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3334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6:40
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谋求内燃机起动时减速机构对相位角变换控制的响应性的提高以及控制的稳定化。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检测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并且驱动电动机而对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进行控制,以使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成为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所要求的要求相位角,在内燃机停止时,根据该内燃机停止时的内燃机温度条件,将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设定为与下一次再起动时的要求相位角对应的相位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8月11日,申请号为201110229358.8,专利技术名称为“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器及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电动机可变控制内燃机的气门即进气门及排气门的开闭正时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器、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来,提供有一种内燃机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经由减速机构向凸轮轴传递电动机旋转力,由此提高控制曲轴和凸轮轴的相对旋转相位的响应性及控制性。例如,本申请人先申请的如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使用多个电刷和集电环对电动机供电,由此,经由减速机构变更凸轮轴和曲轴的相对旋转相位,控制进气门的气门正时。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8735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中,在内燃机机起动时开始所述两者的相对旋转相位的控制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电动机从停止的状态驱动,因此,静摩擦作用而可能导致直至实际旋转驱动产生时间的损失,而且抖动(ハンチング)变大,刚驱动后不久的控制状态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器及内燃机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内燃机起动时使用电动机谋求提高相位角变换控制的响应性和控制的稳定化。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器,在内燃机起动时,控制所述曲轴和所述凸轮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使其接近要求相位角,所述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燃机停止时,将所述相对旋转相位角控制为与所述要求相位角不同的目标相位角,从内燃机再起动时由起动电动机进行的曲轴的旋转开始时点到能够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凸轮轴的旋转位置的期间,使所述相对旋转相位角向接近所述要求相位角的方向变更,在能够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凸轮轴的旋转位置的时点,开始反馈控制以便通过所述相位变更机构使所述相对旋转相位角与所述要求相位角吻合。即,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内燃机停止时,在相对于下一次起动时的要求相位角勉强地向前进角侧或者滞后角侧的不同的相位角变换的状态下停止内燃机,在下一次内燃机起动之后,例如利用凸轮扭矩输入等向滞后角方向变换的动力,从静摩擦状态向动摩擦状态转移,或者,预先向电动机输出克服凸轮扭矩的驱动力向前进角方向逐渐地变换,由此,自内燃机起动时开始,从静摩擦状态向动摩擦状态转移。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提供的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器,在内燃机起动时,控制所述曲轴和所述凸轮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使其接近要求相位角,所述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燃机起动时,在将驱动所述电动机的状态保持不变的连续的状态下,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开始控制以使所述相对旋转相位角与所述要求相位角吻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具有:驱动旋转体,其传递有来自曲轴的旋转力;减速机构,其安装于凸轮轴,并且将所述驱动旋转体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凸轮轴;电动机,其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构结合,利用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力使所述凸轮轴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使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变化;对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进行控制,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检测所述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并且驱动所述电动机而对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成为根据所述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所要求的要求相位角,在所述内燃机停止时,根据该内燃机停止时的内燃机温度条件,将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设定为与下一次再起动时的要求相位角对应的相位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谋求内燃机起动时使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减速而将电动机的旋转传递给凸轮轴的减速机构对相位角变换控制的响应性的提高以及控制的稳定化。根据该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谋求提高内燃机起动时的相位角变换的控制响应性,并且能够进行稳定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图4是图1的B-B线剖面图;图5是图1的C-C线剖面图;图6是图1的D向视图;图7是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侧面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从内燃机停止到冷机起动时的时间图;图9是从所述内燃机停止到冷机起动时的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热机结束中的从内燃机停止到内燃机起动时的时间图;图11是所述热机结束中的从内燃机停止开始起动时的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正时链轮(驱动旋转体)2凸轮轴(从动旋转体)3罩部件4相位变更机构8减速机构12电动机13电动机轴(输出轴)25a,25b第一电刷30a,30b第二电刷40控制器单元(控制器)Q要求相位角Q1,Q2目标相位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及其控制器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适用于内燃机的进气侧的气门装置,但是,同样能够适用在排气侧的气门装置。如图1~图3所示,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包括:通过内燃机的曲轴旋转驱动的驱动旋转体即正时链轮1、经由未图示的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气缸盖上且利用从所述正时链轮1传递的旋转力旋转的凸轮轴2、固定于在所述正时链轮1的前方位置配置的未图示的链条罩上的罩部件3、配置于所述正时链轮1和凸轮轴2之间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变更正时链轮1和凸轮轴2的相对旋转相位的相位变更机构4。所述正时链轮1的整体由铁类金属一体地形成,所述正时链轮1由内周面为台阶径状的圆环状的链轮主体1a和齿轮部1b构成,其中,齿轮部1b一体地设置在该链轮主体1a的外周,经由卷绕的未图示的正时链条接受来自曲轴的旋转力。另外,正时链轮1通过中径球轴承43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凸轮轴2上,该中径球轴承43安装在形成于所述链轮主体1a的内周侧的圆形槽1c和在所述凸轮轴2的前端部一体地具有的厚壁的凸缘部2a的外周之间。在所述链轮主体1a的前端部外周缘一体地形成有环状突起1d。如图1及图2所示,在该链轮主体1a的前端部配置有在所述环状突起1d的前端侧同轴地定位且在内周形成有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具有:驱动旋转体,其传递有来自曲轴的旋转力;减速机构,其安装于凸轮轴,并且将所述驱动旋转体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凸轮轴;电动机,其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构结合,利用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力使所述凸轮轴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使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变化;对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进行控制,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检测所述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并且驱动所述电动机而对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成为根据所述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所要求的要求相位角,在所述内燃机停止时,根据该内燃机停止时的内燃机温度条件,将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设定为与下一次再起动时的要求相位角对应的相位角。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1.12 JP JP2011-0037931.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具有:
驱动旋转体,其传递有来自曲轴的旋转力;
减速机构,其安装于凸轮轴,并且将所述驱动旋转体的旋转力传递给所
述凸轮轴;
电动机,其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构结合,利用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力使所
述凸轮轴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使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
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变化;
对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进行控制,
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检测所述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并且驱动所述电动机而对所述曲轴与所述
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
相对旋转相位角成为根据所述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所要求的要求相位角,
在所述内燃机停止时,根据该内燃机停止时的内燃机温度条件,将所述
曲轴与所述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角设定为与下一次再起动时的要求
相位角对应的相位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停止时的内燃机温度条件包括通过关闭点火开关而使所述
内燃机停止的第一条件和通过怠速停止而使所述内燃机停止的第二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与所述要求相位角对应的相位角的设定中,判定所述内燃机的停止
是基于所述第一条件还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久保直树川田真市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