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的润滑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869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润滑构造,能够将第1容纳室与第2容纳室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之差抑制得小。在划分外壳部件(40)的第1容纳室(44)与第2容纳室(45)的划分壁(43)上,在中间轴(30)的下方侧形成有将第1容纳室(44)与第2容纳室(45)连通的第1连通孔(46),在划分壁(43)上形成的第1连通孔(46)的上方设有从划分壁(43)突出的第1油隔离件(7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搭载在车辆中的变速器的轴、齿轮等进行润滑的润滑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辆中搭载有将发动机的旋转速度变速并输出的变速器。作为该变速器,例如已知所谓的后轮驱动(FR)车用的纵置型的手动变速器,其中,该变速器在外壳内配置有:设有多个齿轮的主轴(输出轴等);及配置在该主轴的下方的中间轴(counter shaft)(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O另外,作为将这样的设有多个齿轮的轴容纳的外壳部件,例如有如下外壳部件:包括前外壳和后外壳,且内部空间被横隔壁隔开为2个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62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0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的车用变速器一般而言被构成为:利用旋转的齿轮来将积存在外壳部件内的润滑油搅起,从而对轴、齿轮等进行润滑。因此,需要在外壳部件内储存预定量的润滑油。需要维持润滑油的油面的高度为预定高度以上。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在由前外壳形成的空间(第I容纳室)与由后外壳形成的空间(第2容纳室)被横隔壁(划分壁)隔开的情况下,分别在2个空间(第I和第2容纳室)中储存润滑油。另外,在横隔壁(划分壁)上形成有将两个空间(第I和第2容纳室)连通的油返回通路(第I连通孔),润滑油能在两个空间(第I和第2容纳室)往来。所以,通常两个空间(第I和第2容纳室)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大致相同。然而,随着容纳在第2容纳室内的齿轮的旋转,润滑油从第I容纳室经由第I连通孔流入第2容纳室内,随着第2容纳室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的上升,第I容纳室内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有可能大幅下降。润滑油的油面过度下降时,有可能不能利用齿轮充分地搅起润滑油,不能良好地对轴、齿轮等进行润滑。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第I容纳室与第2容纳室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之差抑制得小。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第I形态是一种,包括:主轴;中间轴,其配置在该主轴的下方;外壳部件,其容纳所述主轴和所述中间轴,在内部储存润滑油;所述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具有划分第I容纳室与第2容纳室的划分壁,所述划分壁形成有第I连通孔,所述第I连通孔配置在所述中间轴的下方侧,将所述第I容纳室与所述第2容纳室连通,在所述第I连通孔的上方设有从所述划分壁突出的第I油隔离件。在该第I形态中,抑制固定在中间轴上的齿轮所导致的、润滑油在第2容纳室中在第I连通孔附近的流动。所以,能够抑制润滑油经由第I连通孔从第I容纳室流入第2容纳室。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态是,在第I形态的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轴上设有中间齿轮(counter gear),所述第I油隔离件沿着所述中间齿轮的周缘设置。在该第2形态中,能够利用中间齿轮的旋转良好地搅起润滑油。本专利技术的第3形态是,在第2形态的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轴上设有主齿轮,所述第I油隔离件从所述第I连通孔沿着所述中间齿轮的所述周缘,延伸设置到所述主齿轮与所述中间齿轮的啮合部附近。在该第3形态中,能够利用中间齿轮的旋转将润滑油更好地搅起到主齿轮附近。本专利技术的第4形态是,在第3形态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壁形成有第2连通孔,所述第2连通孔配置在所述中间齿轮的上方,将所述第2容纳室与所述第I容纳室连通,配置有油引导件的一端部,所述第I油隔离件突出到所述第2容纳室侧,在所述划分壁上设有第2油隔离件,所述第2油隔离件配置在所述主齿轮的侧方,沿着该主齿轮的周缘突出到所述第2容纳室侧,所述第2油隔离件从所述啮合部附近沿着所述主齿轮的周缘延伸设置到所述第2连通孔附近。在该第4形态中,能够利用中间齿轮和主齿轮的旋转,将储存在第2容纳室内润滑油搅起到第2连通孔,润滑油经由第2连通孔从第2容纳室良好地被供给到第I容纳室。本专利技术的第5形态是,在第4形态的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油隔离件的延伸设置方向的所述第2油隔离件的中间部,在所述第2油隔离件的内侧形成有将所述第2容纳室与所述第I容纳室连通的第3连通孔。在该第5形态中,例如即使在发动机低速旋转时等,润滑油不能到达第2连通孔的情况下,润滑油也能经由第3连通孔从第2容纳室被供给到第I容纳室。本专利技术的第6形态是,在第5形态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油隔离件具有油引导部,所述油引导部沿着所述第3连通孔的下缘设置,由向该第3连通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在该第6形态中,能够利用油引导部更可靠地使润滑油流入第3连通孔。本专利技术的第7形态是,在第4至第6的任意I个形态的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油隔离件的内侧设有从所述划分壁突出到所述第2容纳室侧的第3油隔离件,所述第2和第3油隔离件形成将被所述中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向所述第2连通孔引导的流路。在该第7形态中,能够抑制主齿轮的旋转所导致的润滑油的带入,润滑油能够经由用第2和第3油隔离件形成的流路更可靠地被供给到第2连通孔。本专利技术的第8形态是,在第I至第7的任意I个形态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油隔离件突出到所述第2容纳室侧,在所述第I连通孔的上方还设有突出到所述第I容纳室侧的第4油隔离件。在该第8形态中,能够抑制容纳在第I容纳室中的齿轮的旋转的影响所导致的润滑油的流动紊乱。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抑制润滑油经由第I连通孔从第I容纳室流入第2容纳室。另外,流入第2容纳室的润滑油能够经由第2或者第3连通孔被供给(返回)到第I容纳室。即,能够使润滑油良好地在第I容纳室与第2容纳室之间循环。所以,能够将第I容纳室与第2容纳室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之差抑制得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器的概要构成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器的后外壳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器的后外壳拆下的状态的图,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引导部的图,是图3的B-B线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标号的说明10变速器20 主轴21输入轴22输出轴23倒车档齿轮24 I档齿轮25 2档齿轮26 6档齿轮27 5档齿轮28 3档齿轮(主齿轮)29 4档齿轮30中间轴31倒车输出齿轮32 I档输出齿轮33 2档输出齿轮34 6档输出齿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的润滑构造,包括:主轴;中间轴,其配置在该主轴的下方;及外壳部件,其容纳所述主轴和所述中间轴,在内部储存润滑油;所述变速器的润滑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具有划分第1容纳室与第2容纳室的划分壁,所述划分壁形成有第1连通孔,所述第1连通孔配置在所述中间轴的下方侧,将所述第1容纳室与所述第2容纳室连通,在所述第1连通孔的上方设有从所述划分壁突出的第1油隔离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范启木村卓司保田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