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607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其壳体总成的底面结构上设置有压缩机、水箱和水泵,压缩机与水箱分别靠近壳体总成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水泵位于水箱远离压缩机一侧的下侧;蒸发器为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设置于水泵与壳体总成的顶面之间;冷凝器整体呈弯曲板状且设置于接近壳体总成的侧面的位置,过滤器设置于冷凝器下方,节流装置设置于壳体总成的底面。该技术方案根据壳体总成内部装置的结构特征采用紧凑的结构设计和特殊的安装位置设计,提高了空间占用率,较大程度上缩小了制冷装置的体积;蒸发器为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冷凝器整体呈弯曲板状且接近壳体总成的侧面设置,其在保证了制冷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自身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温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常温环境下,人体所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大致相等,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这时人体的体温可以基本保持不变,,大约37摄氏度左右。但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所处的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就会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发,使人体体温升高而造成不适。当深部体温升高到38摄氏度以上时,会出现头晕、头疼、胸闷、心悸、眼花、恶心、呕吐、兴奋不安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虚脱、疲竭、晕厥、昏迷乃至死亡。此即为热应激现象。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定的高温作业,,例如冶金、纺织、交警、夏季钓鱼、单兵作战等,为了使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仍处于热平衡状态,避免热应激带来的影响,需增加人体的散热量。因此需要为人体创造一个微气候环境,进行人体降温。现有技术中,人体降温常见的为液冷式人体降温,,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1957790U公开了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系统,该降温系统由制冷系统、控制系统和液冷服组成。该降温系统的制冷系统为微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包括壳体及装配在壳体内通过连接管密封连接的冷凝器、水箱、过滤器、压缩机和蒸发器,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该技术方案利用微型制冷系统制得低温水循环于液冷服以带走人体的热量,但其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对于人体降温装置来说,便携性以及制冷效率是判断该装置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而上述专利中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水箱、冷凝器、过滤器以及水泵分别平铺设置于装配底板上;并且,其冷凝器选择普通板状结构,水箱为方形结构,如此设计导致其制冷系统空间利用率较低,占用空间较大,从而导致不方便携带或者相同体积下制冷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和制冷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其包括液冷服和通过管路结构与该液冷服相连的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壳体总成以及设置于该壳体总成内部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过滤器、水箱和水泵;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过滤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蒸发器通过管路结构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的第一循环回路;所述水箱、所述水泵、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液冷服通过管路结构依次相连形成载冷剂的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壳体总成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压缩机、所述水箱和所述水泵,其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水箱分别靠近所述壳体总成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水箱远离所述压缩机一侧的下侧;所述蒸发器为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其设置于所述水泵与所述壳体总成的顶面之间的区域;所述冷凝器整体呈弯曲板状且设置于接近所述壳体总成的侧面的位置,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下方,所述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总成的底面。可选的,所述壳体总成的顶面安装有作用方向朝向所述壳体总成外部的轴流风扇,该壳体总成上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侧面上设置有进风格栅。可选的,所述冷凝器为平行流式换热器,其位于所述壳体总成的三个侧面的内侧。可选的,所述压缩机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壳体总成的底面,所述水箱为高度远大于长度及宽度的长方体结构,其沿纵向延伸至所述轴流风扇的底部。可选的,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盖板与下底板、相对设置的前侧板与后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左侧板与右侧板,其中,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为一体结构;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底板分别设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沿,用于与后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及左侧板连接。可选的,所述冷凝器的底部通过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下底板上,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下底板之间的区域内。可选的,还包括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运行的控制系统,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总成侧面上的控制器和压缩机驱动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总成顶面上的显示该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运行状态的显示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上的温度感应装置。