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系统及室外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3164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11
本技术公开一种换热系统及室外机组,其中,换热系统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机箱、安装在第一腔体内的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压缩机、安装在第一腔体内的第二支架、安装在第二支架上的泵体、安装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一换热器、液体管路,以及冷媒管路;压缩机与第一腔体的底壁相隔第一预定距离,泵体与第一腔体的底壁相隔第二预定距离,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腔体的底壁相隔第三预定距离;泵体通过液体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通,压缩机通过冷媒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通。本技术的换热系统布局合理,避免了各部件在安装时出现干涉,降低了安装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提高了换热系统维护与维修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源热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及室外机组


技术介绍

1、常规热泵室外机组的换热系统,一般由换热器、泵体、压缩机等部件组成,目前的换热系统,换热器、泵体、压缩机等部均安装在机箱的底部,但由于机箱的底部空间有限制,当换热器、泵体、压缩机等部件都采用安装在机箱的底部上的布局方式时,存在布局紧凑、布局干涉等问题,导致冷媒管路和液体制管路等管路的安装十分复杂和困难,不便于换热系统的维护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布局合理,避免了各部件在安装时出现干涉,降低了安装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提高了换热系统维护与维修的便利性。

2、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机组,该室外机组的换热系统布局合理,提高了室外机组维护与维修的便利性。

3、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

5、机箱,具有第一腔体;

6、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一腔体内;

7、压缩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相隔第一预定距离;

8、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9、泵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相隔第二预定距离;

10、第一换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相隔第三预定距离;

11、液体管路,所述泵体通过所述液体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p>

12、以及

13、冷媒管路,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

14、可选地,所述液体管路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机箱的外部连通,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泵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管架,所述冷媒管路设于所述管架上。

15、可选地,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上,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泵体均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上方。

16、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支撑台、定位座,以及夹持座;所述支撑台、所述定位座、所述夹持座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定位座抵接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定位座围合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第一换热器卡设在所述夹持空间内。

17、可选地,所述定位座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板,各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

18、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均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夹持座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夹持座具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各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穿过所述避让槽并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所述定位座与所述夹持槽的内壁抵接。

19、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泵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支撑梁;所述夹持座上还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通过第三螺纹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泵体安装在泵座上。

20、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压机罩;所述压机罩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套设在所述压缩机上;

21、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过线孔,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过线孔与外部连通,所述过线孔内安装有过线护套。

22、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室外机组,包括风机、第三支架、设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电机、安装在所述机箱上的第二换热器,以及上述的换热系统;所述机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机箱内部分隔成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三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机传动连接。

23、可选地,所述机箱包括底盘、设有前护网的前护板、侧面板、立柱、侧护网、后护网、后面板、顶盖,以及电器盒;所述前护板、所述侧护网、所述立柱、所述后护网、所述后面板、所述侧面板均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依次连接围合形成外壳,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的区域,所述电器盒位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并抵接在所述隔板上,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隔板上。

