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包装袋的制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174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制造设备,包括上膜、气阀膜、下膜出料滚轮;分别导引上述薄膜前进方向的若干引导滚轮;平整通过其间隙的上膜和气阀膜的第一上下整平滚轮;对平整后的上膜和气阀膜进行高热印刷的第一铜模;平整通过其间隙的下膜和结合的上膜和气阀膜的第二上下整平滚轮;对平整后的上膜、气阀膜和下膜进行高热印刷的第二铜模;对上膜、气阀膜和下膜压印前后封袋热封线的前后封袋铜模;对通过的气体包装袋冷却整形的冷却模;卷收已成型的气体包装袋的卷收滚轮;所述各滚轮和铜模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或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备能连续快速地制造气体包装袋,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制造设备,特别是一种能够连续并且快速生产气体包装袋的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具有缓冲作用的包装物品的方式,是在塑料薄膜片上设置若干个凸起的小气囊泡,将这种塑料膜包复在物品的外面,借小气囊泡的吸振缓冲作用,以避免物品在运输途中破裂或损坏,但是这种小气囊泡的吸振能力有限,对于较小的冲击勉强可以产生缓冲作用,而对于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负荷就无法达到缓冲吸振的目的,容易造成物品的破裂损坏。我国台湾的专利公告第363600号公开了一种缓冲包装袋,其结构是具有一个内侧壁及弯折的外侧壁,内、外侧壁的两层塑料薄膜之间形成气密室,气室内充满气体。内侧壁紧密包裹在欲包装的物品上,充满气体的气密室可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另外,对这种充气包装袋的改进方案有我国台湾的专利公告第128326号公开的缓冲用包装材料,其结构是缓冲包装袋,具有空气给排口之止气阀,并以塑料薄膜制成为方形的气密袋,又将该包装材料的本体对折折弯,使重叠成为两个空气的充填收容部,其中,该两个空气充填部的内面各个别部位至少有一处成线状粘结,借该线状粘结部于充填空气时,用以限制该面空气充填部的鼓涨状态。以上所述的两个技术方案,虽然以气密室或充填收容部充填空气,以保护收容物,达到缓冲包复效果,但是如果该气密室或充填收容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裂,则空气泄漏出来,整个的气密室或充填收容部即失去缓冲保护的功能。所以,中国200420024028.0号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充气防震袋,其结构是两层塑料薄膜的四周由热压粘结封闭,袋体的上端向下折叠;下端向上折叠,两端相对,形成环闭的空间,其特征在于在四周封闭边的中间还设置有若干条隔离线,隔离线将两层薄膜固定联结,将充气袋分割成若干条充气筒,各充气筒分别设有各自的进气口,所有进气口设在共同的进气通道中,进气通道设有进气口,每个充气筒的进气口上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的结构是在进气口内设有两层与塑料薄膜平行的气阀薄膜。中国200420042371.8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若干独立气室的气体包装袋,其结构是由若干个气室连接而成,气室与气室间以热封线加以分割,该充气包装袋的一侧设有一进气口,连接该进气口设有一进气道,该进气道有气路与各个气室连通,所述的充气包装袋由上膜及下膜两层薄膜组成,其特征在于由上、下气阀膜组成的气阀,以适当的长度夹置于前述的上、下膜之间,并且以横跨整个充气包装袋的方式加以设置,在上、下气阀膜之间设置一耐热印刷,气位置恰位于进气道处,该耐热印刷亦是以横跨整个充气包装袋的方式加以设置。对于这种具有若干独立气室的气体包装袋,如果用传统的生产装置生产制造,将耗费大量的人工及成本,而不易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制造设备,主要是针对传统制造方法和设备作出改进,希望由连续并且快速的制造方式达到提高充气式包装袋的生产效率,并且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制造设备,其包括三个出料滚轮,其上分别装置有制造包装袋用的上膜、气阀膜和下膜;分别引导上膜、气阀膜、下膜前进方向的若干个引导滚轮;平整通过其间隙的薄膜的第一上、下整平滚轮和第二上、下整平滚轮;对平整后的薄膜进行高热印刷的第一、二铜模;前后封袋铜模;冷却模;和卷收滚轮;其中,所述各滚轮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各铜模、冷却模由驱动装置驱动升降,使各部件同步运行;先由上膜出料滚轮和气阀膜出料滚轮分别出料,上膜和气阀膜一起通过第一上、下整平滚轮的间隙后,第一铜模下降将上膜和气阀膜压印结合在一起;下膜出料滚轮出料,下膜和已结合的上膜和气阀膜三者一起通过第二上、下整平滚轮;第二铜模下降将上膜、气阀膜和下膜三者压印结合在一起;前后封袋铜模下降对上膜、气阀膜和下膜压印前后封袋热封线,再由冷却模对通过的气体包装袋冷却整形,后由卷收滚轮卷收已成型的气体包装袋。