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CT成像和光热治疗的金壳包裹碘代纳米粒子及其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391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1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CT成像和光热治疗的金壳包裹碘代纳米粒子及其制备。它是先合成一种含碘的小分子单体化合物,然后利用沉淀聚合反应获得碘代纳米粒子,随后对碘代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使其表面带有正电荷,并将带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沉积于碘代纳米粒子表面,然后通过将氯金酸还原,在碘代纳米粒子表面生长成金壳,进而在其表面修饰上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从而得到兼具CT成像和光热治疗功能的金壳包裹的碘代纳米粒子复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肿瘤的CT成像和光热治疗作用成功的结合在了一起,有望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领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CT成像和光热治疗的金壳包裹碘代纳米粒子及其制备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CT成像和光热治疗的金壳包裹碘代纳米粒子及其制备,具体说是一种用于CT成像和肿瘤光热治疗的用透明质酸稳定的金壳包裹的碘代纳米粒子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属于医药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CT成像技术是基于人体的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衰减能力的不同而对人体的骨骼和组织进行成像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目前已经作为一种十分便利和高效的影像检查技术成为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CT的空间分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越来越接近于人类的解剖结构,从而在现代影像学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T成像是根据X-线扫描人体后的衰减系数值来反映不同的的组织密度,从而形成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灰阶影像对比分布图,进而以病灶的相对位置、形状和大小等改变来对病情进行判断。但是由于某些结构或者器官与周围组织缺乏自然对比,一些病灶部位或组织就无法被发现或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因此,CT的一些低组织分辨率就要求使用造影剂来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使得肿瘤或者器官显像。因此,发展多功能、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CT成像和光热治疗的金壳包裹碘代纳米粒子及其制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CT成像和光热治疗的金壳包裹碘代复合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金纳米粒子负载在碘代纳米粒子的表面并且形成纳米金壳层,在金壳表面具有修饰的高分子多糖;制备方法:氨基碘代化合物为单体,在引发剂和交联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形成的碘代纳米粒子;然后碘代纳米粒子经表面修饰后吸附金纳米粒子,最后进行金壳生长和高分子多糖化合物修饰;所述的金纳米粒子粒径为1‑20 nm;所述的金壳包裹碘代纳米粒子粒径为100‑300 n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英刘幸华姜云芳王银松张倩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