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双吲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277399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7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双吲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双吲哚生物碱类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Ⅰ和式Ⅱ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微生物培养,分离提纯,结构解析等技术,对海洋共附生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详细分析,获得了两种新型化合物,通过体外抗菌试验证实,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谱抗菌活性,可以作为抗菌药物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双吲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衍生物的医药用途。
技术介绍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超级细菌的出现,使得细菌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生素一直是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天然产物逐渐成为人类研究有效活性成分的重要来源,在新药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产物可以直接被用于临床;另一方面,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有机合成、结构改造等方法寻找和开发新的高效低毒药物,是被实践证明最行之有效的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海洋生物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酶反应系统与陆地生物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导致海洋生物往往能够产生一些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活性显著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然而,尽管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可供新药开发的药用资源却十分有限,可持续利用潜力也不大。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海洋微生物同样为长期适应生存产生各种各样的酶和许多新颖的活性化合物。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种类多达1亿种以上,但目前所研究和鉴别过的海洋微生物还不到海洋微生物总量的1%,这意味着海洋微生物为海洋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近似无穷的资源。微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在极端的环境中都有微生物存在,其中一部分与海洋动植物处于共附生、共栖、寄生或附生的微生物称为共附生微生物。很多文献报道中指出,许多以前认为是由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产生的活性物质实际上是由与其共附生的微生物产生的。因此,海洋共附生微生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迄今为止已从海洋共附生微生物中发现了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活性显著的生物学活性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类双吲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双吲哚类衍生物,其结构式为式Ⅰ或式Ⅱ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双吲哚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发酵培养微生物;2)将所述发酵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后,30℃减压浓缩,得到初提物;3)将所述转化物残渣以反相中低压色谱纯化,所述柱纯化采用甲醇-水两相系统梯度洗脱,收集合并组分;4)将所述组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产物。其中,上述方法步骤1)微生物为放线菌,红色杆菌(Rubrobacterradiotolerans)。上述方法步骤2)中萃取溶剂为常规机型有机溶剂,优选乙酸乙酯。上述方法步骤3)中反相中低压色谱纯化优选收集50%甲醇洗脱的洗脱液。上述方法步骤4)中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优选条件:甲醇–水(35:65,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分离得到结构式为式Ⅰ(保留时间57mins)和式Ⅱ(保留时间108mins)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双吲哚类衍生物式Ⅰ和式Ⅱ的化合物的用途。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证实,本专利技术的双吲哚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以作为抗菌药物的活性成分。这些抗菌药物的活性成分可以是选自结构式为式Ⅰ或式Ⅱ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以上述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中,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等,均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本专利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纯化技术,对海洋海鞘共附生的放线菌(Rubrobacterradiotolerans)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分离,获得了一类新的双吲哚类衍生物,通过体外抗菌试验证实,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以作为抗菌药物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附图说明图1为式Ⅰ和式Ⅱ化合物反相高效液相纯化色谱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结构式为式Ⅰ和式Ⅱ化合物的制备本专利技术采用微生物发酵,提取,纯化等步骤,来制备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其中所采用的菌株为红色杆菌。此菌株于海洋海鞘中分离得到,为海洋海鞘的共附生微生物,放置于20%甘油水溶液中,于零下80℃冰箱内保存。所选用的培养基为高氏一号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称取2%可溶性淀粉,1%硝酸钾,0.05%氯化钠,0.05%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0.001%硫酸亚铁,溶解于1000mL人工海水中,121℃下灭菌30分钟。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琼脂。其中将30.0g海盐溶解于1000ml自来水溶液中配置为人工海水。细菌培养基的制备(LB培养基):每1000mL液体培养基加入5.0g酵母提取物,10.0g蛋白胨,10.0gNaCl,加水溶解,调pH值至7.0。配制固体斜面培养基再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琼脂。具体化合物的过程如下:1)发酵以及萃取将红色杆菌(Rubrobacterradiotolerans)接入2个250mL三角瓶(装有100mL高氏一号培养基)中,作为种子液。于摇床上160rpm、28℃下振荡培养3天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25mL的种子液,加入到20个1000mL摇瓶(装有500mL高氏一号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4天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萃取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到转化物残渣约6.0g。2)反相中低压色谱柱纯化将所得残渣溶于适量甲醇,加至装有120g反相硅胶(120埃,30–50目)的色谱柱,用甲醇-水系统梯度洗脱(30%-100%甲醇),每10个百分比为一个洗脱梯度,每梯度洗脱液体积1000ml,收集50%甲醇洗脱的洗脱液,浓缩。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将步骤3)收集的洗脱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化。分析条件为:色谱柱HederaC18A-5μm,4.6mmI.D×250mm(江苏汉邦科技),洗脱系统为甲醇–水等度洗脱,具体条件:甲醇–水(35:65,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25℃,进样量20μL,得到结构式为式Ⅰ(保留时间,57mins)或式Ⅱ(保留时间,108mins)的化合物,如图1所示。化合物Ⅰ,3-(3-(2-hydroxyethyl)-1H-indol-2-yl)-3-(1H-indol-3-yl)propane-1,2-diol,黄色无定形粉末:(+)-HRESIMSm/z373.1526(calcdforC21H22N2O3Na,373.1528)。其1H-NMR及13C-NMR数据如表1所示。化合物Ⅱ,2-(2-(3-hydroxy-1-(1H-ind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CN105272900.html" title="双吲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双吲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a>

【技术保护点】
具有式Ⅰ结构的双吲哚类衍生物: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21 CN 20151003107121.具有式Ⅰ结构的双吲哚类衍生物:
2.具有式Ⅱ结构的双吲哚类衍生物: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双吲哚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培养海洋海鞘共附生微生物,所述微生物为放线菌菌株;
2)将步骤1)所得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初提物;
3)将步骤2)所得乙酸乙酯提取物经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林陈广通宋妍许伯慧黄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