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186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以及将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连接为一体的对接连接件。对接连接件包括异形连接块和对称设置在异形连接块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异形连接块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中前端与第二连接部的中后端相连。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中前端与第四连接部的中后端相连。该结构有效解决客车骨架相邻立柱之间的对接难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客车骨架大封闭环的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全承载客车设计理念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客车安全的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大封闭环的设计思路也被提了出来。然而,由于客车骨架要满足玻璃以及舱门的安装需求,这导致窗立柱与腰柱之间、腰柱与舱立柱之间的空间位置都是错开一定尺寸的,因此,这些管型之间的连接问题就成了影响大封闭环实现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该结构有效解决客车骨架相邻立柱之间的对接难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客车骨架大封闭环的实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以及将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连接为一体的对接连接件。所述对接连接件包括异形连接块和对称设置在异形连接块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所述异形连接块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前端与第二连接部的中后端相连;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中前端与第四连接部的中后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焊接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板的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右连接板的第三连接部围成一开口向上的第一 U型槽;所述第一 U型槽嵌入设置在第一矩形管内,且与第一矩形管的内壁焊接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板的第四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右连接板的第四连接部围成一开口向下的第二 U型槽;所述第二 U型槽嵌入设置在第二矩形管内,且与第二矩形管的内壁焊接相连。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当需要将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刚性连接时,只需将对接连接件与第一矩形管相对应的部位插入到第一矩形管中,将对接连接件与第二矩形管相对应的部位插入到第二矩形管中,再通过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侧壁上的焊接通孔将对接连接件分别与第一矩形管、第二矩形管焊接相连即可。本技术能够有效保证两根需要交错连接的矩形管的连接强度,且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客车骨架大封闭环的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图4是第一矩形管和第二矩形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对接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对接连接件的主视图;图7是对接连接件的侧视图;图8是异形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矩形管,2、第二矩形管,3、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右连接板的第三连接部,6、右连接板的第四连接部,7、左连接板的第三连接部,8、左连接板的第四连接部,9、焊接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8所示的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矩形管1与第二矩形管2以及将第一矩形管1与第二矩形管2连接为一体的对接连接件。所述对接连接件包括异形连接块和对称设置在异形连接块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所述异形连接块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中前端与第二连接部4的中后端相连。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中前端与第四连接部的中后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矩形管1与第二矩形管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焊接通孔9。当将对接连接件插入到第一矩形管和第二矩形管中后,通过焊接通孔将对接连接件与第一矩形管、第二矩形管分别焊接连接为一体,保证对接连接件与两根矩形管之间连接的牢固度,且提高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板的第三连接部7、第一连接部3和右连接板的第三连接部5围成一开口向上的第一 U型槽;所述第一 U型槽嵌入设置在第一矩形管1内,且与第一矩形管1的内壁焊接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板的第四连接部8、第二连接部4和右连接板的第四连接部6围成一开口向下的第二 U型槽;所述第二 U型槽嵌入设置在第二矩形管2内,且与第二矩形管2的内壁焊接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图8所示,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为对称件,当第一矩形管和第二矩形管的对接错开尺寸确定后,图4中的L1和L2就为定值。为了将第一矩形管和第二矩形管连接为一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错开尺寸、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错开的尺寸L3和L4也就确定了,即L3=L1,L4=L20因此,无需借助其它工装,只需通过对对接连接件中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错开尺寸、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的错开尺寸L3和L4进行设定,就能够保证第一矩形管和第二矩形管的对接错开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所述第一 U型槽的尺寸与第一矩形管的尺寸相适应,第二 U型槽的尺寸与第二矩形管的尺寸相适应。具体说,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宽度等于第一矩形管的内腔的宽度,第四连接部的宽度等于第二矩形管的内腔的宽度。当将第一U型槽焊接在第一矩形管中后,第一U型槽与第一矩形管过盈配合,以保证第一 U型槽与第一矩形管连接的牢固性。当将第二 U型槽焊接在第二矩形管中后,第二 U型槽与第二矩形管过盈配合,以保证第二 U型槽与第二矩形管连接的牢固性。而且当将第一 U型槽和第二 U型槽分别插入到第一矩形管和第二矩形管中后,第一连接部将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连接处的开口封住,第二连接部将第二矩形管与第一矩形管连接处的开口封住,以提高客车骨架的密封性。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以及将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连接为一体的对接连接件; 所述对接连接件包括异形连接块和对称设置在异形连接块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所述异形连接块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前端与第二连接部的中后端相连;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中前端与第四连接部的中后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焊接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的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右连接板的第三连接部围成一开口向上的第一 U型槽;所述第一 U型槽嵌入设置在第一矩形管内,且与第一矩形管的内壁焊接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的第四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右连接板的第四连接部围成一开口向下的第二 U型槽;所述第二 U型槽嵌入设置在第二矩形管内,且与第二矩形管的内壁焊接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以及将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连接为一体的对接连接件。对接连接件包括异形连接块和对称设置在异形连接块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矩形管对接快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以及将第一矩形管与第二矩形管连接为一体的对接连接件;所述对接连接件包括异形连接块和对称设置在异形连接块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所述异形连接块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前端与第二连接部的中后端相连;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中前端与第四连接部的中后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成林王孝来汪俭严伟蒋全喜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