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志修专利>正文

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07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包括中间部、向上凸出部、向下凸出部和卡制部等一体成型;使用时,将保护套下方的向下凸出部插置在垫体上的贯穿孔内,且令卡制落入垫体的定位凹槽中,该向凸出部可供具有套筒的物品套设定位使用,该向下凸出部可插置在邻接垫体的物品套筒内,提供物品搬运运输的层层定位相叠,既稳固又实用;还可使各垫体叠置在一起时,彼此间无中空间隙存在,不致占用太多空间。(*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保护套构造,特指一种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常用的大型包装,欲将物品定位在垫体上所使用的保护套构造,如附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例如搬运纺织厂使用的卷绕在卷筒上的化纤原纱,为防止化纤原纱搬运时受污、爱损,在外面往往需要再以另外的包装保护,如果每一只化纤原纱都用一个盒体包装保护的话,成本相当的浪费,目前一般的作法都是利用一具垫体10,同时在上面安装卡制定位化纤原纱101,使搬运时可发挥防污、防碰撞的包装和缓冲避震效果,其上都必须开设供化纤原纱101置放的定位凹槽11,以往将卷筒上缠绕有化纤原纱101运送到纺织厂时,都要利用保护套13定位,该保护套13卡制状态如图2所示,只要将各化纤原纱101套设在该保护套13上,即可使其稳固定位,一个垫体10所有的定位凹槽11都摆设完毕后,可利用堆高机顶起送至预定地堆放,该常用结构存在尚待改进的缺陷是其一,为减少包装成本的浪费,常用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13,用过后必须回收使用,纺织厂必须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人力将各保护套13和垫体10分离,否则会受到各保护套13凸出的影响,造成垫体10无法整齐地堆积重叠,形成占用太多空间,使用时,该纺织厂仍需再浪费人力和时间将各垫体10与各保护套13结合回用,极大地增加包装成本。其二,常用的保护套13回用时,必须不断地进行拆卸或安装的工作,结果次数一多,容易将垫体10的定位凹槽11孔径扩大,造成定位凹槽11无法卡紧保护套13。针对以上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研究与试作,开发出物品运搬定位保护套的改良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利用一体成型的保护套,运用特殊设计的结构获致整齐地层层堆积重叠,缩小运输的占用空间。本技术的目的这样实现的一种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包括中间部、向上凸出部、向下凸出部和卡制部,其特征在于该向上凸出部至少两个,位于该中间部的上表面靠近周缘处,该各向上凸出部与中心轴维持等间隔距离;向下凸出部至少两个,位于该中间部的下表面靠近周缘处,该各向下凸出部与中心轴维持等间隔距离,恰对应各向上凸出部间隔的空间处,在该中间部的下表面还设有卡制部。所述向上凸出部和向下凸出部各呈中空状,且都与所述中间部一体成型。该向上凸出部和向下凸出部制成端部较窄向根部逐渐扩大的锥形弧状结构。本技术的主要优点由于结构精巧简化,使用上不仅可提供物品运搬时的稳固定位,亦有助于省工,省时,提高垫体和保护套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使用的成本;使用时,可利用各相邻保护套的互补结构,使各垫体无间隙地叠置,缩小占用空间。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常用保护套与垫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常用保护套与垫体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与垫体互相结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完成的顶面示意图。图6为图3的A-A剖面示意图。参阅图3-图6,本技术主要包括中间部2、向上凸出部3、向下凸出部4和卡制部5。