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驻极注塑制品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619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驻极体注塑制品的模具。该模具是一种能够生产驻极注塑制品的模具,依次由模座板100、可加电型芯200、可加电型腔嵌件300、型腔嵌入框400、模座板500构成;上模100、可加电型芯200为模具,可加电型芯200、可加电型腔嵌件300、型腔嵌入框400、模座板500构成;所述驻极体模具还包括电源、控制器系统及调节系统。利用可驻极的注塑模具对注塑制品进行驻极,可以在未开模前驻极,充分在注塑成型的工艺过程高温熔体的冷却过程,边冷却边驻极,提高偶极电荷驻极效果;也可以在开模后驻极,因为注塑制品与模具贴合紧密,与设置为零电位金属模具完全吻合,能够达到零电位面电镀效果,增加面电荷或体电荷以及偶极极化电荷,提高驻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驻极注塑制品的生产模具,尤其对生物检测用相关注塑制品或电性能相关注塑制品的制备有利。技术背景目前,驻极体材料制备通常是在膜片状定型的制品一面电镀后置于正高压或负高压电场中驻极使其带电,过程复杂,属于制品的后处理过程。现在,在模内或模外注塑制品性能调节,大多只是嵌入功能件或表面修饰等。本专利技术在模具设计过程中,使模具的动定模之间绝缘或能在开模一定距离后加电;注塑成型过程中,在动模或定模上加上高压电场,使注塑制品的冷却过程在高压电场下完成,从而调节注塑制品的织态结构或使注塑制品成为驻极注塑制品,从而对注塑制品织态结构和表面性能产生影响;也克服了传统过程中要对制品后处理驻极的麻烦以及性能不稳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能成注塑成型过程中一步制备驻极注塑制品的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种能够生产驻极注塑制品的模具,依次由动(定)模、带电动(定)模成型零件,合模后构成封闭体系;所述驻极体模具还包括电源、控制器系统及调节系统。所述带电定模或动模成型零件相互绝缘。制品分型面两边的动模或定模有绝缘层。加正高压或负高压的一侧与注塑机固定模板间具有绝缘材料。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优点是:实现了注塑制品在成型过程中的驻极,避免了制品成型后驻极处理需要一侧电镀的缺陷。对于熔融高分子材料进行驻极,可以提高驻极效果,尤其是偶极极化驻极效果。对于通入气体的,可以获得面电荷或体电荷制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模座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可加电型芯200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模座板101-进气口 102-排气口 103-进气通道200-模座板201-导线202-出气孔203-进体通道204-透气型芯嵌件205-筒形电极300-待处理多孔板400-下电极框401-导线500-下电极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对注塑制品成型过程中或成型后脱模前进行驻极处理的装置,自上而下依次由模座板100、可加电型芯200、可加电型腔嵌件300、型腔嵌入框400、模座板500构成;上模100、可加电型芯200为模具一部分,可加电型芯200、可加电型腔嵌件300、型腔嵌入框400、模座板500为模具的另一部分,两者分别或其一作绝缘处理;所述放电装置还包括电源、控制器系统及调气系统。所述模座100可为上下两层,层间不互通,所述上层设置有进气口 101、上层气体进入可加电型芯200的进气通道103 ;所述下层设置排气口 102 ;可以调节体系的气体组成。所述可加电型芯200设置导线201、出气孔202、进体通道203和型芯嵌件204,嵌件型芯204通常为透气金属型芯。所述型腔嵌入框400连接导线401,并且与可加电型腔嵌件300连接。使用中,一种情况是可在开模一定距离时,将待引发的气体从进气口 101进入模座板100上层,经可加电型芯200内的进体通道203进入可加电型腔嵌件300与型芯嵌件205之间,在电场激发下放电产生离子,实现对待处理多孔板电荷注入,提高面电荷或体电荷含量。废气经可加电型芯200上的出气孔进入模座板100下层,由排气口 102排出。该装置根据要求对处理气体成分进行调节,从而得到处理表面成分和带电性能进行调节。另一种是在注塑过程中就进行加电,利用熔体冷却过程固化偶极取向实现对注塑制品的驻极。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中。【主权项】1.一种生产驻极注塑制品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驻极体模具由模架动模部分、可加电动模成型零件、模架定模部分和可加电定模成型零件几个部分构成;所述驻极体模具还包括电源、控制器系统及调节系统;所述模架动模部分和定模部分之间有绝缘层,与注塑机之间有绝缘层,主要以提尚面电荷和/或体电荷。2.—种生产驻极注塑制品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驻极体模具由模架动模部分、可加电动模成型零件、模架定模部分和可加电定模成型零件几个部分构成;所述驻极体模具还包括电源、控制器系统及调节系统;所述模架动模部分与可加电动模成型零部件、模架定模部分与可加电定模成型零件之间有绝缘,模架动模部分和定模部分以及注塑机之间无绝缘层,主要是提尚偶极极化电荷。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产驻极注塑制品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动/定模部分与成型零部件之间留存过气通道,成型零件为透气金属或有孔结构,以便产生离子在加电时对极体表面电荷和/或体电荷类型进行调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驻极体注塑制品的模具。该模具是一种能够生产驻极注塑制品的模具,依次由模座板100、可加电型芯200、可加电型腔嵌件300、型腔嵌入框400、模座板500构成;上模100、可加电型芯200为模具,可加电型芯200、可加电型腔嵌件300、型腔嵌入框400、模座板500构成;所述驻极体模具还包括电源、控制器系统及调节系统。利用可驻极的注塑模具对注塑制品进行驻极,可以在未开模前驻极,充分在注塑成型的工艺过程高温熔体的冷却过程,边冷却边驻极,提高偶极电荷驻极效果;也可以在开模后驻极,因为注塑制品与模具贴合紧密,与设置为零电位金属模具完全吻合,能够达到零电位面电镀效果,增加面电荷或体电荷以及偶极极化电荷,提高驻极效果。【IPC分类】B29C45/26, B29C45/76【公开号】CN204894372【申请号】CN201420830329【专利技术人】王华山, 刘玉芳 【申请人】天津科技大学【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驻极注塑制品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驻极体模具由模架动模部分、可加电动模成型零件、模架定模部分和可加电定模成型零件几个部分构成;所述驻极体模具还包括电源、控制器系统及调节系统;所述模架动模部分和定模部分之间有绝缘层,与注塑机之间有绝缘层,主要以提高面电荷和/或体电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山刘玉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