24、可选地,所述机箱还包括导风板和横梁;所述导风板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位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的区域内,所述后护网和所述导风板间隔布设,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后护网和所述导风板之间,所述横梁安装在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的区域内,所述电器盒、所述第三支架均与所述横梁连接。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换热系统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撑泵体、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等部件,使得泵体、第一换热器等部件悬置在机箱的底部的上方并距离机箱的底部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机箱内部拥有更多适合设计和布设液体管路和冷媒管路的空间。本换热系统避免泵体、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等部件集中布设在机箱的底部,布局合理,可以避免各部件在安装时出现干涉,降低了各部件安装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提高了换热系统维护与维修的便利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管路(17)包括进液管(1701)和出液管(1702);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1115)和出液口(1116),所述第一腔体(1113)通过所述进液口(1115)和所述出液口(1116)分别与所述机箱(11)的外部连通,所述进液管(1701)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1115)连通,所述进液管(170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泵体(15)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6)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6)通过所述出液管(1702)与所述出液口(1116)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13)内设有管架(19),所述冷媒管路(18)设于所述管架(1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15)和所述出液口(1116)均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架(12)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底壁上,所述第二支架(13)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换热器(16)、所述泵体(15)均位于所述压缩机(1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3)包括支撑台(1301)、定位座(1302),以及夹持座(1303);所述支撑台(1301)、所述定位座(1302)、所述夹持座(130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侧壁上且所述定位座(1302)抵接在所述支撑台(1301)上,所述夹持座(1303)与所述定位座(1302)围合形成夹持空间(1304),所述第一换热器(16)卡设在所述夹持空间(130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130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板(13021),各所述第一连接板(13021)分别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3)还包括支撑板(1305)、设于所述支撑板(1305)上的泵座(1306),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13)内的支撑梁(1307);所述夹持座(1303)上还设有第三连接板(13036),所述支撑板(1305)位于所述压缩机(14)的上方,所述支撑板(1305)的一端通过第三螺纹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3036)连接,所述支撑板(1305)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梁(1307)连接,所述泵体(15)安装在泵座(130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机罩(20);所述压机罩(20)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1113)内并套设在所述压缩机(14)上;

8.一种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22)、第三支架(23)、设于所述第三支架(23)上的电机(24)、安装在所述机箱(11)上的第二换热器(25),以及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所述机箱(11)内设有隔板(26),所述隔板(26)将所述机箱(11)内部分隔成所述第一腔体(1113)和第二腔体(1114),所述第二换热器(25)、所述风机(22)和所述第三支架(2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1114)内,所述电机(24)与所述风机(22)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1)包括底盘(1101)、设有前护网(1102)的前护板(1103)、侧面板(1104)、立柱(1105)、侧护网(1106)、后护网(1107)、后面板(1108)、顶盖(1109),以及电器盒(1110);所述前护板(1103)、所述侧护网(1106)、所述立柱(1105)、所述后护网(1107)、所述后面板(1108)、所述侧面板(1104)均安装在所述底盘(1101)上且依次连接围合形成外壳,所述顶盖(1109)安装在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第二换热器(25)位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的区域,所述电器盒(1110)位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并抵接在所述隔板(26)上,所述第二支架(13)安装在所述隔板(2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1)还包括导风板(1111)和横梁(1112);所述导风板(1111)安装在所述底盘(1101)上并位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的区域内,所述后护网(1107)和所述导风板(1111)间隔布设,所述风机(22)位于所述后护网(1107)和所述导风板(1111)之间,所述横梁(1112)安装在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的区域内,所述电器盒(1110)、所述第三支架(23)均与所述横梁(1112)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管路(17)包括进液管(1701)和出液管(1702);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1115)和出液口(1116),所述第一腔体(1113)通过所述进液口(1115)和所述出液口(1116)分别与所述机箱(11)的外部连通,所述进液管(1701)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1115)连通,所述进液管(170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泵体(15)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6)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6)通过所述出液管(1702)与所述出液口(1116)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13)内设有管架(19),所述冷媒管路(18)设于所述管架(1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15)和所述出液口(1116)均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架(12)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底壁上,所述第二支架(13)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换热器(16)、所述泵体(15)均位于所述压缩机(1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3)包括支撑台(1301)、定位座(1302),以及夹持座(1303);所述支撑台(1301)、所述定位座(1302)、所述夹持座(130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侧壁上且所述定位座(1302)抵接在所述支撑台(1301)上,所述夹持座(1303)与所述定位座(1302)围合形成夹持空间(1304),所述第一换热器(16)卡设在所述夹持空间(130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130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板(13021),各所述第一连接板(13021)分别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1113)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3)还包括支撑板(1305)、设于所述支撑板(1305)上的泵座(1306),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13)内的支撑梁(1307);所述夹持座(1303)上还设有第三连接板(13036),所述支撑板(1305)位于所述压缩机(14)的上方,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俊冯永佳雷朋飞张利蔡远登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