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513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包括有以下部分:一个混凝土框架柱段,一个第一混凝土梁段,一个第二混凝土梁段,两个纵筋交汇区域;其中,第二混凝土梁段的一端与混凝土框架柱段垂直连接为一体,第二混凝土梁段的另一端通过槽眼式的连接节点与第一混凝土梁段一端的榫舌式的连接节点相拼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其第一混凝土梁段可以进行拆卸并二次拼装,后浇混凝土用量少,拆装方便,结构安全可靠,与整浇混凝土梁具有相同的承受剪力与反复弯矩的能力,减少了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房屋建筑施工
,涉及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
技术介绍
混凝土作为建筑中使用量最大的工程结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房屋、水利和市政等工程建设中,它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混凝土梁是使用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梁,它是房屋建筑、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应用范围极广。目前,人工建筑对环境影响日益显著,需要贯彻国际上“RedUCe”、“ReUSe”、“Recycle”的“3R”理念,实现建筑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可持续利用。混凝土要求可持续利用,即要求混凝土结构,如混凝土梁,能够从材料和构件上进行再利用。直接对混凝土梁进行重复利用,不仅效率高而且耗能少。因此,为了对混凝土梁进行重复利用,需要使混凝土梁在结构拆除时可以拆卸并在新的建筑中完成二次装配,并具有足够刚度、强度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混凝土梁构件不能重复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包括有以下部分:一个混凝土框架柱段;—个第一混凝土梁段,所述第一混凝土梁段的一端设有公榫,所述公榫包括榫头、上榫肩和下榫肩,所述上榫肩与下榫肩对齐且所述榫头相对于上榫肩、下榫肩外凸出,所述第一混凝土梁段内部上下两侧分别配置多个第一纵筋,所述第一纵筋的一端分别贯穿上榫肩、下榫肩外伸至纵筋交汇区域,所述第一混凝土梁段内部还预埋有第一型钢,所述第一型钢的一端贯穿榫头的中间位置且外伸形成榫舌;一个第二混凝土梁段,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框架柱段垂直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的另一端设有母槽,所述母槽包括槽眼、上槽肩和下槽肩,所述上槽肩与下槽肩对齐且所述槽眼相对于上槽肩、下槽肩内缩进,所述槽眼与所述榫舌相匹配;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内部上下两侧分别配置多个第二纵筋,所述第二纵筋一端贯穿第二混凝土梁段一端且深入固定于混凝土框架柱段内部,所述第二纵筋另一端分别贯穿上槽肩、下槽肩外伸至纵筋交汇区域;两个纵筋交汇区域,所述纵筋交汇区域分别位于上榫肩与上槽肩之间拼接区域和下榫肩与下槽肩之间拼接区域。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梁段内部配置多个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与所述第一纵筋组成钢筋笼。更优选地,所述榫头中也配置多个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贯穿所述榫头上下两侧,并在所述纵筋交汇区域中与所述第一纵筋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型钢预埋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梁段内的一端设置钢板锚固。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内部配置多个第二箍筋,所述第二箍筋与所述第二纵筋组成钢筋笼。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内部上下两侧还分别预埋有第二型钢。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型钢与所述第二纵筋平行。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型钢预埋于所述第二纵筋与所述槽眼之间区域。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型钢预埋于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内靠近混凝土框架柱段的一端设置钢板锚固。所述槽眼与所述榫舌相匹配是指榫舌的凸起形状与槽眼的凹进形状相匹配,即所述榫舌与槽眼高度相匹配,所述榫舌长度与槽眼深度相匹配,能够拼接契合在一起,并保证该区域能够便于后浇混凝土。优选地,所述第一纵筋一端与第二纵筋一端在所述纵筋交汇区域内交汇连接。所述交汇连接可采用焊接方式或其他连接方式。优选地,所述上榫肩与下榫肩的高度相等,所述上榫肩与下榫肩的长度相等。优选地,所述榫头与上榫肩或下榫肩的高度之比为10:3_5。优选地,所述榫头与榫舌的高度之比为2:1-1.5。优选地,所述榫头与榫舌的长度之比为25:12_15。