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8192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弯曲加工性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形成含有C:大于0.1%且为0.2%以下、Si:0.5%以上3.0%以下、Mn:1.0%以上3.5%以下、P:0.05%以下、S:0.004%以下、Al:0.10%以下、N:0.008%以下、Ti:0.05%以上0.15%以下及V:大于0.10%且为0.30%以下且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组成,由以铁素体相为主相的组织的表层区域和以贝氏体相为主相的组织的内部区域形成,并且使上述表层区域在钢板厚度方向上所占的比例从钢板的表面和背面起分别为总板厚的1.0%以上5.0%以下,由此制成拉伸强度TS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作汽车的结构部件和骨架、卡车(truck)的框架(frame)等的原料的、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特别涉及弯曲加工性(bendingworkability)的提高。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考虑,汽车排气规定(automobileexhaustgasregulations)不断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卡车等汽车的燃油效率的提升(improvementoffuelefficiency)成为了重要的课题,要求所使用的材料的进一步高强度化及薄壁化。随之,作为汽车部件的原料,高强度热轧钢板被积极应用,其需求逐年增高。特别地,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作为能够飞跃性地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的原料而备受期待。然而,伴随着钢板的高强度化,弯曲加工性通常下降。因此,为了对高强度热轧钢板赋予作为汽车部件用所要求的弯曲加工性,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将原料钢(由以质量%计含有C:0.05~0.15%、Si:0.2~1.2%、Mn:1.0~2.0%、P:0.04%以下、S:0.0030%以下、Al:0.005~0.10%、N:0.005%以下及Ti:0.03~0.1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这样的组成构成)加热至1200~1350℃,保持1200秒以上后,使粗轧的结束温度为1050℃以上,且使精轧的结束温度为830~930℃,结束热轧后,以平均冷却速度:35℃/s以上的速度冷却至卷绕温度:350~550℃,由此制成热轧钢板。根据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技术,能够得到下述热轧钢板:从钢板的两表面分别到总板厚的1.5~3.0%深度为止的表层区域中,贝氏体(bainite)面积率(areafraction)小于80%,且粒径为2~15μm的铁素体(ferrite)相的面积率为10%以上,上述表层区域以外的内部区域中,贝氏体相的面积率大于95%。根据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技术,通过使表层区域形成为上述那样软质的组织,能够得到弯曲加工性优异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将钢板坯(以质量%计含有C:0.05~0.19%、Si:0.05~1.0%、Mn:0.3~2.5%、P:0.03%以下、S:0.025%以下、Ti:0.005~0.1%、Cr:0.03~1.0%、Sol.Al:0.005~0.1%、N:0.0005~0.01%、B:0.0001~0.01%,且满足3C≤0.27Mn+0.2Cr+0.05Cu+0.11Ni+0.25Mo≤3C+0.3(C、Mn、Cr、Cu、Ni、Mo的值为质量%),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加热至1070℃以上1300℃以下后,实施精轧温度为850℃以上1070℃以下的热轧,精轧后,以满足1.2/C≤Vc≤1.8/C(C的值为质量%)的冷却速度Vc(℃/秒)冷却至300℃以下,由此制成热轧钢板。根据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技术,能够得到下述热轧钢板:在钢的表层部,微观组织的面积百分率的80%以上为贝氏体,维氏硬度(Vickershardness)Hv为210以上300以下,贝氏体的长轴长度的平均值为5μm以下,平均晶界碳化物粒径为0.5μm以下。根据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技术,通过将钢表层部的组织均匀微细地控制为贝氏体组织主体,制成中等硬度,进而将晶界析出碳化物微细化,而能够得到疲劳特性优异且弯曲成型性优异的机械结构钢管用热轧钢板。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625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701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就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技术而言,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有改善的余地。就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技术而言,由于使冷却停止温度为300℃以下并主要通过调整冷却速度来控制钢板组织,因此,因量产时的冷却速度的变动导致有时难以稳定确保所期望的钢板组织。