在强化气液分离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较少了液滴溅出,并维持了液面的稳定提升了测量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卧式气水分离器截面示意图。图2为导流挡板正视图及侧视图(圆孔型)。图3为导流挡板正视图及侧视图(方孔型)。图4为导流挡板正视图及侧视图(百叶格栅型)。图中:卧式气水分离器0 ;导流挡板1 ;横向消波板11 ;上阻隔段12 ;下阻隔段13 ;导流段14 ;气水两相流进口 2 ;撞击区3 ;整流区4 ;气相出口 5 ;液相出口 6 ;溢流口 7 ;液位计8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如附图所示,卧式气水分离器导流挡板,包括卧式气水分离器0,卧式气水分离器0包括气水两相流进口 2、气相出口 5、液相出口 6、溢流口 7以及液位计8。卧式气水分离器0内设置有导流挡板1,导流挡板1将卧式气水分离器0分隔为左侧的整流区4和右侧的撞击区3 ;气水两相流进口 2与撞击区3相连接;气水两相流进口 2设置有拐角结构,减少对撞击区3内的冲击。气相出口 5设置在整流区4上端,液相出口 6设置在整流区4下端;整流区4还设置有溢流口 7 ;整流区4左端连接液位计8 ;导流挡板1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阻隔段13和导流段14 ;下阻隔段13为实心钢板结构,导流段14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钢板结构。下阻隔段13顶部设置有向撞击区3延伸的横向消波板11,阻止高能液体通过导流段14进入整流区4。卧式气水分离器0内液面高度在下阻隔段13范围内。下阻隔段13右端面设置有阻尼波纹结构,减缓撞击区3的振荡。导流段14上方的导流挡板1还设置有上阻隔段15,上阻隔段15为实心钢板结构,设置上阻隔段15阻止高能蒸汽团进入整流区4。导流段14上设置有圆孔阵列或方孔阵列或百叶格栅结构。带导流挡板的卧式气水分离器,包括卧式气水分离器0,所述卧式气水分离器0包括气水两相流进口 2、气相出口 5、液相出口 6、溢流口 7以及液位计8。卧式气水分离器0内设置有导流挡板1,导流挡板1将卧式气水分离器0分隔为左侧的整流区4和右侧的撞击区3 ;气水两相流进口 2与撞击区3相连接;气相出口 5设置在整流区4上端,液相出口 6设置在整流区4下端;整流区4还设置有溢流口 7 ;整流区4左端连接液位计8 ;导流挡板1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阻隔段13和导流段14 ;下阻隔段13为实心钢板结构,导流段14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钢板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改变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作出若干的改变或变形,这同样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导流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挡板(1),所述导流挡板(1)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阻隔段(13)和导流段(14);所述下阻隔段(13)为实心钢板结构,所述导流段(14)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钢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阻隔段(13)顶部设置有向所述撞击区(3)延伸的横向消波板(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流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阻隔段(13)右端面设置有阻尼波纹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14)上方的导流挡板(1)还设置有上阻隔段(12),所述上阻隔段(12)为实心钢板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14)上方的导流挡板(1)还设置有上阻隔段(12),所述上阻隔段(12)为实心钢板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14)上设置有圆孔阵列或方孔阵列或百叶格栅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14)上设置有圆孔阵列或方孔阵列或百叶格栅结构。8.带导流挡板的卧式气水分离器,包括卧式气水分离器(0),所述卧式气水分离器(0)包括气水两相流进口(2)、气相出口(5)、液相出口 ¢)、溢流口(7)以及液位计(8),其特征在于: 所述卧式气水分离器(0)内设置有导流挡板(1),所述导流挡板(1)将所述卧式气水分离器(0)分隔为左侧的整流区(4)和右侧的撞击区(3);所述气水两相流进口(2)与所述撞击区(3)相连接;所述气相出口(5)设置在所述整流区(4)上端,所述液相出口(6)设置在所述整流区(4)下端;所述整流区(4)还设置有溢流口(7);所述整流区(4)左端连接所述液位计⑶; 所述导流挡板(1)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阻隔段(13)和导流段(14);所述下阻隔段(13)为实心钢板结构,所述导流段(14)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钢板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流挡板及其卧式气水分离器。卧式气水分离器内设置有导流挡板,导流挡板将卧式气水分离器分隔为左侧的整流区和右侧的撞击区;气水两相流进口与撞击区相连接;气相出口设置在整流区上端,液相出口设置在整流区下端;整流区还设置有溢流口;整流区左端连接液位计;导流挡板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阻隔段和导流段;下阻隔段为实心钢板结构,导流段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钢板结构。本技术运用的导流挡板可以有效解决气液两相分离工艺系统内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导流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挡板(1),所述导流挡板(1)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阻隔段(13)和导流段(14);所述下阻隔段(13)为实心钢板结构,所述导流段(14)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钢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本徐传海崔浩黄军军刘顺闵山山吴杰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