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8983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包括高压内缸上半、高压内缸下半、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均安装于高压内缸下半。相比于上下切向进汽结构的机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双下部切向进汽结构的筒形缸可有效降低整体发货高度约700mm,有效规避了转运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节约了不必要的费用,真正帮助电厂实现了缩短安装工期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了整体发货机组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内部结构,具体地讲是一种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
技术介绍
新一代660MW及以上等级火电超超临界高中压分缸机组中,为有效解决汽缸中分面变形问题,进一步提升机组经济性,高压内缸采用了筒形缸结构,安装时将高压模块整体发货至现场,现场只需完成高压模块整体的定位即可,缩短了现场安装工期。但高压模块采用常规的上下切向进汽结构,在运输过程中,部分电厂由于受如铁路或公路的隧道、桥梁等限高的运输条件所影响,不得不自行修建专用运输道路或借助大型机械起吊设备使高压模块通过受限路段,转运过程中不但大大增加了起吊运输的操作风险,同时也耗费了电厂巨大的财力、物力。这就导致了高压模块整体发货的优势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筒形内缸下部为双切向进汽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使高压模块整体发货至现场运输限制小,现场只需完成高压模块整体的定位即可,缩短了现场安装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包括高压内缸上半、高压内缸下半、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均安装于高压内缸下半。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均安装于高压内缸下半的两侧,且管口朝下。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与高压内缸下半、高压内缸上半构成高压模块整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相比于上下切向进汽结构的机组,本专利技术中的双下部切向进汽结构的筒形缸可有效降低整体发货高度约700_,有效规避了转运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风险。2、同时节约了不必要的费用,真正帮助电厂实现了缩短安装工期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了整体发货机组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上下切向进汽内缸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下切向进汽结构高压模块示意图; 图3为上下切向进汽结构高压模块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高压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高压模块下半侧视示意图。图中标号:1 一高压内缸上半,2—高压内缸下半,3—第一切向进汽管,4一第二切向进汽管,5—高压模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包括高压内缸上半1、高压内缸下半2、第一切向进汽管3和第二切向进汽管4 ;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3和第二切向进汽管4均安装于高压内缸下半的两侧,且管口朝下。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3和第二切向进汽管4与高压内缸下半2、高压内缸上半I构成高压模块5整体。相比于如图1至图3所示上下切向进汽结构的机组,本专利技术中的双下部切向进汽结构的筒形缸可有效降低整体发货高度约700_,有效规避了转运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节约了不必要的费用,真正帮助电厂实现了缩短安装工期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了整体发货机组的优势。相比于上下切向进汽结构的机组,本专利技术效率可能降低、稳定性可能变差,因此,本行业中普遍认为不能将上下切向进汽结构的机组改为将两个切向进汽管都开在汽缸下半。为综合机组经济性和稳定性考虑,通过以下计算对比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案切实可行: 1、对两种切向进汽的进汽流场做了对比,下部切向进汽略差; 同时: 2、对高压缸首级的级效率做了计算对比,无明显差异; 3、对整个高压缸的缸效率做了计算对比,无明显差异; 4、对接口位置改变后的汽缸稳定性重新做了施工计算,结果合格,满足要求。综合以上计算结论得知,上下切向进汽改为下部切向进汽结构后,对机组的高压模块经济性略有影响,但非常小;而稳定性依然满足要求。由此,实施下部切向进汽结构,可以充分发挥本专利技术的优势。【主权项】1.一种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包括高压内缸上半、高压内缸下半、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均安装于高压内缸下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均安装于高压内缸下半的两侧,且管口朝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与高压内缸下半、高压内缸上半构成高压模块整体。【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包括高压内缸上半、高压内缸下半、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均安装于高压内缸下半。相比于上下切向进汽结构的机组,本专利技术中的双下部切向进汽结构的筒形缸可有效降低整体发货高度约700mm,有效规避了转运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节约了不必要的费用,真正帮助电厂实现了缩短安装工期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了整体发货机组的优势。【IPC分类】F01D25/00, F01D25/30【公开号】CN105134314【申请号】CN201510679824【专利技术人】刘兴波, 王文龙, 邓宇, 袁朝兴, 方宇, 李曦滨, 袁永强, 黄果, 袁文平, 赵卫军, 周华, 徐志辉, 金亮, 谢峰, 尹瑞云, 陈利, 伍文华, 彭国伟, 赵琦 【申请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筒形内缸的汽轮机组高压部分结构,包括高压内缸上半、高压内缸下半、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向进汽管和第二切向进汽管均安装于高压内缸下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波王文龙邓宇袁朝兴方宇李曦滨袁永强黄果袁文平赵卫军周华徐志辉金亮谢峰尹瑞云陈利伍文华彭国伟赵琦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