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104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包括铜基单元,所述铜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散热片、载片、内引线和外引线,所述散热片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内引线上设有焊脚,所述散热片和载片连接处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的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环状凸肋,其提供了可靠性更高的注塑引线框架,防止塑封体件与引线框架脱落,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引线框架
技术介绍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目前,半导体电子元器件通常由芯片、塑封体件、金丝或者铝丝、引线框架组装而成,为了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引线框架一般由多个相同的铜基单元排列而成,而每个铜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散热片、载片、内引线和外引线,载片用于承载电子元器件的芯片,芯片通过塑封体包封后封装在载片上。这类产品封装后塑封体与载片间结构不牢固,易于分离或脱落,尤其是发生振动或使用时间较长时,塑封体与载片更易发生脱落,降低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另有中国专利号为201310435822.8,公布日为2013.12.25公开了公开了一种封装引线框架,由若干个铜基单元连续排列而成,每个铜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散热片、载片、内引线和外引线;其特征在于:散热片和载片连接处设置有一燕尾槽,燕尾槽设置在铜基单元的正面上;载片正面上设置有U形槽;内引线上设置有V型槽,V型槽设置在内引线的正面上;载片底面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固胶凹槽。上述专利封装引线框架通过在散热片与载片间的燕尾槽和载片底面四周凹槽进行固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子元器件产品的塑封体与载片的结合强度,但产品的抗震性并不强,塑封体并不能与引线框架形成紧固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目的是进一步提供可靠性更高的注塑引线框架,防止塑封体件与引线框架脱落,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新型引线框架,包括铜基单元,所述铜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散热片、载片、内引线和外引线,所述散热片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内引线上设有焊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和载片连接处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的内壁沿圆周方向上设有环状凸肋。所述散热片和载片连接处设有燕尾槽,所述注塑孔设置在燕尾槽上。所述的注塑孔为长圆孔。所述的焊脚上设有锁胶孔。所述的焊脚为两个,其中一个焊脚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焊脚的宽度。 所述载片上设置有呈“田”字形的V型凹槽。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在散热片和载片连接处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的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环状凸肋,结合正面设置的台阶结构,塑料注入注塑孔后,环状凸肋在塑封体件内形成倒钩,即设有环状凸肋的注塑孔为环倒钩的孔,塑封体件与引线框架结合牢固,即使电子元器件发生震动,塑封体件与引线框架也不会发生分离或脱落,提高了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和延长了使用寿命。2、本技术的散热片和载片连接处设有燕尾槽,在燕尾槽上设置注塑孔,使塑封体与载片结合更稳定、牢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和延长了使用寿命。3、本技术的焊脚上设有锁胶孔,载片设置有呈“田”字形的V型凹槽,锁胶孔内注入塑胶,焊脚被塑胶牢牢的拉住,防止焊脚受向外的力时,焊脚被拉出塑胶体或焊脚产生松动。4、本技术的载片上设置有呈“田”字形的V型凹槽,加强焊料与框架的结合力,防止产品使用时间长后焊料与框架分离,导致芯片无法散热,提高产品可靠性与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向视图。图中标记:1、散热片,2、载片,3、定位孔,4、内引线,5、外引线,6、焊脚,7、注塑孔,8、锁胶孔,9、燕尾槽,10、“田”字形的V型凹槽,11、环状凸肋,12、塑封体,13、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包括铜基单元,所述铜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散热片1、载片2、内引线4和外引线5,所述散热片I上设有定位孔3,所述载片2用于安装芯片13,所述内引线4上设有焊脚6,焊脚6通过焊线与芯片13连接,所述散热片I和载片2连接处设有注塑孔7,注塑孔7为一贯穿散热片I和载片2连接处的通孔,向注塑孔7内注入塑胶,将安装好的芯片13与载片2进行塑胶封住,为了防止注塑后的塑封体12脱落,所述注塑孔7的内壁沿圆周方向上设有环状凸肋11,环状凸肋11在注塑孔7对塑封体12起着倒钩的作用,防止震动时塑封体12分离或脱落,注塑孔7为长圆孔(其形状如图1所示),提高了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和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I和载片2连接处设有燕尾槽9,所述注塑孔7设置在燕尾槽9上,就是先在散热片I和载片2连接处设置燕尾槽9,然后在燕尾槽9上设置注塑孔7,使塑封体件与载片结合更稳定、牢固。实施例2如图3、图所示,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包括铜基单元,所述铜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散热片1、载片2、内引线4和外引线5,所述散热片I上设有定位孔3,所述载片2用于承载电子元器件的芯片13,所述内引线4上设有焊脚6,焊脚6通过焊线与芯片13连接,所述散热片I和载片2连接处设有注塑孔7,注塑孔7为一贯穿散热片I和载片2连接处的通孔,向注塑孔7内注入塑胶,将安装好的芯片13与载片2进行塑胶封住,为了防止注塑后的塑封体12脱落,所述注塑孔7的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环状凸肋11,环状凸肋11在注塑孔7对塑封体12起着倒钩的作用,防止震动时塑封体12分离或脱落。所述散热片I和载片2连接处设有燕尾槽9,所述注塑孔7设置在燕尾槽9上,就是先在散热片I和载片2连接处设置燕尾槽9,然后在燕尾槽9上设置注塑孔7。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焊脚6上设有锁胶孔8,锁胶孔8为贯穿焊脚6的通孔,塑胶注入锁胶孔8内,焊脚被塑胶牢牢的拉住,防止焊脚受向外的力时,管焊脚被拉出塑胶体。进一步的,所述载片2上设置有呈“田”字形的V型凹槽10,所述“田”字形的V型凹槽10是指该凹槽的形状为“田”字形,其笔画设置在载片2上为V型,加强焊料与框架的结合力,防止产品使用时间长后焊料与框架分离,导致芯片无法散热,提高产品可靠性与寿命O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焊脚6为两个,其中一个焊脚的宽度大于另一个焊脚的宽度,如图3所示,右边的焊脚宽度大于左边的焊脚宽度,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焊线要求,更适用不同的焊接方式及多种类型的芯片,适用于不同功率大小的电子元件,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主权项】1.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包括铜基单元,所述铜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散热片(1)、载片(2)、内引线(4)和外引线(5),所述散热片(I)上设有定位孔(3),所述内引线(4)上设有焊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I)和载片(2)连接处设有注塑孔(7),所述注塑孔(7)的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环状凸肋(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I)和载片(2)的连接处设有燕尾槽(9),所述注塑孔(7)设置在燕尾槽(9)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塑孔(7)为长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脚(6)上设有锁胶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包括铜基单元,所述铜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成一体的散热片(1)、载片(2)、内引线(4)和外引线(5),所述散热片(1)上设有定位孔(3),所述内引线(4)上设有焊脚(6),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和载片(2)连接处设有注塑孔(7),所述注塑孔(7)的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环状凸肋(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