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硅脱低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884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硅脱低釜,包括釜体、连接在釜体下端的锥形釜底,设置在釜体上部的进料管,所述釜体的侧壁以釜体与锥形釜底的连接处为基点向外倾斜,使得釜体的内径由釜体的下端至上端逐渐增大,所述釜体内设置圆台形挡板,所述圆台形挡板的轴线与釜体的轴线重合,所述圆台形挡板的下端与釜体内侧壁连接使釜体内壁与圆台形挡板之间形成一圈料液分布凹槽,所料液分布凹槽位于进料管的下方。该脱低釜通过将釜体的侧壁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并在侧壁圆周方向上设置了料液分布凹槽,使得料液能分布到整个釜体的内壁上,使料液分布更均匀,充分利用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料液换热均匀,有效的脱出料液中的低分子,提高有机硅单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硅生产用反应釜设备
,具体涉及有机硅生产过程供用脱低釜。
技术介绍
有机硅是一类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的新型材料,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基础材料、结构材料在一些大工业中应用,也可以作为功能性材料加入其他材料以改善其工艺性能。为获得具有工业价值的有机硅单体,对有机硅混合单体的分离和纯化是关键,目前,工业上对有机硅混合单体的分离纯化方式有:脱高、脱低等操作方式,以脱低为例,我们知道,现有脱低釜采用如图1、图2所示结构,脱低釜的壳体上设有导热油夹层,物料(有机硅混合单体)从进料管沿切线送入釜内,充分换热后,物料中的低分子挥发后被脱除,剩余物料再由出料口送出,在实际生产中,该结构还存在如下问题:1)如图1所示,料液从进料管4送入脱低釜后,一部分物料能沿脱低釜釜体侧壁旋转下降,另一部分物料应体积或速度较大,会直接降落至釜底3,物料在釜内不能实现充分且均匀的换热,易造成低分子脱除不彻底,影响有机硅单体工业产品的应用价值的缺陷。2)脱低釜的选型受限于物料的进料量和进料速率,现有物料的进料速度并不能满足较大的工业生产规模,同样易出现换热不均匀,低分子脱除不彻底的情况。为提高脱低效率,现有专利文献CN203602540U (—种低粘度硅油脱低分子装置,2014.05.21)提出了普通真空分离系统和高真空分离系统组成的两级分离系统,在普通真空分离系统中脱除大部分低分子,高真空分离系统进一步脱除低分子,能控制产品挥发份在0.2%以下,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也使得脱低进料量得到很大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存在设备投资成本高、脱低步骤多,工艺控制参数多等缺陷。【技术内容】为克服现有脱低釜对物料的换热不均匀。脱低效率低的现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硅脱低釜,该脱低釜通过将釜体的侧壁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并沿着侧壁圆周方向上设置了料液分布凹槽,使得低流量进料时的料液能分布到整个釜体的内壁上,且使料液分布更均匀,不但能充分利用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且同一批料液换热均匀,有效的脱出料液中的低分子,提高有机硅单体的质量及其工业应用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有机硅脱低釜,包括釜体、连接在釜体下端的锥形釜底,设置在釜体上部的进料管,所述釜体的侧壁以釜底与锥形釜底的连接处为基点向外倾斜,使得釜体的内径由釜体的下端至上端逐渐增大,所述釜体内设置圆台形挡板,所述圆台形挡板的轴线与釜体的轴线重合,所述圆台形挡板的下端与釜体内侧壁连接使釜体内壁与圆台形挡板之间形成一圈料液分布凹槽,所料液分布凹槽位于进料管的下方。为了更好的控制料液在釜体内侧壁上的下流速度,充分的利用热能,本技术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将釜体的倾斜度数为控制在5?10°范围内,保证料液在侧壁上具有适当的流速,实现热能的充分利用、料液的充分换热及生产效率。为了保证料液能均匀的分布到釜体的侧壁上,又能连续不断的换热,圆台形挡板的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料液长时间不能溢出,造成料液间断,过低:料液还没有分布到距离进料管较远的料液分布凹槽时,距离进料管进的料液分布凹槽中的料液就溢出凹槽,造成换热不均匀,热能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为此本技术通过大量实践研究,发现圆台形挡板的高度设置为0.5?1.0cm的情况下能解决上述问题。所述圆台形挡板朝向釜底的一面为弧形面。