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烘干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2465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印刷烘干热泵,包括有烘干机组,所述烘干机组包括显热换热器,所述显热换热器包括新风进风面、正对所述新风进风面的新风出风面、回风进风面、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的回风出风面;所述新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进风口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回风口正对;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迎风面,所述冷凝迎风面与所述新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冷凝迎风面和所述新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有蒸发迎风面,所述蒸发迎风面与所述回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蒸发迎风面和所述回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该印刷烘干热泵风道布局简单、送风回风风阻小、送风和热回收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印刷烘干装置的
,特别涉及一种风阻小、送风和热回收效率高的印刷烘干热栗。
技术介绍
印刷烘干热栗由于其高效节能、控制灵活、绿色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印刷烘干、产品表面喷涂烘干、电子原件、热固胶、热固油墨、喷绘、打印以及服装印刷、印染、食品等干燥。目前,印刷烘干热栗主要由烘干机组组成,烘干机组与烘干腔相连,其工作原理为:新风通过烘干机组加热,进入烘干腔将印刷物品烘干,在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湿热空气中热量被回收至烘干机组,与新风进行换热,如此往复,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烘干机组性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印刷烘干机的热能利用效率高低。中国专利CN204020225U公开了一种印刷烘干机的风道系统,图1和图2为风道机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表达机组内部结构,同时在不影响理解的基础上,图1和图2去掉了外围挡板。如图1和图2所示,图示中2、4、9、10和12所指部分分别与外围挡板形成第一进风通道2、第二进风通道4、第一回风风道9、第二回风风道10和出风风道12。机组从上至下,依次是出风口 13和进风口 1、显热换热器3、水平并排设置的冷凝器5和蒸发器11、冷凝风机6。新风从设置在机组后端的进风口 I进入,经过设置在机组后端的第一进风通道2到达显热换热器3内部,新进空气与同时进入显热换热器3内部的湿热空气进行换热,升温后经过设置在机组前端的第二进风通道4,进入水平设置在机组前端的冷凝器5进一步升温处理,加热后的空气被设置在冷凝器5下面的冷凝风机6吸收,通过机组前端的送风口 7送入烘干腔内,用于烘干印刷物品。烘干物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湿热空气通过机组前端的回风口 8和第一回风风道9进入显热换热器3中,然后与新风进行换热,被降温的空气经机组后端的第二回风风道10进入水平设置的蒸发器11中进一步降温,最后经过机组后端的出风风道12和出风口 13排出。但是,上述印刷烘干机组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几个缺陷:(I)内部风道布局复杂,导致风阻较大,从而降低了送风和热回收效率。(2)第一进风通道2、第二进风通道4、第一回风风道9、第二回风风道10和出风风道12均为半封闭风道,需与机组外围挡板连接才能形成封闭风道,当外部挡板封闭不严时,容易出现漏风,从而降低了送风和热回收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印刷烘干热栗,该印刷烘干热栗风道布局简单、送风回风风阻小、送风和热回收效率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印刷烘干热栗,包括有烘干机组,所述烘干机组包括:一个显热换热器,所述显热换热器包括新风进风面、正对所述新风进风面的新风出风面、回风进风面、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的回风出风面;所述新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进风口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回风口正对。一个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迎风面,所述冷凝迎风面与所述新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冷凝迎风面和所述新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有蒸发迎风面,所述蒸发迎风面与所述回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蒸发迎风面和所述回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进风口与新风进风面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间隙,所述第一进风间隙与环绕密封所述第一进风间隙的密封材料形成第一进风风腔。进一步地,在所述新风出风面与冷凝迎风面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间隙,所述第二进风间隙与环绕密封所述第二进风间隙的密封材料形成第二进风风腔。进一步地,在所述回风出风面与蒸发迎风面之间,设有回风间隙,所述回风间隙与环绕密封所述回风间隙的密封材料形成回风风腔。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回风进风面与回风口之间,连接有用以将从回风口吹入的回风均匀导入回风进风面的回风导风圈。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还包括蒸发送风面,在所述蒸发送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出风口之间,还连接有排风导风圈。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冷凝送风面,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有与所述冷凝送风面连通的冷凝风机,所述冷凝风机与所述冷凝送风面之间连接有进风导风圈。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该印刷烘干热栗还包括有风量检测装置,所述风量检测装置包括导流管、与所述导流管连接的差压变压器。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与所述冷凝风机连接的送风口,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送风口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送风口与回风口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的同一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的同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印刷烘干热栗,通过将显热换热器的新风进风面与进风口正对设置、新风出风面与冷凝迎风面正对设置、回风出风面与蒸发迎风面正对设置,且保证了冷凝迎风面与新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蒸发迎风面与回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显热换热器和进风口之间、显热换热器与冷凝器之间、显热换热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复杂的风道设计,使得新风直接进入显热换热器的新风进风面,从显热换热器的新风出风面直接进入冷凝器的冷凝迎风面,回风直接从显热换热器的回风出风面直接进入蒸发器的蒸发迎风面,结构紧凑,布局简单,且由于省去了复杂风道设计,减少了风阻,大大提高了送风和热回收效能。进一步,通过在进风口与新风进风面之间设置由第一进风间隙和密封材料形成的第一进风风腔,在新风出风面与冷凝迎风面之间设置由第二进风间隙和密封材料形成的第二进风风腔,在回风出风面与蒸发迎风面之间设置由回风间隙和密封材料形成的回风风腔,且保证冷凝迎风面与新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蒸发迎风面与回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有效保证了空气均匀进入显热换热器、冷凝器和蒸发器,进一步减少了风阻能耗。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印刷烘干热栗还设置有风量检测装置,精准测量得到送风口的风量,依次根据实际需要对送风风量进行准确调节,进一步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印刷烘干机风道系统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印刷烘干机风道系统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印刷烘干热栗的显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印刷烘干热栗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印刷烘干热栗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印刷烘干热栗的烘干机组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印刷烘干热栗的烘干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印刷烘干热栗中的显热换热器100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显热换热器100包括新风进风面101、正对所述新风进风面101的新风出风面102、回风进风面103、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103的回风出风面104。其中,图3中为清楚显示新风出风面102和回风出风面104,故作一局部剖视。图中显热换热器100呈长方体。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冷凝器200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冷凝器200设有冷凝迎风面201和冷凝送风面202。其中,图4中为清楚显示冷凝送风面202,故作一局部剖视。图4中冷凝器200呈长方体,其中冷凝迎风面201与显热换热器100上的新风出风面102正对设置,且面积相等。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蒸发器300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蒸发器300设有蒸发迎风面30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印刷烘干热泵,包括有烘干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组包括:一个显热换热器,所述显热换热器包括新风进风面、正对所述新风进风面的新风出风面、回风进风面、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的回风出风面;所述新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进风口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回风口正对;一个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迎风面,所述冷凝迎风面与所述新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冷凝迎风面和所述新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一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有蒸发迎风面,所述蒸发迎风面与所述回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蒸发迎风面和所述回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灵华向光富高翔刘远辉易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