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空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1646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发动机空冷装置,包括箱体和盖板,在箱体内安装有弯曲的换热管,在盖板内侧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并排的分隔板,在箱体另一侧壁上固定多个与分隔板交错设置的隔热板,隔热板以及分隔板的三个侧边均与箱体内壁连接且形成一个迂回的供换热管放置的通道,进液管、出液管分别贯穿盖板的两端置于箱体内,且进液管、出液管分别与换热管两端部螺纹连接。换热管各局部分别位于不同的热交换区域内,通过不同的热交换区域,降低换热管出现局部温度集中的现象发生几率,使得换热管管内的高温冷却介质与换热管管外的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达到最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冷器,具体是指一种发动机空冷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部分油田出现异常低压,给修井带来一定困难,部分气井低压开采,出砂掩埋地层而无法及时清理,使得气井的产量降低甚至停产。在没有外在能量的补充情况下实施井下作业,修井液对地层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作用后排液周期不断延长。并且,在气井低压开采过程中,气井采集的驱动设备一发动机的功耗要大大超出正常工况下的功耗,即导致发动机转轴部分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产生大量的热能,为保证其正常工作,即需要对转轴进行持续降温。现有技术中的降温处理,通常采用水冷器,即将发动机转轴的冷却介质注入水冷器中,利用高温的冷却介质与水冷器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发动机转轴的持续降温。但是,由于降温过程的持续进行,其消耗的冷却液数量巨大,即使用成本大大增加,并且在水冷器中很容易出现局部高温、换热效率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空冷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水冷降温的高成本缺陷,同时提高发动机冷却介质与冷却液之间的换热效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种发动机空冷装置,包括一端开放的箱体以及与开放端螺栓连接的盖板,盖板的两端开设有通孔,在所述箱体内安装有弯曲的换热管,在所述盖板内侧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并排的分隔板,在所述箱体另一侧壁上固定多个与分隔板交错设置的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以及分隔板的三个侧边均与箱体内壁连接且形成一个迂回的供换热管放置的通道,进液管、出液管分别穿过通孔置于箱体内,且进液管、出液管分别与换热管两端部螺纹连接。本技术工作时,先向箱体端面上其中一个通孔内注入空气,直至在箱体内换热管的部分完全被空气所覆盖,然后将发动机的冷却介质直接由与注入空气的通孔同侧的换热管一端注入,高温的冷却介质在弯曲的换热管内与迂回的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快速的热量交换,使得在换热管另一端输出的冷却介质温度降低至正常温度,而与传统的水冷器中的水作为冷却介质,空气的产量巨大,并且成本低廉,可有效减小发动机持续降温过程中的冷却介质损耗,降低使用成本。其中,换热管并未采用多管状或是螺旋管状,直接使用蛇形的弯曲迂回状,即由多个竖直部与多个弯曲部组成,在保证对高温的发动机冷却介质足够降温行程的同时,减小空冷器的占用空间;并且,分隔板的三个侧边分别与箱体内壁连接,而剩余的一边则与箱体内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该间距可容纳换热管一侧的弯曲部,同理隔热板的三个侧边分别与箱体内壁连接,剩余一边与箱体内壁之间拥有间距,而该间距可容纳换热管另一侧的弯曲部,进而使得换热管的每一个竖直部之间相互隔离开,即换热管各局部分别位于不同的热交换区域内,而换热管的温度由其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的温度为递减状态,而空气由其输入的通孔至输出的通孔之间的温度为递增状态,通过不同的热交换区域,避免相邻的两个热交换区域之间相互影响,降低换热管出现局部温度集中的现象发生几率,使得换热管管内的高温冷却介质与换热管管外的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达到最佳。并且,换热管在长时间使用后其内管壁会出现较多的垢物,进而影响换热管中需要冷却的介质的正常流通,而本技术中盖板与箱体活动连接,使得盖板与箱体之间块快速安装拆卸,而分隔板固定在盖板的内侧壁上,方便快速更换换热管,以保证发动机冷却降温的正常进行。在所述换热管外圆周壁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旋转的翅片,且所述翅片在沿换热管的轴线方向开有多个导流通道。换热管外壁上的翅片主要起到快速导热的作用,而传统的翅片通常采用薄片状的环状突起,且沿换热管的径向设置,但是该种翅片在导热的同时,其径向设置在换热管上,直接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增加了空气在迂回的降温通道内的流动速度,并且沿翅片传导的热量容易在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的间隙内聚集,与空气一起形成涡流,该涡流的存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本技术将换热管上的翅片设置为沿换热管轴线旋转缠绕状,使得翅片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不处于处置状态,进而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同时在翅片上沿换热管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导流通道,导流道即在翅片上开设的沿换热管轴线方向并排设置的缺口,导流通道主要用于将相邻的翅片局部之间形成的涡流破坏,即在涡流形成之前便将相邻的翅片局部之间产生的热量由导流通道带走,进而保证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多个所述导流通道呈环形且阵列分布在所述换热管的外壁上。作为优选,将多个导流通道均匀分布在换热管的外壁上,方便空气快速将换热管外壁以及翅片上的热量彻底带走,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换热效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换热管各局部分别位于不同的热交换区域内,而换热管的温度由其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的温度为递减状态,而空气由其输入的通孔至输出的通孔之间的温度为递增状态,通过不同的热交换区域,避免相邻的两个热交换区域之间相互影响,降低换热管出现局部温度集中的现象发生几率,使得换热管管内的高温冷却介质与换热管管外的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达到最佳;2、本技术将换热管上的翅片设置为沿换热管轴线旋转缠绕状,使得翅片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不处于处置状态,进而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同时在翅片上沿换热管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导流通道,导流道即在翅片上开设的沿换热管轴线方向并排设置的缺口,导流通道主要用于将相邻的翅片局部之间形成的涡流破坏,即在涡流形成之前便将相邻的翅片局部之间产生的热量由导流通道带走,进而保证换热管的换热效率;3、本技术将多个导流通道均匀分布在换热管的外壁上,方便空气快速将换热管外壁以及翅片上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空冷装置,包括一端开放的箱体(1)以及与开放端螺栓连接的盖板(9),盖板(9)的两端开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弯曲的换热管(4),在所述盖板(9)内侧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并排的分隔板(2),在所述箱体(1)另一侧壁上固定多个与分隔板(2)交错设置的隔热板(3),所述隔热板(3)以及分隔板(2)的三个侧边均与箱体(1)内壁连接且形成一个迂回的供换热管(4)放置的通道,进液管(8)、出液管(5)分别穿过通孔置于箱体(1)内,且进液管(8)、出液管(5)分别与换热管(4)两端部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正升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