当料液分布凹槽的料液从料液分布凹槽溢出时,料液收到弧形面结构的阻挡后沿着弧形面流到釜体侧壁上,避免料液溢出时部分料液直接落到釜体底部而没有进行热交换过程,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所述釜体内从上到下设置有3个圆台形挡板.。3个圆台形挡板能对料液层层阻挡,保证料液流速稳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该脱低釜通过将釜体的侧壁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并沿着侧壁圆周方向上设置了料液分布凹槽,使得低流量进料时的料液能分布到整个釜体的内壁上,且使料液分布更均匀,不但能充分利用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且同一批料液换热均匀,有效的脱出料液中的低分子,提高有机硅单体的质量及其工业应用价值。2、本技术的釜体的倾斜度数为5?10°,保证料液在侧壁上具有适当的流速,实现热能的充分利用、料液的充分换热及生产效率。3、本技术的圆台形挡板的高度设置为0.5?1.0cm,保证料液能均勾的分布到整个釜体的侧壁上,又能连续不断的换热。4、本技术圆台形挡板朝向釜底的一面为弧形面,弧形面能阻挡由料液分布凹槽中溢出的料液使料液沿着沿着弧形面流到釜体侧壁上,避免料液溢出时部分料液直接落到釜体底部而没有进行热交换过程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脱低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圆台形挡板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1圆台形挡板、2料液分布凹槽、3釜底,4进料管,5釜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有机硅脱低釜,包括釜体5、连接在釜体5下端的锥形釜底,设置在釜体上部的进料管4,所述釜体5的侧壁以釜体与锥形釜底3的连接处为基点向外倾斜,使得釜体5的内径由釜体5的下端至上端逐渐增大,所述釜体5内设置圆台形挡板1,所述圆台形挡板1的轴线与釜体5的轴线重合,所述圆台形挡板1的下端与釜体5内侧壁连接使釜体5内壁与圆台形挡板1之间形成一圈料液分布凹槽2,所料液分布凹槽2位于进料管4的下方。该有机硅脱低釜实现料液均匀分布,充分利用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工作原理如下:由进料管4进来的料液落入到距离进料管近的料液分布凹槽2处,然后随着料液的积累分布到整个料液分布凹槽2中,当料液积累到一定量时,料液从并料液分布凹槽2中溢出,然后分布到整个釜体5的侧壁上进行热交换。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一种有机硅脱低釜,包括釜体5、连接在釜体5下端的锥形釜底,设置在釜体上部的进料管4,所述釜体5的侧壁以釜体与锥形釜底3的连接处为基点向外倾斜,使得釜体5的内径由釜体5的下端至上端逐渐增大,所述釜体5内设置圆台形挡板1,所述圆台形挡板1的轴线与釜体5的轴线重合,所述圆台形挡板1的下端与釜体5内侧壁连接使釜体5内壁与圆台形挡板1之间形成一圈料液分布凹槽2,所料液分布凹槽2位于进料管4的下方。所述釜体5内从上到下设置有3个圆台形挡板1.。3个圆台形挡板1能对料液层层阻挡,保证料液流速稳定。实施例3如图6所示,本是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圆台形挡板1朝向釜底3的一面为弧形面。当料液分布凹槽2的料液从料液分布凹槽2溢出时,料液受到弧形面结构的阻挡后沿着弧形面流到釜体5侧壁上,避免料液溢出时部分料液直接落到釜底3而没有进行热交换过程,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实施例4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有机硅脱低釜,包括釜体5、连接在釜体5下端的锥形釜底,设置在釜体上部的进料管4,所述釜体5的侧壁以釜体与锥形釜底3的连接处为基点向外倾斜,使得釜体5的内径由釜体5的下端至上端逐渐增大,所述釜体5内设置圆台形挡板1,所述圆台形挡板1的轴线与釜体5的轴线重合,所述圆台形挡板1的下端与釜体5内侧壁连接使釜体5内壁与圆台形挡板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硅脱低釜,包括釜体(5)、连接在釜体(5)下端的锥形釜底(3),设置在釜体(5)上部的进料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5)的侧壁以釜体(5)与锥形釜底(3)的连接处为基点向外倾斜,使得釜体(5)的内径由釜体(5)的下端至上端逐渐增大,所述釜体(5)内设置圆台形挡板(1),所述圆台形挡板(1)的轴线与釜体(5)的轴线重合,所述圆台形挡板(1)的下端与釜体(5)内侧壁连接使釜体(5)内壁与圆台形挡板(1)之间形成一圈料液分布凹槽(2),所述料液分布凹槽(2)位于进料管(4)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皓周家发陆盛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博达爱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