可选的,还包括为所述制冷装置提供能源的蓄电池,该蓄电池与所述制冷装置通过连接导线和航空插头与所述制冷装置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所述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制冷装置和所述蓄电池的背包。可选的,所述的制冷装置与所述液冷服通过连接管和快速接头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其壳体总成的底面结构上分布设置有压缩机、水箱和水泵,其中压缩机与水箱分别靠近壳体总成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水泵位于水箱远离所述压缩机一侧的下侧;蒸发器为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其设置于水泵与所述壳体总成的顶面之间的区域;冷凝器整体呈弯曲板状且设置于接近壳体总成的侧面的位置,过滤器设置于冷凝器下方,节流装置设置于水箱与冷凝器之间的区域内。该技术方案根据壳体总成内部装置的结构特征采用紧凑的结构设计和特殊的安装位置设计,提高了制冷装置内零部件的空间占用率,较大程度上缩小了制冷装置的体积,便于携带;而蒸发器为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冷凝器整体呈弯曲板状且接近壳体总成的侧面设置,其在保证了制冷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自身体积。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其包括为制冷装置提供能源的蓄电池,该蓄电池与制冷装置通过航空插头密封连接,还包括用于容置蓄电池和制冷装置的背包。首先,该背包式设计便于使用者在工作状态下双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蓄电池和航空插头的设计便于蓄电池的更换,从而有利于该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的长时间工作。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制冷装置整体结构爆炸图;图3是图1中制冷装置的局部装配示意图;图4是图1中制冷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实施例的连接关系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液冷服、2-快速接头、3-连接管、4-制冷装置、5-蓄电池、6-航空插头、7-连接导线、8-上盖板、81-第一连接沿、9-前侧板、10-左侧板、11-下底板、111-第二连接沿、12-进风格栅、13-后侧板、13-壳体骨架、14-右侧板、15-冷凝器、16-压缩机、17-过滤器、18-水箱、19-水泵、20-蒸发器。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实施例。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包括液冷服1和制冷装置4。所述制冷装置4与所述液冷服1之间通过连接管3和快速接头2密封连接。选用快速插头则可在保证所述制冷装置4与所述液冷服1之间连接密封性的同时,方便所述液冷服1和所述制冷装置4的连接或者断开。当所述液冷服1或所述制冷装置4出现故障时,仅更换出现故障的所述液冷服1或所述制冷装置4即可,便于紧急状态下使用。所述液冷服1包括衣面和设置于衣面内的软管系统。该软管系统通常采用软管环绕而成,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载冷剂自入口端进入该软管系统,在环绕设置的软管内流动,该载冷剂在流动过程中与使用者身体交换热量,然后经出口端流出。为了增加与使用者身体的接触面积,增加换热效率,所述液冷服1通常制作成衣裤一体的样式。如图1所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仅仅设计成背心样式。为了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和较高的换热效率,该制冷服的衣面通常采用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包括液冷服(1)和通过管路结构与该液冷服(1)相连的制冷装置(4),所述制冷装置(4)包括壳体总成以及设置于该壳体总成内部的压缩机(16)、冷凝器(15)、节流装置、蒸发器(20)、过滤器(17)、水箱(18)和水泵(19);所述压缩机(16)、所述冷凝器(15)、所述过滤器(17)、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蒸发器(20)通过管路结构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的第一循环回路;所述水箱(18)、所述水泵(19)、所述蒸发器(20)以及所述液冷服(1)通过管路结构依次相连形成载冷剂的第二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成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压缩机(16)、所述水箱(18)和所述水泵(19),其中,所述压缩机(16)与所述水箱(18)分别靠近所述壳体总成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所述水泵(19)位于所述水箱(18)远离所述压缩机(16)一侧的下侧;所述蒸发器(20)为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其设置于所述水泵(19)与所述壳体总成的顶面之间的区域;所述冷凝器(15)整体呈弯曲板状且设置于接近所述壳体总成的侧面的位置,所述过滤器(17)设置于所述冷凝器(15)下方,所述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总成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包括液冷服(1)和通过管路结构与该液冷服(1)相连的制冷装置(4),所述制冷装置(4)包括壳体总成以及设置于该壳体总成内部的压缩机(16)、冷凝器(15)、节流装置、蒸发器(20)、过滤器(17)、水箱(18)和水泵(19);所述压缩机(16)、所述冷凝器(15)、所述过滤器(17)、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蒸发器(20)通过管路结构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的第一循环回路;所述水箱(18)、所述水泵(19)、所述蒸发器(20)以及所述液冷服(1)通过管路结构依次相连形成载冷剂的第二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成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压缩机(16)、所述水箱(18)和所述水泵(19),其中,所述压缩机(16)与所述水箱(18)分别靠近所述壳体总成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所述水泵(19)位于所述水箱(18)远离所述压缩机(16)一侧的下侧;所述蒸发器(20)为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其设置于所述水泵(19)与所述壳体总成的顶面之间的区域;所述冷凝器(15)整体呈弯曲板状且设置于接近所述壳体总成的侧面的位置,所述过滤器(17)设置于所述冷凝器(15)下方,所述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总成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成的顶面安装有作用方向朝向所述壳体总成外部的轴流风扇,该壳体总成上靠近所述冷凝器(15)的侧面上设置有进风格栅(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5)为平行流式换热器,其位于所述壳体总成的三个侧面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候人体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6)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壳体总成的底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祥立金财进彭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