优选地,所述第一型钢与榫舌的长度之比为25:5-60优选地,所述纵筋交汇区域长度与榫头的长度相等。优选地,所述纵筋交汇区域高度与上榫肩或下榫肩的高度相等。优选地,所述上槽肩与下槽肩的高度相等,所述上槽肩与下槽肩的长度相等。优选地,所述槽眼与上槽肩或下槽肩的高度之比为2:2_3。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的长度与槽眼的深度之比为7:2_3。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与第二型钢的长度之比为6:5-5.5。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梁段截面与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截面的高度、宽度均相等。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的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梁的高度相近。上述公榫及母槽的尺寸比例仅做参考,具体设计时按实际情况的构造要求确定。所述纵筋交汇区域在第一混凝土梁段与第二混凝土梁段拼接后用后浇混凝土填实,在拆除时,将后浇的混凝土凿除,并使纵筋交汇区域中的第一纵筋与第二纵筋分离。所述槽眼与榫舌相匹配区域在第一混凝土梁段与第二混凝土梁段拼接后用后浇混凝土填实,在拆除时,将后浇的混凝土凿除,并使榫舌从槽眼内脱离。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其第一混凝土梁段可以进行拆卸并二次拼装,节点后浇混凝土用量少,且拼接位置在离柱端一定距离处,拆装方便,同时回避了框架梁柱塑性铰区域,保证了结构的安全。(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设置了型钢,拆卸时能保证构件基本完好,修复工作量小,可以实现二次利用,减少了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与整浇混凝土梁具有相同的承受剪力与反复弯矩的能力,拆除后进行二次拼装后的新混凝土梁仍能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第一混凝土梁段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混凝土框架柱段及第二混凝土梁段示意图。图3显示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显示为图2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可拆装混凝土梁拼接后的连接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可拆装混凝土梁的三维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I第一混凝土梁段C公榫Cl榫头C2上榫肩C3下榫肩2第一纵筋3第二混凝土梁段D母槽Dl槽眼D2上槽肩D3下槽肩4第二纵筋5混凝土框架柱段6纵筋交汇区域7第一箍筋8第一型钢81榫舌9第二箍筋10第二型钢11榫舌与槽眼拼接区域A-A第一混凝土梁段的横截剖面B-B第二混凝土梁段的横截剖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包括有混凝土框架柱段5、第一混凝土梁段1、第二混凝土梁段3、纵筋交汇区域6。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混凝土梁段I的一端设有公榫C,公榫C包括榫头Cl、上榫肩C2和下榫肩C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装的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部分:一个混凝土框架柱段(5);一个第一混凝土梁段(1),所述第一混凝土梁段(1)的一端设有公榫(C),所述公榫(C)包括榫头(C1)、上榫肩(C2)和下榫肩(C3),所述上榫肩(C2)与下榫肩(C3)对齐且所述榫头(C1)相对于上榫肩(C2)、下榫肩(C3)外凸出,所述第一混凝土梁段(1)内部上下两侧分别配置多个第一纵筋(2),所述第一纵筋(2)的一端分别贯穿上榫肩(C2)、下榫肩(C3)外伸至纵筋交汇区域(6),所述第一混凝土梁段(1)内部还预埋有第一型钢(8),所述第一型钢(8)的一端贯穿榫头(C1)的中间位置且外伸形成榫舌(81);一个第二混凝土梁段(3),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3)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框架柱段(5)垂直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3)的另一端设有母槽(D),所述母槽(D)包括槽眼(D1)、上槽肩(D2)和下槽肩(D3),所述上槽肩(D2)与下槽肩(D3)对齐且所述槽眼(D1)相对于上槽肩(D2)、下槽肩(D3)内缩进,所述槽眼(D1)与所述榫舌(81)相匹配;所述第二混凝土梁段(3)内部上下两侧分别配置多个第二纵筋(4),所述第二纵筋(4)一端贯穿第二混凝土梁段(3)一端且深入固定于混凝土框架柱段(5)内部,所述第二纵筋(4)另一端分别贯穿上槽肩(D2)、下槽肩(D3)外伸至纵筋交汇区域(6);两个纵筋交汇区域(6),所述纵筋交汇区域(6)分别位于上榫肩(C2)与上槽肩(D2)之间拼接区域和下榫肩(C3)与下槽肩(D3)之间拼接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庄丁陶张青天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