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590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包括内筒和套设于所述内筒外侧的夹套,所述内筒与所述夹套之间形成烟气通道,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加热管,所述烟气通道和所述加热管内部都充满加热烟气,大大增加了传热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夹套之间设置连接装置以使所述夹套与所述内筒一起进行同步旋转,还将所述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都安装在所述夹套的外壁上,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都安装在筒体上而导致热量通过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向外传递和散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能够实现对内筒中物料进行内外同时加热,传热面积增加了70-140%,同时热损失降低至20-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属于煤热解装置的

技术介绍
煤的热解,也称煤的干馏或热分解。煤的热解作为一种单独的加工方法,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煤在不同温度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其产物主要是煤气、焦油、粗笨和焦炭或半焦。按其加热终温的不同,可分为:低温(500-700°C )、中温(700-1000°C )和高温(1000-1200°C )热解。与煤的液化和气化过程相比,其加工条件温和,投资少,生产成本低。适于低温热解的煤一般为低阶煤,包括褐煤、长焰煤和高挥发份的不黏煤。我国的低阶煤储量较大,约占全部煤的42%以上,因此,低温热解技术可以有效的利用我国的资源,并且可以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在煤的热解反应过程中,加热速度和供热条件对产品产率和组成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回转反应器设置有内筒、位于该内筒外侧的夹套、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筒体旋转,夹套固定,并在该夹套内输送高温载热介质对内筒中物料的反应或干燥过程提供热量。然而,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都安装在筒体上,热量将通过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向夕卜传递、散失,一方面,导致内筒加热不连续,热量损失较大,影响回转反应器内煤热解反应的产能和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外壁温度过高,影响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和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热面积大、热损失小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其包括:内筒,沿所述内筒的内壁圆周均匀设置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内筒的中心轴向平行设置,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内筒上且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内筒的前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内筒的后端设有出料口 ;夹套,所述夹套套设于所述内筒的外侧,以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夹套之间形成烟气通道;所述夹套和所述内筒之间设置连接装置,以使所述夹套与所述内筒一起进行同步旋转;沿工艺路线方向在所述夹套上依次设有第一烟气进口、第一烟气出口、第二烟气进口、第二烟气出口;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都安装在所述夹套的外壁上。 在所述夹套的外侧还设置蜗壳,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进口蜗壳、第一出口蜗壳、第二进口蜗壳和第二出口蜗壳,所述第一进口蜗壳和第一出口蜗壳分别与所述夹套的第一烟气进口和第一烟气出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进口蜗壳和第二出口蜗壳分别与所述夹套的第二烟气进口和第二烟气出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进口蜗壳、第一出口蜗壳、第二进口蜗壳和第二出口蜗壳与所述夹套之间均为密封连接。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内筒的内径之比为0.01?0.08。沿工艺路线方向所述加热管依次设置为第一段加热管、第二段加热管和第三段加热管;所述第一段加热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烟气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段加热管的后端与所述第一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段加热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段加热管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烟气进口连通;所述第三段加热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二烟气进口连通,所述第三段加热管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烟气出口连通。沿所述内筒的内壁至中心轴方向,所述加热管依次设为第一圆周加热管和第二圆周加热管。所述第一圆周加热管与所述第二圆周加热管为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圆周加热管与所述第二圆周加热管的内径之比为1.2?2。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夹套之间设置限位装置。所述蜗壳与所述夹套之间设置风量调节装置。 在所述夹套的内壁设置绝热保温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所述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包括内筒和套设于所述内筒外侧的夹套,所述内筒与所述夹套之间形成烟气通道,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加热管,所述烟气通道和所述加热管内部都充满加热烟气,从而实现同时在内筒的外侧和内侧对内筒中的物料进行加热或干燥,大大增加了传热面积;本技术还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夹套之间设置连接装置以使所述夹套与所述内筒一起进行同步旋转,进一步,还将所述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都安装在所述夹套的外壁上,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都安装在筒体上而导致热量通过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向外传递和散失的问题,本技术所述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能够实现对内筒中物料进行内外同时加热,较之传统回转反应器,传热面积增加了 70-140 %,同时有效降低热量散失,确保内筒加热的连续性,有利于内筒中物质反应的持续有效进行,数据表明,较之传统反应器,热损失降低至20-30%。此夕卜,本技术所述回转反应器,其外壁温度能够被控制在有限范围内,有利于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2)本技术所述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通过在所述夹套的外侧还设置第一进口蜗壳、第一出口蜗壳、第二进口蜗壳和第二出口蜗壳,所述第一进口蜗壳和第一出口蜗壳分别与所述夹套的第一烟气进口和第一烟气出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进口蜗壳和第二出口蜗壳分别与所述夹套的第二烟气进口和第二烟气出口连通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进口蜗壳、第一出口蜗壳、第二进口蜗壳和第二出口蜗壳与所述夹套之间均采用柔性密封,从而使得反应器整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3)本技术所述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通过沿工艺路线方向所述加热管依次设置为第一段加热管、第二段加热管和第三段加热管,从而能够实现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利用热烟气对内筒中的物质提供热量,有利于提高煤热解效率和产品煤质量。(4)本技术所述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沿所述内筒的内壁至中心轴方向,所述加热管依次设为第一圆周加热管和第二圆周加热管,所述第一圆周加热管与所述第二圆周加热管为交错设置,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加热管内热烟气对内筒中物料进行加热的均匀性。(5)本技术所述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通过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夹套之间设置限位装置,有效控制内筒的径向伸长。【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B-B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不为:1_第一段加热管,2-内筒,3-第一进口蜗壳,4-密封件,5-夹套,51-第一烟气出口,6-限位装置,7-绝热保温层,8-连接装置,9-第一出口蜗壳,10-风量调节装置,11-第二进口蜗壳,12-第二出口蜗壳,13-传动齿轮,14-滚圈,15-第二段加热管,151-第一圆周加热管,152-第二圆周加热管,16-第三段加热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其结构包括内筒2、夹套5、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内筒2的前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内筒2的后端设有出料口。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内筒2的内壁圆周均匀设置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内筒2的中心轴向平行设置,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内筒2上且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内筒2的内径之比为0.01。所述夹套5套设于所述内筒2的外侧,以在所述内筒2与所述夹套5之间形成烟气通道;所述夹套5和所述内筒2之间设置连接装置8,以使所述夹套5与所述内筒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热解冷壁回转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沿所述内筒的内壁圆周均匀设置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内筒的中心轴向平行设置,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内筒上且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内筒的前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内筒的后端设有出料口;夹套,所述夹套套设于所述内筒的外侧,以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夹套之间形成烟气通道;所述夹套和所述内筒之间设置连接装置,以使所述夹套与所述内筒一起进行同步旋转;沿工艺路线方向在所述夹套上依次设有第一烟气进口、第一烟气出口、第二烟气进口、第二烟气出口;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都安装在所述夹套的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峰何战柱赵欣宇李万善刘新江昊沛张鹏段晋海李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