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器用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258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1:08
提供一种在衬套向稳定器的棒的粘接中、通过实现衬套的孔部的粘接面上的面压的均匀化能够得到需要的粘接强度的稳定器用衬套。衬套(100)具备主体部(110),上述主体部(110)具有呈矩形状的矩形部(101)和外周部呈弯曲形状的弯曲部(102)。在主体部(110)的侧面部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03)。在向图3(B)所示的托架(40)的U字形部(41)收容时,矩形部(101)被配置在U字形部(41)的直线部(41A),弯曲部(102)被配置在U字形部(41)的圆弧部(41B),突出部(103)被U字形部(41)的内表面向主体部(110)侧推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在车辆用稳定器的棒上的稳定器用衬套,特别涉及用于衬套对于 棒的粘接强度的提高的衬套的形状的改良。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中使用的稳定器是用来确保车辆的侧倾刚性的装置。图1是表示连 结在车辆的悬架装置上的稳定器的结构的立体图。稳定器10例如具备棒20,所述棒20具 有扭力部21、臂部22及肩部23,呈大致3字形状。 在稳定器10的棒20中,扭力部21经由橡胶制的衬套30 (稳定器用衬套)安装在 车体(图示略)上,臂部22的前端部经由稳定连杆2连结在悬架装置1上(例如专利文献1)。 衬套30通过托架40固定在车体上。在这样的稳定器10中,利用棒20的扭转反作用力使 车辆的姿势稳定。另外,在悬架装置1的左右的车轴部IA上安装轮胎(图示略)。 衬套30例如如图2所示,具备截面外周部呈直线状的矩形部31和截面外周部呈 圆弧形状的扇形部32。在衬套30的中央部形成有孔部30A,在孔部30A中插入稳定器10 的棒20。孔部30A例如呈圆形状。托架40例如如图2所示,具备截面呈U字形的U字形部 41 (凹部)和从U字形部41的两端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凸缘部42。 U字形部41具有截面内周部呈直线形状的直线部41A及截面内周部呈圆弧形状 的圆弧部41B。U字形部41收容衬套30。在此情况下,U字形部41的直线部41A将矩形部 31的外周侧面部覆盖,U字形部41的圆弧部41B将衬套30的扇形部32的外周部覆盖。凸 缘部42通过螺栓等连结机构52固定到例如板等车体侧固定部件51上。在此情况下,车体 侧固定部件51与从U字形部41的开口部露出的矩形部31的底部接触而配置。 专利文献1 :特开2001 - 2703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衬套30,通常使用能够沿着棒的扭力部的轴向相对地移动的滑动衬套。但是, 滑动衬套由于相对于棒的扭力部相对地移动,所以有可能与扭力部以外的零件干渉。此外, 泥水有可能渗入到滑动衬套与棒的扭力部之间的间隙中。因此,有可能发生异响。此外,由 于滑动衬套与扭力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偏离,所以车辆用稳定器的性能变得不稳定,有可 能给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等带来不良影响等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 通过粘接剂将衬套固定到扭力部上的技术。 但是,在图2所示的衬套30的形状中,在向孔部30A插入的扭力部21的周向上, 衬套30的体积不均匀。因此,当经由托架40将衬套30安装到车体侧固定部件51上时,衬 套30的孔部30A的粘接面(内周面)对于棒20的外周面的面压有可能变得不均匀。结果, 在衬套30中,在孔部30A的粘接面的低面压部中粘接力变得不充分,不能得到需要的粘接 强度。 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衬套向稳定器的棒的粘接中、通过实现衬套的 孔部的粘接面上的面压的均匀化、能够得到需要的粘接强度的稳定器用衬套。 本专利技术者关于对于稳定器的棒的衬套的孔部的粘接面(内周面)上面压,如以下这 样进行了研究。 以往,关于衬套与托架的尺寸关系,为了确保衬套的孔部的粘接面上的面压,在将 托架的U字形部(凹部)与孔部的中心部彼此连结的方向(对应于车体的高度方向(上下方 向))上设有过盈量,但在与将托架的凹部与孔部的中心部彼此连结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对 应于车体的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为了确保衬套向托架的组装作业性,没有设置过盈 量。 