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轧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115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7:58
一种用于轧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由炉底板本体、炉底板本体上的支撑环、与支撑环同心设有的通孔组成,其在炉底板本体的上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至少8个上沉孔槽;在炉底板本体的下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与上沉孔槽同轴线、且对应的下沉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延缓炉底板上裂纹的生长,提高其产品的使用寿命至少半年,又能满足轧钢热处理工艺要求,易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退火炉,具体属于一种用于乳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
技术介绍
高温退火是热乳硅钢片生产中最后一道热处理工艺,也就是说钢材从原料熔炼、浇铸、钢板乳制、酸洗、中间退火、涂层等所有前期工序都合格后才进入环形炉退火,通过高温反应形成二次结晶、提高硅钢带取向度,改善塑性并形成良好底层,以获得钢材的最终性能,所以该工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炉底板是硅钢高温环形退火炉中承载整个钢卷随台车循环运动的关键部件,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钢卷的成品质量。同时炉底盘也是乳钢厂环形炉退火炉中的主要消耗备件之一。目前,环形炉退火炉的炉底盘,均采用铸造或锻造成形,经加工成薄园盘形状。由于其结构存在不合理,且其炉底盘工作环境加之恶劣,即工作在1200°C以上的高温,连续作业,故炉底盘表面经常产生裂纹及裂纹不断扩展,直到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为保证生产顺行,需要及时更换,又导致消耗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延缓裂纹的生长,提高其产品的使用寿命至少半年,又能满足乳钢热处理工艺要求的用于乳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种用于乳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由炉底板本体、炉底板本体上的支撑环、与支撑环同心设有的通孔组成,其在于:在炉底板本体的上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至少8个上沉孔槽;在炉底板本体的下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与上沉孔槽同轴线、且对应的下沉孔槽。其在于:上沉孔槽及下沉孔槽成偶数设置。本技术的特点:能延缓炉底板上裂纹的生长,提高其产品的使用寿命至少半年,又能满足乳钢热处理工艺要求,易实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对称半圆形结构示意图; 图中:I一炉底板本体,2—支撑环,3—通孔,4一上沉孔槽,5—下沉孔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种用于乳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由炉底板本体1、炉底板本体I上的支撑环2、与支撑环2同心设有的通孔3组成,其在炉底板本体I的上端面径向中部均布加工有至少8个上沉孔槽4,并成偶数设置;在炉底板本体I的下端面径向中部均布加工有与上沉孔槽4同轴线、且对应的下沉孔槽5。由于上沉孔槽4及下沉孔槽5的设置,是裂纹沿着它们缓慢产生,延缓裂纹生长速度并阻碍了裂纹的扩张,从而使炉底板的使用周期显著提高。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最佳例举,并非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性实施。【主权项】1.一种用于乳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由炉底板本体、炉底板本体上的支撑环、与支撑环同心设有的通孔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炉底板本体的上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至少8个上沉孔槽;在炉底板本体的下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与上沉孔槽同轴线、且对应的下沉孔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乳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其特征在于:上沉孔槽及下沉孔槽成偶数设置。【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轧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由炉底板本体、炉底板本体上的支撑环、与支撑环同心设有的通孔组成,其在炉底板本体的上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至少8个上沉孔槽;在炉底板本体的下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与上沉孔槽同轴线、且对应的下沉孔槽。本技术能延缓炉底板上裂纹的生长,提高其产品的使用寿命至少半年,又能满足轧钢热处理工艺要求,易实施。【IPC分类】C21D1/26, C21D9/56【公开号】CN204897976【申请号】CN201520665777【专利技术人】钟毅, 李荣锋, 汪海淳, 陈建文, 刘洋, 鲁新义, 卢献忠, 常智, 刘冬, 余立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轧钢线循环退火炉的炉底板,由炉底板本体、炉底板本体上的支撑环、与支撑环同心设有的通孔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炉底板本体的上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至少8个上沉孔槽;在炉底板本体的下端面径向中部均布有与上沉孔槽同轴线、且对应的下沉孔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毅李荣锋汪海淳陈建文刘洋鲁新义卢献忠常智刘冬余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