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技术中,由于使冷却停止温度为300℃以下,因此钢板的表层区域存在形成硬质组织的倾向,有时无法赋予热轧钢板充分的弯曲加工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具有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这样的高强度、进而具有良好的弯曲加工性的、尤其是板厚为3.2mm以上14mm以下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在维持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这样的高强度的状态下提高热轧钢板的弯曲加工性。结果发现在确保热轧钢板的强度-弯曲加工性均衡性(strength-bendingworkabilitybalance)方面,将热轧钢板的表层区域制成以铁素体相为主体的组织、将热轧钢板的表层区域以外的区域(内部区域)制成以贝氏体相为主体的组织是极其有效的。然后,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使表层区域的铁素体比例、及内部区域的贝氏体比例适当,进而对表层区域在钢板厚度方向上所占的比例进行优化,则在维持拉伸强度TS为980MPa以上这样的高强度的情况下,热轧钢板的弯曲加工性显著提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将热轧钢板的组织(microstructure)制成上述那样的所期望的组织的手段、即在制成以贝氏体为主体的组织的同时、在热轧钢板的表层区域形成规定量的铁素体相的手段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最终,想到了在通过对具有规定组成的原料钢进行加热来实施热轧从而制成热轧钢板时,将原料钢的加热温度设定为1250℃以上,并且将该加热温度下的原料钢的保持时间设定为3600s以上。若将原料钢在高温区域内长时间保持,则原料钢的表层部脱碳。另外,钢的C浓度越低,越容易形成铁素体相。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尝试了通过有效利用该脱碳现象(decarburizing),在原料钢的加热时将原料钢表层部脱碳,从而使热轧结束后的冷却及卷绕工序中在热轧钢板的表层区域生成的铁素体量高于热轧钢板的表层区域以外的区域。结果,确认到了通过将原料钢的加热温度设定为1250℃以上、并将该加热温度下的原料钢的保持时间设定为3600s以上,而能够得到在热轧结束后的冷却及卷绕后具有所期望的组织的热轧钢板。发现了通过如上所述有效利用脱碳现象,能够在热轧钢板的表层区域中稳定地确保所期望的组织。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发现、进一步反复进行研究而最终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的重要构成如下所述。[1]一种弯曲加工性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所述高强度热轧钢板具有下述组成,并且由表层区域和内部区域形成,上述组成为:以质量%计,含有C:大于0.1%且为0.2%以下、Si:0.5%以上3.0%以下、Mn:1.0%以上3.5%以下、P:0.05%以下、S:0.004%以下、Al:0.10%以下、N:0.008%以下、Ti:0.05%以上0.15%以下、V:大于0.10%且为0.30%以下,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上述表层区域以铁素体相为主相,上述内部区域以贝氏体相为主相,上述表层区域具有如下组织:作为主相的铁素体相的面积率为80%以上,余量为选自贝氏体相、马氏体相、残余奥氏体相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上述余量的面积率为0%以上20%以下,上述内部区域具有如下组织:作为主相的贝氏体相的面积率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所述高强度热轧钢板具有下述组成,并且由表层区域和内部区域形成,所述组成为:以质量%计,含有C:大于0.1%且为0.2%以下、Si:0.5%以上3.0%以下、Mn:1.0%以上3.5%以下、P:0.05%以下、S:0.004%以下、Al:0.10%以下、N:0.008%以下、Ti:0.05%以上0.15%以下、V:大于0.10%且为0.30%以下,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表层区域以铁素体相为主相,所述内部区域以贝氏体相为主相,所述表层区域具有如下组织:作为主相的铁素体相的面积率为80%以上,余量为选自贝氏体相、马氏体相、残余奥氏体相中的1种或2种以上,所述余量的面积率为0%以上20%以下,所述内部区域具有如下组织:作为主相的贝氏体相的面积率大于90%,余量为选自铁素体相、马氏体相、残余奥氏体相中的1种或2种以上,所述余量的面积率为0%以上且小于10%,所述表层区域在钢板厚度方向上所占的比例从钢板的表面和背面起分别为总板厚的1.0%以上5.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4.15 JP 2013-0844491.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所述高强度热轧钢板具有下述组成,并且由表层区域和内部区域形成,所述组成为:以质量%计,含有C:大于0.1%且为0.2%以下、Si:0.5%以上3.0%以下、Mn:1.0%以上3.5%以下、P:0.05%以下、S:0.004%以下、Al:0.10%以下、N:0.008%以下、Ti:0.05%以上0.15%以下、V:大于0.10%且为0.30%以下,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表层区域以铁素体相为主相,所述内部区域以贝氏体相为主相,所述表层区域具有如下组织:作为主相的铁素体相的面积率为80%以上,余量为选自贝氏体相、马氏体相、残余奥氏体相中的1种或2种以上,所述余量的面积率为0%以上20%以下,所述内部区域具有如下组织:作为主相的贝氏体相的面积率大于90%,余量为选自铁素体相、马氏体相、残余奥氏体相中的1种或2种以上,所述余量的面积率为0%以上且小于10%,所述表层区域在钢板厚度方向上所占的比例从钢板的表面和背面起分别为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和彦中岛胜己上力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