所述第一、第二铜模、前后封袋铜模和冷却模上分别设有螺杆,通过锁固装置将螺杆与驱动装置结合;所述第一、第二铜模和前后封袋铜模通过电热方式加热。所述驱动各铜模、冷却模的驱动装置是液压或气压装置。所述冷却模中有冷却液体通过。所述第一铜模还压印出气阀流路;所述第二铜模还压印出各气室的热封线。本技术提供的制造设备,可以用连续并且快速的制造方式达到提高充气式包装袋的生产效率的目的,并且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体包装袋的制造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体包装袋制造设备所制造的气体包装袋未充气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气体包装袋制造设备所制造的气体包装袋充气时,单一气室的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气体包装袋制造设备所制造的气体包装袋结束充气时,单一气室的上、下气阀膜压贴于上膜而关闭入气口时气室的断面示意图;图5与图4相对应,为本技术气体包装袋制造设备所制造的气体包装袋结束充气时,气室的横向断面图;图6为本技术气体包装袋制造设备所制造的气体包装袋结束充气,膨胀成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气体包装袋的制造设备100,其结构包括上膜21,气阀膜20、下膜22,若干个引导滚轮71,第一上、下整平滚轮72,73,第二上、下整平滚轮74,75,第一铜模81,第二铜模82,前后封袋铜模83,冷却模85,及卷收滚轮86等组成。所述的上膜21,气阀膜20、下膜22是分别装置于各自的出料滚轮91,92,93上,所述的出料滚轮91,92,93借由驱动装置(图中未绘出)的驱动旋转,使出料滚轮91,92,93进行出料;所述的复数个引导滚轮71,则分别引导上膜21,气阀膜20、下膜22等的前进方向;引导滚轮71将上膜21,气阀膜20引导通过第一上、下整平滚轮72,73的间隙进行整平,接着,第一铜模81下降,对经过整平后的上膜21,气阀膜20进行高热印刷。利用铜模的高热,使上膜21,气阀膜20等薄膜瞬间结合在一起,同时压印出气阀流路。而第一铜模81可以继续维持高温。当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铜模81下降压印上膜1与气阀膜20,即可以利用该铜模的高热使上膜21与气阀膜20两者迅速结合在一起,并同时压印出气阀的流路。第一铜模81上设有螺杆99,利用锁固装置可以将第一铜模81与驱动装置(图中未示)结合。该驱动装置可以使用液压或气压等方式,驱动第一铜模81等的升降。结合以后的上膜21、气阀膜20,配合下膜22一起通过第二上、下整平滚轮74、75的间隙进行整平,然后第二铜模82驱动装置(图中未示)驱动第二铜模82下降,对经过整平后的上膜21,气阀膜20、下膜22进行另一次高热印刷,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并同时压印出各气室10之间的热封线31。而第二铜模82也是以电热95或其他方式维持其高温,并且利用螺杆99将其固定于第二铜模82的驱动装置上。接着进行至前后封袋铜模38处,借由前后封袋铜模83驱动装置(图中未示)驱动前后封袋铜模83下降,对前述的上膜21,气阀膜20、下膜22压印前后封袋热封线38、40,并同时压印折叠线41、42,至此气体包装袋1已经压印成型。随后通过冷却模85进行冷却整形,该冷却模85是借由冷却液体的通过,使冷却模85持续维持低温。最后再由卷收滚轮86对已成型的气体包装袋进行卷收。完成后的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料滚轮(91、92、93),其上分别装置有制造包装袋用的上膜、气阀膜和下膜;分别引导上膜、气阀膜、下膜前进方向的若干个引导滚轮(71);平整通过其间隙的薄膜的第一上、下整 平滚轮(72、73)和第二上、下整平滚轮(74、75);对平整后的薄膜进行高热印刷的第一、二铜模(81、82);前后封袋铜模(83);冷却模(85);和卷收滚轮(86);其中,所述各滚轮由驱动装置驱动 旋转,所述各铜模、冷却模由驱动装置驱动升降,使各部件同步运行;先由出料滚轮(91、92)分别出料,上膜和气阀膜一起通过第一上、下整平滚轮(72、73)的间隙后,第一铜模(81)下降将上膜和气阀膜压印结合在一起;出料滚轮(93)出料,下膜和已结合的上膜和气阀膜三者一起通过第二上、下整平滚轮(74、75);第二铜模(82)下降将上膜、气阀膜和下膜三者压印结合在一起;前后封袋铜模(83)下降对上膜、气阀膜和下膜压印前后封袋热封线(38、40),再由冷却模(85)对通过的气体包装袋冷却整形,后由卷收滚轮(86)卷收已成型的气体包装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黛华
申请(专利权)人:佳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