其中二只向上的凸出部3位于中间部2之上表面近周缘处,呈中空状,可利用硬质塑胶材料射出一体成型,相隔一百八十度的二个向上的凸出部3与中心轴6维持等间距离,如图5所示;二个向下的凸出部4一般利用硬质塑胶材料射出一体成型位于该中间部2之下表面近周缘处,其位置恰相对于二个向上凸出部3的间隔处,呈中空状,相隔一百八十度的二个向下凸出部4同样与中心轴6维持等间距离,该各向上、向下凸出部3和4可制设呈弧状,亦即以中心轴6为圆心画圆,该各向上、向下凸出部3和4恰都能落在同一个直径的圆上,定位后不再有位移转动,在该中间部2的下表面可一体成型卡制部5,供该保护套定位在垫体7上,使其卡制;定位后,整体无晃动和转动发生;本技术安装使用的垫体7,其上设有呈阶梯状的贯穿孔71,可以选用蜂巢纸板、瓦楞纸板或其他结构垫体,只要结构强度足够即可,其上设有二定位凹槽72对应该保护套中间部2的卡制部5,该卡制部5卡入定位凹槽72后,不会发生位移和转动,该垫体7为现有技术,故不详述。本技术的使用状态,请参阅图3-图6,首先将各保护套的向下凸出部4插置在垫体7上的贯穿孔71内,卡制部5均卡入垫体7的定位凹槽72中,使保护套完全定位,利用二个向上的凸出部3作为化纤原纱的套筒81套设定位,穿过垫体7贯穿孔71的二个向下的凸出部4插置在邻接垫体7的物品套筒81内,依此重覆以上的堆置作业,确可提供化纤原纱8搬运运输的层层定位相叠,既稳固又方便。该各垫体7未使用储存时,为缩小整体的占用空间,各相邻的垫体7须利用保护套的向下凸出部4插置在另一保护套的两个向上凸出部3的间隔空间中,进一步地进入到另一保护套的向下凸出部4中空内部41,当然另一保护套的向上凸出部3亦会同时插入向上凸出部3的中空内部31,如此上下相互重叠,终可促使各垫体7叠置在一起时,彼此间无中空间隙的存在,储藏不致占用太多空间。由于该垫体7与保护套连结为一体,装配结合为一体后无须再作拆卸分离,具有省工、省时,提高垫体7与保护套一起的回收率,供重覆运用以降低使用的成本;平常未使用时,上、下各相邻的垫体7可利用保护套上的向下凸出部4插置在下方垫体7的两个向上凸出部3的间隔空间中,如此将可使各垫体7叠置在一起时,彼此间无中空间隙,不致占用太多空间,利于库存、回收的作业,不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为便利于保护套的向上凸出部3与向下凸出部4的套合作业,该向上的凸出部3与向下的凸出部4制成端部32和42较窄而渐向根部33和43逐渐扩大的锥形结构,可顺利地套合定位,收缩占用空间,利于储存收藏。权利要求1.一种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包括中间部、向上凸出部、向下凸出部和卡制部,其特征在于该向上凸出部至少两个,位于该中间部的上表面靠近周缘处,该各向上凸出部与中心轴维持等间隔距离;向下凸出部至少两个,位于该中间部的下表面靠近周缘处,该各向下凸出部与中心轴维持等间隔距离,恰对应各向上凸出部间隔的空间处,在该中间部的下表面还设有卡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凸出部和向下凸出部各呈中空状,且都与所述中间部一体成型。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向上凸出部和向下凸出部制成端部较窄向根部逐渐扩大的锥形弧状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包括中间部、向上凸出部、向下凸出部和卡制部等一体成型;使用时,将保护套下方的向下凸出部插置在垫体上的贯穿孔内,且令卡制部落入垫体的定位凹槽中,该向上凸出部可供具有套筒的物品套设定位使用,该向下凸出部可插置在邻接垫体的物品套筒内,提供物品搬运运输的层层定位相叠,既稳固又实用;还可使各垫体叠置在一起时,彼此间无中空间隙存在,不致占用太多空间。文档编号B65D59/00GK2281958SQ9624931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8日专利技术者洪志修 申请人:洪志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品运搬定位的保护套结构,包括中间部、向上凸出部、向下凸出部和卡制部,其特征在于:该向上凸出部至少两个,位于该中间部的上表面靠近周缘处,该各向上凸出部与中心轴维持等间隔距离;向下凸出部至少两个,位于该中间部的下表面靠近周缘处,该各向下凸出部与中心轴维持等间隔距离,恰对应各向上凸出部间隔的空间处,在该中间部的下表面还设有卡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志修
申请(专利权)人:洪志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