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包括有依工艺顺序连接的集水池、酸析池、混凝分离池、中和池、有机氧化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水泵、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存储池;其中,该酸析池、混凝分离池及有机氧化池的输出端均包括有污泥输出端和废液输出端,其废液输出端依前述工艺顺序连接至下一环节,其污泥输出端则分别经螺杆排污泵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废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废水中污染物,尤其是,其处理效率及废水回用率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线路板的生产已成为电子行业的重要基础产业,线路板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有些企业对这些废水进行了处理及回用,但是其废水处理效率较低,能够回用于企业生产的可用水较少,导致企业所花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环保工程的推广动作。而一般情况下,线路板生产废水经处理后的可回用水又会应用于线路板生产制程中,可是,线路板生产制程中对水质要求很高,传统技术中专门针对线路板废水的处理系统,其难以有效控制污物达标。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应用本技术之废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废水中污染物,尤其是,其处理效率及废水回用率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包括有依工艺顺序连接的集水池、酸析池、混凝分离池、中和池、有机氧化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水栗、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存储池;其中,该酸析池、混凝分离池及有机氧化池的输出端均包括有污泥输出端和废液输出端,其废液输出端依前述工艺顺序连接至下一环节,其污泥输出端则分别经螺杆排污栗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水池包括有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均具有进水管、出水管及底部排污管;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进水管的输入侧共同连接车间废水总管;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出水管的输出侧共同连接酸析池输入管,该酸析池输入管连接至酸析池输入端;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进水管、出水管上均各自配置有开关阀;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排污管则分别经各自配置的螺杆排污栗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之间连通有移液管,且该移液管上亦配置有开关阀。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酸析池配置有自动浮渣捞渣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安过滤器包括有中空筒体及安装于筒体内部的滤网,该筒体内壁及外壁均设置有防锈耐腐蚀层,该中空筒体内配置有用于自动清除滤网表面污物的除污刷,该中空筒体底部开设有可自动开合的卸污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集水池、酸析池、混凝分离池、中和池、有机氧化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水栗、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存储池的设置,形成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应用该废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废水中污染物,尤其是,其处理效率及废水回用率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主要结构连接框图。附图标识说明:1、酸析池2、混凝分离池3、中和池4、有机氧化池5、多介质过滤器6、活性炭过滤器7、保安过滤器8、高压水栗9、反渗透装置10、回用水存储池11、螺杆排污栗12、自动浮渣捞渣机13、第一集水池14、第二集水池。【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依工艺顺序连接的集水池、酸析池1、混凝分离池2、中和池3、有机氧化池4、多介质过滤器5、活性炭过滤器6、保安过滤器7、高压水栗8、反渗透装置9及回用水存储池10。其中,该酸析池1、混凝分离池2及有机氧化池4的输出端均包括有污泥输出端和废液输出端,其废液输出端依前述工艺顺序连接至下一环节,其污泥输出端则分别经螺杆排污栗11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15 ;而酸析池1表面浮渣则由自动浮渣捞渣机12处理。前述保安过滤器7设置在高压水栗8之前,以用于去除细小微粒,来满足后续反渗透装置对进水的要求;此处,前述保安过滤器7包括有中空筒体及安装于筒体内部的滤网,该筒体内壁及外壁均设置有防锈耐腐蚀层,该中空筒体内配置有用于自动清除滤网表面污物的除污刷,该中空筒体底部开设有可自动开合的卸污口。以及,本实施例中,对集水池进行了特殊设计,前述集水池包括有第一集水池13和第二集水池14,该第一集水池13和第二集水池14均具有进水管、出水管及底部排污管;该第一集水池13和第二集水池14的进水管的输入侧共同连接车间废水总管;该第一集水池13和第二集水池14的出水管的输出侧共同连接酸析池输入管,该酸析池输入管连接至酸析池输入端;该第一集水池13和第二集水池14的进水管、出水管上均各自配置有开关阀;该第一集水池13和第二集水池14的排污管则分别经各自配置的螺杆排污栗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以及,所述第一集水池13和第二集水池14之间连通有移液管,且该移液管上亦配置有开关阀。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集水池、酸析池、混凝分离池、中和池、有机氧化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水栗、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存储池的设置,形成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应用该废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废水中污染物,尤其是,其处理效率及废水回用率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工艺顺序连接的集水池、酸析池、混凝分离池、中和池、有机氧化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水栗、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存储池;其中,该酸析池、混凝分离池及有机氧化池的输出端均包括有污泥输出端和废液输出端,其废液输出端依前述工艺顺序连接至下一环节,其污泥输出端则分别经螺杆排污栗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包括有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均具有进水管、出水管及底部排污管;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进水管的输入侧共同连接车间废水总管;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出水管的输出侧共同连接酸析池输入管,该酸析池输入管连接至酸析池输入端;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进水管、出水管上均各自配置有开关阀;该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排污管则分别经各自配置的螺杆排污栗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之间连通有移液管,且该移液管上亦配置有开关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析池配置有自动浮渣捞渣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安过滤器包括有中空筒体及安装于筒体内部的滤网,该筒体内壁及外壁均设置有防锈耐腐蚀层,该中空筒体内配置有用于自动清除滤网表面污物的除污刷,该中空筒体底部开设有可自动开合的卸污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包括有依工艺顺序连接的集水池、酸析池、混凝分离池、中和池、有机氧化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水泵、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存储池;其中,该酸析池、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路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工艺顺序连接的集水池、酸析池、混凝分离池、中和池、有机氧化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水泵、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存储池;其中,该酸析池、混凝分离池及有机氧化池的输出端均包括有污泥输出端和废液输出端,其废液输出端依前述工艺顺序连接至下一环节,其污泥输出端则分别经螺杆排污泵连接至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龙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