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蔓球专利>正文

气灰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8626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气力输送粉料系统的气灰混合器,有一端是气流进口1而另一端是出料口2的筒体3,在该通体上部设有与筒体3的内腔连通的落灰口5,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落灰口5下方的筒体内腔4中设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板面同进气气流方向P成0°-20°夹角,且所述各缓冲板从上至下沿所述进气气流方向成阶梯形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粉料同空气混合均匀,为系统输送气灰混合均匀的物料。(*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流输送粉煤灰系统设备中的气灰混合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气灰混合器有两端口分别为气流进口和气灰混合料出口的横置直管体,在所述两端口之间的直管体上部设有落灰口同该直管体内腔相连通,由落灰口落下的粉状物料在管腔内同气流进口送入的压力气体混合成气灰混合料后,从气灰混合料出口送出。这种结构的气灰混合器的气灰混合均匀性较差,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气灰混合器,它能使粉灰料与空气均匀混合,从而为系统提供气灰混合均匀的物料。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气灰混合器有一端是气流进口而另一端是出料口的筒体,在该筒体上部设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落灰口,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落灰口下方的筒体内腔中设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板面同进气气流方向P或0°-20°夹角,且所述各缓冲板从上至下沿所述进气气流方向成阶梯形排列。以下做出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有一端是气流进口1而另一端是出料口2的筒体3,在该筒体3上部设有与筒体3的内腔连通的落灰口5,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落灰口5下方的筒体内腔4中设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板面同进气气流方向P成0°-20°夹角,且所述各缓冲板从上至下沿所述进气气流方向成阶梯形排列。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所示,粉灰料从落灰口落下后,受到缓冲板6的缓冲作用,使单位粉料均能受到均匀风量的作用,从而使空气和物料能充分混合均匀。本气灰混合器可按输送主管道的大小设计通径尺寸,按系统下粉量的大小、系统要求的气灰混合比及流体动力学原理在筒内设置适宜位置、宽度及数量的缓冲板。由以上可知,本技术为气灰混合器,它能使粉料同空气混合均匀,为系统提供气灰混合均匀的物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纵向剖视结构,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结构。在图中1-气流进口,2-出料口,3-筒体,4-内腔,5-落灰口, 6-缓冲板,P-进气气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按照图1和图2及上述结构的本技术气灰混合器,筒体3通径(即内径)600mm,设置如图所示的6层缓冲板6,且缓冲板板面与进气气流方向平行,均用钢材制作,各构件尺寸按图1所示比例确定。为用于粉煤灰与空气混合的气灰混合器。权利要求1.一种气灰混合器,有一端是气流进口1而另一端是出料口2的筒体3,在该筒体3上部设有与筒体3的内腔连通的落灰口5,其特征是,在所述落灰口5下方的筒体内腔4中设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板面同进气气流方向P成0°-20°夹角,且所述各缓冲板从上至下沿所述进气气流方向成阶梯形排列。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气力输送粉料系统的气灰混合器,有一端是气流进口1而另一端是出料口2的筒体3,在该通体上部设有与筒体3的内腔连通的落灰口5,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落灰口5下方的筒体内腔4中设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板面同进气气流方向P成0°-20°夹角,且所述各缓冲板从上至下沿所述进气气流方向成阶梯形排列。本技术能使粉料同空气混合均匀,为系统输送气灰混合均匀的物料。文档编号B65G53/50GK2706446SQ200420036000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蔓球 申请人:李蔓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灰混合器,有一端是气流进口1而另一端是出料口2的筒体3,在该筒体3上部设有与筒体3的内腔连通的落灰口5,其特征是,在所述落灰口5下方的筒体内腔4中设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板面同进气气流方向P成0°-20°夹角,且所述各缓冲板从上至下沿所述进气气流方向成阶梯形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蔓球
申请(专利权)人:李蔓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