例如在使用图3 (A)、图3 (B)所示的衬套30及托架40的情况下,关于图的上下 方向(对应于车体的上下方向),在将托架40的U字形部41的开口部的水平方向长度设定 为A、将从托架40的U字形部41的内周面的上端到下端的高度设定为B的情况下,将衬套 30的水平方向长度设定为A,将衬套30的高度设定为(Β+α ),仅在高度方向上设置了过盈 量α。另外,衬套30例如呈左右对称的形状,孔部30Α的圆形状为例如与包括扇形部32的 圆形状同心。 在图4中表示对具有上述尺寸关系的情况下的衬套30的孔部30Α的粘接面上的 面压调查的结果。另外,图4的角度Θ如图3 (A)所示,是以孔部30Α的上端位置为基准 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0°和360°表示孔部30Α的上端位置。如例如根据图3(A)、图4可 知的那样,在孔部30Α中,在角度Θ为〇°的部分(上端部)及180°的部分(下端部)中面 压显示最高值,在角度Θ为约100~110°的部分(右斜下部)及约250~270°的部分(左 斜下部)中面压显示最低值,发生了较大的面压差。例如在图4所示的以往例中,面压差为 70%左右。 作为这样发生了较大的面压差的原因,可以考虑是因为,相对于衬套30上的孔部 30Α的中心,壁厚较大的部分(右斜下部及左斜下部)向托架40中的U字形部41和凸缘部 42的边界部的弯曲形状(图3 (A)的箭头方向)流动。 另外,面压差的定义,是(粘接面的最高面压部的面压(最高面压)一粘接面的最低 面压部的面压(最低面压))/(最高面压)。在本申请中的方向的定义中,例如如图2所示那 样以托架的凹部的凹方向(凹陷的方向)朝向上侧的情况为基准,与凹部的凹方向平行的方 向是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与凹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水平方向(左右方向)。本申请中的截面 是与衬套的孔部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截面。 本专利技术者为了抑制在衬套的孔部的粘接面中发生图4所示那样的较大的面压差, 完成了以下这样的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稳定器用衬套具有圆形状的孔部,并且收容在托架的凹部中,上述孔部 粘接稳定器的棒,该稳定器用衬套的特征在于,具备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形成在主体部的侧 面部且朝向外侧突出;在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凹部收容时,上述突出部被上述凹部的上述内 表面向上述主体部侧推压。 在本专利技术的稳定器用衬套中,在主体部的侧面部上形成的突出部朝向外侧突出, 在那里衬套侧面部的壁厚增加,所以在主体部向托架的凹部收容时,突出部被凹部的内表 面向主体部侧推压。 在此情况下,在主体部的侧面部上形成的突出部距与图3 (A)所示的以往例中的 面压为最低的右斜下部及左斜下部对应的部分较近,所以能够将与以往例的孔部的低面压 部对应的部分的面压提高。这样,能够提高面压的最低值,所以在衬套的孔部的粘接面中能 够将面压差设定得足够低。在此情况下,例如能够将面压差设定为50%以下。因而,在衬套 向稳定器的棒的粘接中,能够实现衬套的孔部的粘接面上的面压的均匀化,所以能够得到 需要的粘接强度。 本专利技术的稳定器用衬套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形态:上 述突出部的上端位置被设定在上述孔部的内周面的上侧端点或比其靠上侧,并且上述突出 部的下端位置被设定在孔部的内周面的下侧端点或比其靠下侧。 在上述形态中,由于能够在主体部的侧面部大范围地形成突出部,所以即使不将 突出部相对于托架的凹部的内表面的突出量设定得较大,也能够提高与图3 (A)所示的以 往例的孔部的低面压部对应的部分的面压。由此,不仅能够将上述突出量设定得较大,还能 够使突出部的端部与主体部的外周部更平滑地连接。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衬套向托架的 组装。 可以采用以下的形态:上述突出部的外周形状不具有拐点。在该形态中,不仅能 够使突出部的端部与主体部的外周部更平滑地连接,还能够将突出部自体的形状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稳定器用衬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定器用衬套,具有圆形状的孔部,并且收容在托架的凹部中,上述孔部粘接稳定器的棒,该稳定器用衬套的特征在于,具备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形成在主体部的侧面部且朝向外侧突出;在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凹部收容时,上述突出部被上述凹部的上述内表面向上述主体部侧推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茂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